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圍棋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圍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圍棋
圍棋棋盤.jpeg
中文名 圍棋
英文名 Go game
日文名 囲碁いご
韓文名 바둑
遊戲類型 棋牌遊戲
起源地 中國
流行國家 中國、日本、韓國、朝鮮等

圍棋是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取日文「」的羅馬字拼法而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簡介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規則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圍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中日韓等各國制定的競賽規則略有不同。

歷史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圍棋的記載,時間是公元前548年。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有關圍棋的活動也鮮有記載。到東漢初年,社會上還是「博行於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才又漸盛行。

中國圍棋之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於局道的增多。魏晉前後,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表明這時已流行19道的圍棋了。這與現代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圍棋定製。

由於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起,導致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上層統治者也無不雅好弈棋,他們以棋設官,建立「棋品」制度,對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與棋藝相當的「品格」(等級)。當時的棋藝分為九品,日本圍棋分為「九段」即源於此。

唐宋時期,可以視為圍棋遊藝在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重大變化時期。由於帝王們的喜愛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圍棋得到長足的發展,對弈之風遍及全國。當時的棋局已以19道作為主要形制,圍棋子已由過去的方形改為圓形。

從唐代始,圍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漸越出國門。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團將圍棋帶回,圍棋很快在日本流傳。除了日本,朝鮮半島上的百濟、高麗、新羅也同中國有來往,特別是新羅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圍棋的交流更是常見之事。

明清兩代,棋藝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現之一,就是流派紛起。滿清統治者對漢族文化的吸收與提倡,也使圍棋遊藝活動在清代得到了高度發展,名手輩出,棋苑空前繁盛。

近現代的日本棋手水平最高。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圍棋才崛起,聶衛平一人打敗全日本棋手,震驚了世界。九十年代韓國圍棋開始主宰棋壇。2010年後,中國青年選手開始湧現,超過韓國。發展到現在,以中韓兩國圍棋水平為最高,在前AI時代中國棋手更占上風,後AI時代中韓兩國平分秋色。

棋具

  • 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為扁圓形(也有雙面突起的應氏棋子)。棋子的數量以黑白子各180個為宜。棋子呈圓形。中國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則常用兩面凸的棋子。中國雲南保山所產的「永子」為歷來的弈者所青睞,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其他較為珍貴的棋子材料有瑪瑙、貝殼等。
  • 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下讓子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上(讓先除外)。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啟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另外,現代出土文物中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路棋盤。
  • 棋鍾:也叫計時器,在正式的比賽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選手的時間進行限制。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計時器。
  • 棋譜:它為記錄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筆記本的形式出現。

規則

空多者勝。

圍棋的規則是所有棋類中最簡單的,正所謂大道至簡,但是對於空的把握卻是值得考究的點:

  • kòng」指代的是你用棋子所圍成的區域,這個區域無論對方如何入侵也沒辦法成為一片新的區域
  • 一個空,至少要具有兩口「氣」的存在,只有一個氣就會被對方下在那個氣上而造成「提子」,沒有氣就已經被「提子」
  • 一局終了,雙方確認再無可弈之時,便需將所具有的空用棋子填上現代圍棋已經用「點目」的方式取代了數子,但是認輸的時候還會用「投子認輸」,此時棋盤上誰的子多,誰便是勝利者現代圍棋中黑方要比白方的子多出一個固定量才能贏
  • 後面的名為規範,大多其實為禮節

規則中名詞的解釋

  • 棋子的「氣」: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的氣也應一併計算。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占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 提子:把無氣之子提出盤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種:1.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2.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拔掉對手一顆棋子之後,就是禁著點(也叫禁入點)。棋盤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禁止被提方下子。

勝負判別

  • 圍棋現存在三種規則。中國大陸採用數子規則,台灣採用應氏計點規則,日韓採用數目規則。因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優勢,所以所有規則都採用了貼目制度。
  • 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循環,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中國規則除外)。
  • 「一子兩目」:雖然圍棋計算勝負的方法不同,但表現在一盤特定的棋局上,貼m子=貼2m目,勝n子=勝2n目。原因在於:數子法,是計算黑白任意一方與歸本數(361/2=180.5)的偏差;比目法,是比黑白雙方所得目數的差距。

