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水墨動畫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小蝌蚪找媽媽.jpg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基本資料
用語名稱 水墨動畫
其他表述 水墨動畫片、中國水墨動畫
用語出處 1960年《水墨動畫實驗》
相關條目 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水墨動畫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20世紀60~80年代流行於中國大陸的以水墨畫技法為表現手段的一種動畫類型,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

定義

水墨動畫實際上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狹義的水墨動畫專指運用水墨畫表現手法,以墨色寫意為主的動畫;而廣義的水墨動畫則不再局限於水墨畫,而是指具有中國畫風格、意境的動畫,包括寫意畫、工筆重彩畫、白描畫等國畫中常見技法為表現手段的動畫類型,可以說是包含了國畫中的大部分技法[1]

發展歷程

動畫電影民族化發展與高潮

水墨動畫可以說是中國動畫電影民族化發展高潮的一個代表性產物。1956年動畫《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獲獎後,有評委竟誤認為這一動畫是由蘇聯製作的[2],這引發了中國動畫製作人對自己所製作作品的反思。在中蘇交惡後,動畫電影的民族化發展成為中國動畫人的首要追求,包括詩歌、木雕、戲曲等傳統藝術開始廣泛融合於動畫電影中,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這一民族化探索達到了高潮。而水墨動畫正是在這一時刻應運而生的。

195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開始萌生將水墨畫應用於動畫的想法,在次年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的認可後,這一想法逐漸成為現實[3]。在幾個月的試驗後,美影廠的製作人員們總結出了水墨畫的製作標準,《水墨動畫實驗》這一由多個片段組合而成的小短片成為了水墨動畫正式誕生的標誌。1960年7月,《小蝌蚪找媽媽》問世,這一15分鐘的水墨動畫片頓時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動畫電影的焦點。日後20年這一水墨動畫電影獲獎無數,奠定了水墨動畫在動畫界不可撼動的地位,也加深了美影廠繼續製作水墨動畫的決心。

優質作品的出現與戛然而止

在《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成功後,美影廠決定繼續製作水墨動畫。在兩年的籌備後,1963年第二部水墨動畫《牧笛》問世。這一水墨動畫的製作團隊可謂大師雲集:原畫是師從齊白石的知名畫家李可染,而劇中的笛子則源自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陸春齡。《牧笛》一改《小蝌蚪找媽媽》的童稚與天真,帶有很強的成人化傾向,也對於中國動畫電影的民族化這一特色有了更多的拓展。

在20年的沉寂後,1982年《鹿鈴》的出現標誌着水墨動畫的再起航。在動畫製作技術大幅度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鹿鈴》相較於前兩作有了更強的表現力,成為了文化轉型時代的優秀突圍作品。但1988年《山水情》的出現才真正成為了水墨動畫的巔峰。《山水情》無論是製作水平還是作品意境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作為藝術性和故事性並存的佳作一經出現便被推上了巔峰,在之後幾年獲得了無數國內、國際獎項。

但《山水情》也成為了水墨動畫的絕唱。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這種耗時數年製作、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嚴重脫離的動畫作品再也無法維持,美影廠在《山水情》之後再也無力製作水墨動畫作品,《山水情》也成為了部分人美譽的「中國動畫商業化前的最後一部藝術精品」。在《山水情》之後儘管還有少量水墨動畫問世,但這些水墨動畫無論是製作還是受眾面都無法和前作相提並論,如今水墨動畫更是陷入了無以為繼的尷尬局面中,這一中國動畫乃至中國藝術史上的瑰寶面臨着無人能製作的局面[4]

特點

藝術性和民族性

水墨動畫的藝術性是其他類型的動畫作品難以比擬的。水墨動畫通過多層賽璐珞片分別拍攝再處理的方式營造出水墨暈染的效果,這一繁雜的製作過程讓前來拜師的宮崎駿一行人都為之咂舌,再加上由藝術大師操刀的原畫與配樂,產出的水墨動畫可以說是包含了中國畫中最為精髓的部分,在藝術性上自然是非常傑出的。

除去藝術性,水墨動畫也具有着很強的民族性。由美影廠製作的水墨動畫片都取材於中國傳統故事,而其成片也很具有民族風格。作為中國動畫民族化探索的巔峰之作,水墨動畫的民族性是很為人稱道的。

製作周期過長

水墨動畫的優點也同時成了扼殺它的雙刃劍。由於製作過程非常繁雜,製作一部高完成度的水墨動畫需要傾全組之力製作數年之久,這麼長的製作周期足以製作好幾部傳統動畫片,在市場經濟發展後這種製作方式再也無法維持,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實際上並沒有辦法降低很多製作時間,水墨動畫便由此逐漸式微了。而製作周期過長也使得《山水情》之後的獨立水墨動畫面臨專業人員缺乏和觀影群體小眾化的困境,這些都讓水墨動畫在現代動畫界舉步維艱[5]

語言局限性

水墨動畫和傳統中國藝術一樣主要依靠「意境」來傳遞感情,而這種意境的表達在水墨動畫中需要依靠動態畫面來體現,這與傳統水墨畫融入創作者情感而通過靜態畫面來體現的方法不同,這使得水墨動畫的感染力相較於水墨畫是有所遜色的。同時,水墨動畫的製作也需要遵循基本的動畫製作特性,而動畫本身的局限性讓水墨動畫的發展創作有一定的局限,高度依賴畫面的使用以表現情感也使得水墨動畫在情感表達上有很大的不利,這些都體現了水墨動畫本身存在的語言局限性[6]

注釋與外部鏈接

  1. 周晨,《文化生態的衍變與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研究》,蘇州大學2011級博士學位論文
  2. 張松林.尋覓美術電影民族化的足跡[A].中國電影年鑑[M].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版
  3. 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始末
  4. 水墨動畫知多少:水墨動畫大師馬克宣離世引發集體追憶
  5. 張杰.傳統水墨動畫研究概述[A].《藝術評鑑》.2018.23
  6. 孟立功.水墨動畫的意境及其語言局限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