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票房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基本資料
用語名稱 票房
其他表述 Box Office,Ticket Office
相關條目 預算


票房一詞本來指的是售票處,後來逐漸衍生為對電影(動畫電影)的盈利的稱呼。

計算票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計算售出的票數來計算,一種是通過影院售票得到的盈利來計算。由於電影的盈利直接關係到製作商,因此分析和預測票房對電影業具有重要意義,影迷和評論界也會將票房作為衡量電影價值的標準之一。

來源

相傳16世紀晚期的伊莉莎白大劇院,觀眾們買的票會被收集到劇院的一個箱子裡,就有了「Box Office」的稱呼。然而實際上這個詞最早出現於1786年,而代指總盈利則是1904年以後的事情了。

動畫電影票房

在20世紀早期動畫剛剛作為一種藝術發展時,電視、網絡尚未普及,因此電影院是播放動畫的唯一渠道(早期動畫也並非面向兒童)。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大量的動畫短片開始出現,並通過電影院作為渠道放映。其中迪士尼、弗萊舍等工作室具有最大的產量,動畫通過好萊塢的電影巨頭們——哥倫比亞、環球影業、派拉蒙、米高梅等等發售。因此,票房收入幾乎是當時動畫唯一的盈利來源。直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和家庭媒體的進步,電影業受到衝擊,劇場動畫才走向了衰落,但是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動畫長片選擇在電影院放映,因此對於它們來說票房依然至關重要。

在家庭媒體時代到來前,迪士尼在動畫電影票房方面一直有著不錯的成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迪士尼繼續製作並發行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高票房動畫電影,旗下《冰雪奇緣》至今仍然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也有許多大作,之外的照明娛樂(代表作《神偷奶爸》)、夢工廠動畫公司(代表作《怪物史萊克》)和藍天工作室(代表作《冰川時代》)也有著數量不少的大作。

不過票房並非衡量收入的唯一標準,當作為商業IP被深度開發時,動畫電影的周邊利潤能夠遠超票房。歷史上全球票房最高的傳統動畫電影《獅子王》的票房和家庭媒體銷量一共約有20多億美元(接近世界上票房最高的電影《阿凡達》),然而其改編的舞台劇已經在全球收割了超過60億美元,這還不算其通過周邊商品盈利的30多億美元。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3》票房收入破10億美元,然而其周邊各類商品銷量就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皮克斯的《賽車總動員》票房不過4.62億美元,但是從電影上映後的五年內周邊商品銷量就達到了80億美元。

票房報導和查詢

網絡渠道

有許多網站會記錄電影的票房,如Box Office Mojo,The Numbers,ShowBIZ等等。網際網路是一種便捷的查詢手段。

但是票房網站的缺陷也很大,其一數據基本來自整理,對老電影的票房數據不足;其二是可能存在虛假的數據。

報刊渠道

有很多娛樂報刊也會記錄當年的票房,而著名的《Variety》雜誌(中文常翻譯為綜藝雜誌)憑藉其長期性、可信性、定期性成為了美國各種電影票房報導的重要來源。

早在20世紀20年代,《Variety》就開始報導美國一些城市的票房了,20世紀30年代開始雜誌開始刊登年度最佳電影的表格,年年如此。從1946年開始,雜誌會在第三頁發布每周一次的全美票房調查,根據美國25個主要城市的票房來顯示一周熱門電影和冷門電影。

和《BoxOffice》雜誌一樣,《Variety》雜誌也會將各部電影的票房表現和普通電影以百分比的形式對比。從60年代開始,《Variety》使用IBM 360計算機計算每星期美國22-24個大城市的票房,這些數據來自800多個電影院,相當於全美總影院的百分之五左右(但是對票房的貢獻卻足有三分之一)。從1969年起雜誌通過這些數據發布每周的票房五十強。

專業公司

1976年,Mann影院的員工馬西·波利爾設立了一家公司來集中處理美國的每日票房,這家公司就是後來的娛樂數據公司(EDI),從1984年起,EDI也開始記錄加拿大的票房。1987年,EDI建立了一個票房資料庫,到1991年時,所有的美國影視公司都同意和EDI分享其票房數據。在20世紀90年代,EDI已經進駐了歐洲。1997年尼爾森公司收購EDI,2009年又被Rentrak收購,後者是目前全球唯一的票房數據公司,許多網站都會使用其信息。

計算票房

直接將總票房收入減去製作預算無法得到正確的盈虧金額,因為票房會被電影院和影視公司分成,很多電影院能至少分到一半的利潤。當然,不同的電影分成比例也不同,而且上映早期電影院的分成比例往往更高。這些電影院在票房總額中的收入份額一般被稱為「經銷商租金」。

總票房減去電影院分成,再減去稅金、宣發費、發行費用等等,才能得到影視發行公司的真正利潤。

此外,除了正常發行的電影作品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進口買斷發行,也叫批片。即某國片商以固定的價格將某影片的放映權從國外發行方處買斷,國外發行方除了買斷費用外不參與國內票房分成。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上映時間較晚,非好萊塢系,低成本或者不公映電影上,中國大陸境內只有中影集團和華夏電影有限公司有批片引進權,其他民營電影公司只能通過買斷版權的方式,藉助中影和華夏的渠道發行。

術語

對於在美國發行的電影,票房通常會被分為北美票房(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和海外票房(其他國家)。一周票房指的是從周五到次周四的票房(美國電影多選擇在周五上映),周末票房指的是從周五到周天的票房,這兩組數據一般會被報導出來,因為一周票房的走勢對後期的盈利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影院數目用來表示電影在多少影院上映,由於某個影院可能會在不同的放映廳放映一部電影,因此銀幕數目有時也被考慮。影院數目超過600家影院的為公映,不到600家影院的為有限上映。二者並非對立的概念,一些電影會在初期有限上映後進行公映。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國家同一部電影的上映日期,以及能否上映均存在變數,在不使用美元作為流通貨幣的國家,在計算全球票房時可以按照實時匯率被換算為美元來進行統一。

在20世紀由於長期的通貨膨脹,很多60-70年代的賣座電影票房放在今天顯得有些平庸,然而,其中的一些系列在今天仍然活躍。

地區票房

世界票房貢獻前七位的地區分別是中國、北美、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和印度。

北美票房一般單指加拿大-美國兩國的票房,而不是地理上構成北美洲的23個國家的票房。由於經濟發達,包攬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發行商,加上美元的地位,北美被認為是票房最高的地區,「北美票房」幾乎是「最大收入來源」的同義詞。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國票房被認為是第二大票房區域,樂觀主義者認為在2020年中國票房將超越北美票房,也有人認為這會受到經濟發展減緩的影響經過沒人能夠預料到的一波三折最後還是達到了。在2011年被中國超越後,日本票房退居第三位,2017年,韓國超越印度居於第六。2020年,中國票房超過北美居於第一。

英國票房包括聯合王國和愛爾蘭兩國的票房;在歐洲的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三國因為屬於比荷盧經濟聯盟,其票房有時被合計,也有時候單獨計數。

墨西哥的票房被劃分到拉丁美洲票房中,墨西哥票房也是拉美票房中最大的票房來源。

另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