中國規則

  • 貼3又3/4子的規則:第一步,把死子提掉;第二步,只數一方圍得點數並記錄下來;第三步,如果數的是黑棋,再減去3又3/4子,如果數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第四步,結果和180又1/2(棋盤361個點的一半)比較,超過就算勝,否則判負。黑目數超過184.25子即勝,而白只需超過176.75子即勝。通俗來說為白棋177子為勝,黑棋184.5子為勝。
  • 讓先與讓子: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

日韓規則

日本和韓國規則是一樣的,採用數目法,黑棋終局要貼6目半。先數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再數另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然後黑棋減去6目半,最後和白棋比較,多者為勝。

應氏規則

  • 採用「計點制」,採用特製棋盤,比賽結束後,把本方的死子填入本方空內,將本方未下完的棋子也填入本方空內,若本方空填滿,仍有餘下棋子則填入對方空內。本方空內對方棋子計兩點,本方空格計一點,實行黑貼8點規則
  • 唯一一種擁有「罰點」這種直接扣除目數這種手段的規則,有時會引起一些爭論
  • 如果雙方點數一致,則執黑者獲勝

競賽規定

這裡只列舉一般比賽中的規則,像是和朋友一起下個棋的時候擺個計時器的那種也可用的,圍棋,娛樂而已,繁文縟節儀容姿態就免了吧

先後手的確定

對局的先後手,由賽事大會抽籤編排或弈棋者雙方對局前猜先決定。

貼子

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計時

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採用計時制度。

  • 時限:根據比賽性質的不同,應事先規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時限。棋手用時不得超過規定時限。規定一局棋的時限可長可短,基層比賽可規定為1-2小時,全國比賽要求在一天之內結束。
  • 讀秒:在採用讀秒的比賽中,應事先規定在時限內保留幾分鐘開始讀秒。全國比賽保留五分鐘讀秒,基層比賽亦可保留一分鐘開始讀秒。讀秒時,凡一步棋用時不足一分鐘的不計時間。每滿一分鐘則在保留時間內扣除一分鐘,但不得用完規定時間。

終局規定

  • 無單官或其他官子時,為終局。
  • 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為終局,同時另一方中盤勝。認輸就是將兩個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其實也可以投子,就是向棋盤中央扔三四個子掀桌子也是一種認輸的方法
  • 活棋和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沒有兩隻真眼的棋且不在雙活狀態下的,都是死棋,應被提取。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有兩隻真眼或兩隻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

對局暫停和封棋

  • 重大的比賽,可採用封棋制度,當比賽到規定的封棋時間,而對局尚未結束。
  • 日本的棋戰天天封棋「因徹吐血局」就是丈和封棋整出來的騷東西

圍棋禮儀

  • 觀棋不語真君子
  • 落子無悔大丈夫

行棋

  • 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為負。
  • 不要向放不了的位置放置棋子。網棋里是落不下去子的
  • 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徵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後,可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
  • 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復盤確認後,繼續比賽。如雙方沒有能力復盤,則判和或重下。

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 終局時,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不允許以「假生」作為活棋。
  • 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循環,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 根據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對局者不得將其作為不能終局的理由。

古代規則

  • 古代的棋也是收官子的,否則無法判斷勝負(除了中盤勝),只不過一般收官的部分都不計入譜中,這和古人對棋的概念有關。古代黑棋不貼目。
  • 古代採用的是座子制,即對局時先在棋盤角上四顆星的位置分別擺上4個子,黑白各兩個,類似的對角星布局。
  • 還棋頭。這是古代特有的規則,即你每分斷對方一塊棋,最後計算勝負時對方就要貼給你一個子,因此對方被你分斷的越多,你獲利越大。
  • 古代圍棋的下法分為敵手棋、饒子棋、先兩棋。位尊的,水平相當的(敵手棋),一般執白先下;水平高的與水平低的下(饒子棋),高手執白,水平低者執黑先下。古人計算勝負的規則和的中國規則是一樣的,子目皆空,即棋盤上的活子,目就是圍住的空點。「空」在這裡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總指圍的地盤,不單單表示圍住的空點。

比賽

圍棋六大杯賽

六大杯賽一般指代三星杯(KR)、春蘭杯(CN)、應氏杯(CN)四年一屆,棋界世界盃、富士通杯(JP)已停辦,備選的通常為百靈杯(CN)、LG杯(KR)、BC信用卡杯(KR)已停辦,備選的通常為夢百合杯(CN)

