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拉麵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Rāmen.jpg
基本資料
名稱 拉麵(ラーメン)
別名 日本拉麵(用來和中國拉麵區分)
種類 麥製品、主食
食用方法 即食
相關食品/飲品 烏冬麵意大利麵
相關作品 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

拉麵可以是指:

  1. 中餐所使用的麵條與麵食種類之一,特徵是麵條的成型是依靠手工拉制實現。
  2. 日本料理所使用的麵條與麵食種類之一,多以切制而非拉制而成。因屬於中文外來語,故常用片假名來拼音「ラーメン」。
  3. 部分國家和地區對方便麵的稱呼。

本條目敘述的是第二個義項。

「ラーメン」的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被最多人認同的說法是來自漢語的「拉麵」,所以漢字寫做「拉麺」。

背景

拉麵.png

日本最早關於中國麵條的記載是明朝遺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後,用麵條來款待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不過當時中華拉麵的做法並未被普及,所以很多人覺得日本拉麵的源頭不是這個。

在明治時代早期,日本開放港口,來日務工的很多中國人吃不慣當地飲食,就開始自己煮麵吃。當時的拉麵成為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間,拉麵在日本開始流行。那時拉麵被叫做「支那そば」或「南京そ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糧食稀缺,民生凋敝,回國的士兵和本地人都又窮又餓。來自美國的廉價麵粉和從中國戰場回來的士兵使得中國風味的麵條大行其道。同時日本政府禁止使用一切關於「支那」的詞彙,故改稱為「中華そば」。「そば」是日本使用蕎麥製作的蕎麥麵條。

現狀

受日本動漫影響,拉麵在歐美成為了日餐的代表,但在日本,拉麵卻仍是屬於「中華料理」的一種,並與烏冬麵、蕎麥麵並列為日本三大面。日本的「拉麵」並不是拉出來的,而是切出來的。至於為什麼切面要叫做拉麵,可能是因為當初橫濱中華街的廚師做好面後都會喊一聲「來啦」、「好啦」之類,慢慢的就被日本食客稱為「啦面」了。

如今,日本人幾乎會把除蕎麥麵和烏冬麵以外的一切麵條都稱為「拉麵」,因此日式拉麵的種類極為豐富。甚至1958年華裔日本人吳百福發明方便麵時,日語就稱為「即食拉麵」。真的是萬面皆可拉啊(大霧)

拉麵在日本是一種價格非常親民的食物,拉麵店遍佈大街小巷,生意興隆。他們對湯底十分看重,可以根據湯底分為豬骨湯拉麵、雞骨湯拉麵和海鮮湯拉麵。配菜也很有特色,以鳴門卷、水煮蛋和天婦羅最為經典常見。由於湯底偏咸,日本人吃拉麵也常常搭配米飯。

構成

日本拉麵的構成分為三部分:麵條、湯底、配料。

拉麵的湯底大多有基本的調味材料,再添加不同的額外材料,成為各式各樣的湯頭。此外使用各地區不同的食材,也產生當地獨特的口味,使拉麵成為深入日本各地的普遍食物。

常見的湯底有:醬油、骨、味噌等。

面上通常會放上的配料包括:叉燒肉、海苔、豆芽、白菜、雞蛋、蒜末、筍、魚板、玉米粒等等。最後可以再加一些香油或者香辛料。

衍生

1910年出生於日據台灣嘉義縣的安藤百福,在1958年發明的方便麵叫「拉麵」,創立日清食品公司。拉麵成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麵」這個詞的使用也超過了其他的名稱的使用。1980年代,日本拉麵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各地都有人研發出別具地方風味的拉麵。

拉麵傳入日本雖然只有短短兩百年,但它對日本人來說並不只是一種食物,而是一種情懷。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美食漫畫開始流行起來,而被拉麵養大的這一代漫畫家,不約而同的將拉麵作為作品的核心元素。這些優秀的作品又進一步影響着下一代人。

比如岸本齊史當年就是想畫一個拉麵的漫畫,結果被斃稿,這才改成了一個「愛吃拉麵的忍者的漫畫」。

1994年,日本人還建了個拉麵主題樂園來記錄拉麵的歷史。[1]

ACG相關劇情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內容,請自行編輯添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勿問為什麼沒有oo?

註釋與外部連結

  1. 摘錄改編自肥志漫畫《肥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