X番棋

圍棋的各種比賽中總會有X番棋的說法,其實就是最多下幾場的意思,常見的有三番棋、五番棋、七番棋、十番棋

十番棋

  • 十番棋也稱十局棋,是圍棋比賽的一種形式。對弈雙方下十局棋,先勝六局者獲勝。這種形式的比賽因對局較多,偶然性較小,在中國明清時期和日本都流行過。

比較著名的有血淚十局、當湖十局和吳清源十番棋,最近一次十番棋比賽是2014年進行的古李十番棋。

  • 十番棋起源於中國明清時期,兩名棋手以十局為一階段的對局,以勝局多者為勝方。如同武士真刀實劍之戰一樣,兩雄爭霸,必有一傷,極其殘酷。在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十番棋有清代黃龍士和徐星友的血淚十局,范西屏和施襄夏的當湖十局。
  • 在日本,十番棋是源於日本幕府時期圍棋四大家族為爭奪棋界榮譽進行殘酷爭棋的一種賽制,在19世紀末的日本棋界廣泛流行。當時的十番棋採取升降制度。如果一方淨勝超過四局,比分落後方將被「降格」,即在交手棋份上降一級。在棋手視段位榮譽高於一切的年代裡,失敗的代價除了失敗本身,還有名譽的受損,其中的殘酷之處自不待言。若有一方被擊敗,本應為平等待遇的勝者一方,便會截然分明地比對方拉開高出一段左右的等級差。之後,敗者再也不能與勝者平等對局。
血淚十局

黃龍士是康熙中期圍棋霸主,和范西屏、施襄夏並稱清代三大棋聖。當徐星友達到和黃龍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時,黃龍士仍以三子相讓與徐星友下了十局棋,以激發藝不如師的徐星友發揮全部潛能和棋藝技巧,終於把徐星友「逼」為國手。因為這十局棋對抗得異常激烈,對局者又先後光耀於中國棋壇,於是這十局棋便受到了古今棋家的格外看重,被稱為「血淚篇」十局。 清李汝珍《受子譜·凡例》稱:「黃龍士與徐星友十局,名『血淚篇』,是時徐已成二手,黃故抑之以三子,其間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十局終後,徐遂成國弈。」

當湖十局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圍棋國手范西屏、施襄夏於浙江平湖對弈,鏖戰十餘局,互有勝負。二人「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復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從棋局來看,關鍵之處殺法精謹,驚心動魄,可謂登峰造極,出神入化,將中國圍棋的高遠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湖十局」至今仍被認為是我國圍棋古譜中的典範。

吳清源十番棋
  • 吳清源十番棋,也稱「吳清源擂爭十番棋」,因為十番棋在日本棋界的獨特規則,又作「吳清源升降十番棋」。1939年至1956年間,吳清源與日本第一流棋家(木谷實、雁金准一、藤澤朋齋、橋本宇太郎、坂田榮男、岩本薰、高川格)之間展開十次升降十番棋比賽。此時,吳清源處於全盛時期,棋藝舉世無敵,分別將全部競爭對手擊敗並讓大部分對手降格,自己也被譽為「十番棋的吳清源」。有兩盤棋的經歷最為知名。
  • 1939年10月,吳清源與木谷實的「鎌倉十番棋」開始。到第六局時,吳以五勝一負把木谷實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谷實七段。其實這兩個人是好基♂友,一起研究了不少新套路,比如「世界流」
  • 1941年6月,讀賣新聞主辦吳清源對雁金准一的十番棋。至1942年5月,吳清源四勝一負領先。因顧及名譽問題,雁金准一退出比賽。

非十番棋

  • 七番棋由於賽制過長,通常只安排在某個大賽或頭銜的決賽出現。
  • 其實五番棋的賽制就已經很長了!棋手又不能天天肝。所以,五番棋一般也至少到半決賽才有。
  • 三番棋是最流行的比賽賽制,不過也有一些大賽的決賽還在用,讓人困惑。說的就是你,三星杯!

團體賽

  • 一般圍棋團體賽指代農心辛拉麵杯,比賽始於1999年,每年一屆。每屆由中國、日本和韓國各派出5名棋手,採用擂台賽的方式,三國棋手輪番上陣,最後留在擂台上的隊伍獲得冠軍。截止2020年1月1日,中國隊獲得7次冠軍,日本隊獲得1次冠軍,韓國隊獲得12次冠軍。
  • 其實也有男女混合等一些奇怪的賽事,由於知名度較小就不再提起。

術語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內容,請自行編輯添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勿問為什麼沒有oo?

這裡只列舉了一些常見術語手筋里的不常見術語太多了,相對用的多一點的有『枷』,如果你覺得什麼術語很帥有必要的話可以補充

定義類

  • 氣:在棋盤上與棋子緊緊相鄰的空交叉點,單獨一個棋子的氣數不超過四氣,但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連的棋子則可以有四氣以上。在對方棋子的活路上落子緊迫,稱為「緊氣」。
  • 提:無氣的棋子要被提子,拿離棋盤。提吃對方的棋子,稱為「提子」。
  • 目:棋盤上,被一方棋子所圍的空白交點,稱為「目」。
  • 地:活棋所包圍的目數和活棋本身之總和,稱為「地」。
  • 空:用棋子圍成的地域。
  • 劫:雙方可以輪流提取對方棋子的情況。圍棋規則規定,打劫時,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須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對方應一手之後方可提回。按不同的類型分類可以分為緊劫、緩氣劫、兩手劫、萬年劫等。
  • 虎口:就是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圍攏中的空著的那個交叉點,虎口朝上方也就是朝中央則叫上虎,虎口朝下,確切地說朝邊角則叫下虎。
  • 雙虎:就是由三個棋子構成兩個斷點,三子呈連續小尖狀,(△)使其下一著棋可同時形成兩個虎口。
  • 騰挪:騰挪就是在對方棋子多,強的時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擠、斷等連續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 星:是位於棋盤上的黑點,位於邊上的星稱為邊星,位於中央的星稱為天元。除星之外,角上的一些位置還有小目、三三、目外、高目、五五、超高目的稱法。

落子類

  •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處行棋稱為「尖」。由於尖的步調較小,人們也習慣地稱它為「小尖」。  
  • 長:「長」是指緊靠著自己在棋盤上已有棋子繼續向前延伸行棋。「長」一般用於與對方接觸交戰的時候,便於將己方的子連成一片,更好地攻擊對方。
  • 立:「立」與「長」有著微妙的差別,「立」主要指向緊靠著自己原有的棋盤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邊線方向的行棋。
  • 擋:「擋」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擋對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對方棋子衝出包圍時,用己方棋子緊靠住對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擋的作用也就是含義中所說的兩點,一是阻止對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圍住的對方棋子衝出。初學者掌握之後,可在護空、吃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 並:「並」就是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旁邊的一線路上緊挨著下子。
  • 頂:「頂」就是頂撞對方的棋子的著法,換一種說法就是在對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頭上下子。頂的特點是結實、厚重、具有先手意義。頂的形式很多,有尖頂、鼻頂等。
  • 爬:「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對方的壓迫下,沿著邊上低位,也就是一線或二線的位置上長。爬可以用於做活、連絡、占地、搜根等。
  • 關:「關」是指與自己在棋盤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 沖:「沖」是指緊靠著自己在棋盤上原有的棋子向對方的「關」形中間的空交叉點處行棋,這就叫「沖」。「沖」經常是運用自己強的一面去阻擊對方,將對方的棋分成兩塊,以利於尋找機會消滅對方。
  • 跳:跳的形狀與「關」形是相同的,都是在與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但一般情況下所說的關是含有向寬闊地帶或中腹擴展的意味,而「跳」則一般用於雙方對局彼此接觸交戰的時候,為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殺對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 飛:「小飛」,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大飛」。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象步飛」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狀的對角空交叉點處行棋。「超大飛「是指比」大飛「更向前一格的位置行棋。
  • 鎮:鎮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關起的位置,這手棋叫「鎮」。
  • 掛:「掛」也稱掛角,是布局常用的行棋方法。掛就是在布局時,一方已有一子占角的情況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掛是為破壞對方完全占有角部而與對方分占角部的主要行棋方法。在三線上行棋的掛,叫「低掛」,在四線上行棋的掛,一般叫「高掛」。
  • 夾:「夾」是對局的一方用兩子將另一方的棋子夾在中間的行棋方法。「反夾」,是指當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夾住時,被夾的一方從對方棋的另一側再夾對方一手棋。
  • 斷:「斷」是直接切開對方棋與棋之間的連絡,使對方的棋分散開的行棋方法。
  • 跨:跨是對局的一方在有周圍棋子援助的情況下,將己方的棋插到對方小飛的棋形中。「空」是指圍成的地域。
  • 虎:指的是在原來棋盤上呈尖形二子基礎上,再下一著,使之構成「品」字形狀。虎,還包含有虎口;雙虎等術語。虎是用來使棋盤上己方的棋子連絡,也是為了防止對方的棋子切斷己方連絡的手段,有時也作用在活棋中,由於虎狀的棋子彈性豐富,適用於作眼,所以在活棋中經常被採用。
  • 擠:「擠」是從原來就有的己方棋子出發,繼續向敵子集中的地方插進去,使對方原本連結的棋形出現斷點或別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對方補棋,有先手的意思。
  • 拆:「拆」就是以棋盤原有的己方棋子為參照在三線或四線上向左或向右間隔若干路開拆一著。拆子的距離間隔一路為拆一,間隔二路為拆二,間隔三路為拆三。拆常常用於擴張地域或謀得己方根據地,也有時用在擴大地域、求己方根據地和搜取對方根據時同用。
  • 逼:「逼」是對敵方構成威脅的著法,大多數用於奪取對方做活的根據地。
  • 封:「封」是指封鎖敵方棋子向外部發展的著法。它的功能是防止對方棋子向中央發展。「封」還可以說是封鎖住對方棋子的出路。在攻擊中常用。
  • 點:「點」是指在離己方棋子較遠,距敵方棋子很近的位置落下孤子。點的作用一來可破壞對方眼位;二來可以用來窺視對方的斷點或「薄弱環節」,以達到藉機促使對方棋形儘早固定,以免將來多變的作用。同時,也是在對方陣勢中,作試探。最後,侵略對方的陣地,從深處入手,非常嚴厲。點還有一種說法是指棋盤上的具體交叉點。如:好點、要點等。

綜合類

  • 品:指圍棋比賽後分的等級。我國古代分為九等,稱為「九品」。從一到九的名稱是:入神、坐照、具體、通幽、用智、小巧、鬥力、若愚、守拙。
  •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經過多次對弈實踐,對於角上著子,逐漸形成的一些被公認比較妥善的程式,即通常所說的「起手式」。
  • 布局:棋局一開始,雙方搶占要點,布置陣勢,準備進入中盤戰鬥,這一階段叫布局。
  • 先手:為了爭取主動,取得勝利,每下一子,使對方必應,這叫先手。
  • 官子:也叫「收官」。就是一局棋的最後階段,經過中盤戰鬥,雙方領地大體確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這時稱為「收官」。
  • 手筋:大抵是「靈感之下的妙手」的意思,指棋手處理關鍵部分時所使用的手段和技巧,指代是圍棋對殺/治孤/等激烈對抗中使用的各種妙手。嚴格細分下去,這種妙手還分為:在攻擊為筋,在防守度為形。現在我們一般把他們通稱為手筋。
  • 段位:用於區分棋手的水平,通常段位分為業餘X級、業餘X段、職業X段幾種階別。這其中,業餘級被分為十八到一級,一級最高;業餘段被分為1-6段,6段最高,7、8段是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有的榮譽段位(需要某些大賽冠軍),9段是日本等其他國家所授予的榮譽段位;職業分為一到九段,九段最高,九段一般只能通過職業冠軍獲得,也可由女子獲得,中國唯二的女棋手為芮乃偉和豐芸

其他

  • AlphaGo是谷歌深度思維開發的人工智慧圍棋程式,在2016年3月以4:1的比分戰勝了韓國職業棋手李世乭,引起熱議。2016年7月18日成為圍棋世界第一。
  • 可是AlphaGo輸的那局是卡bug
  • 2017年5月柯潔同AlphaGo的新的三番棋大戰,這次的AlphaGo較於對戰李世石的版本又有所提升,柯潔在第二局中下出了被稱作超越當前棋手能力極限的操作,卻仍然失敗人類是有極限的,所以我不做人了,AlphaGo!存在爭議:中國棋界在評價這場比賽時普遍認為如果讓柯潔去對戰前一個版本的AlphaGo,會得到較於李更好的結果
主條目:AlphaGo擬人化
  • 柯潔和戰鷹兩位棋手在抽象文化中地位重要。

圍棋題材的ACG作品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內容,請自行編輯添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勿問為什麼沒有oo?
  • 棋魂
  • 圍棋少年
  • 《吳清源》其實不算ACG,但是吳大師必須擁有姓名

出現了圍棋的非圍棋軟體ACG作品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如有需要添加的內容,請自行編輯添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勿問為什麼沒有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