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萬氏兄弟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萬籟鳴 • 萬古蟾
萬超塵 • 萬滌寰
Wanshixiongdi.png
本名萬籟鳴 • 萬古蟾
萬超塵 • 萬滌寰
別名萬氏兄弟
國籍中國
籍貫江蘇南京
職業動畫導演
活躍年代1926-1964
相關人士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
代表作品
《大鬧天宮》《鐵扇公主》

萬氏兄弟,指萬籟鳴(1899~1997)、萬古蟾(1899~1995)、萬超塵(1906~1992)和萬滌寰(1907~2000)兄弟四人。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動畫藝術大師。

簡介

萬氏四兄弟出生於南京的一個商人家庭。他們的父母一共生下十個男孩,其中三個出生不久即夭折,還有三個也因病先後去世,活下來的只有四個:雙胞胎萬籟鳴(原名萬嘉綜)、萬古蟾(原名萬嘉綨),老五萬超塵(原名萬嘉結)和老六萬滌寰(原名萬嘉坤)。

四兄弟的父親萬寶葵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後為維持家用,轉而經商做綢緞生意。萬寶葵的妻子性格堅強,心靈手巧,精通繡花、剪紙等民間工藝。她用畫筆為幾個兒子繪出一個個「美麗的世界」。晚上,在孩子們睡前,她常常又藉助微弱的燈光,用雙手做出各種手勢,經過蠟燭的照射,粉牆上就依次出現雞、牛、狗、羊等各種小動物的影子。母親發現孩子們對畫畫有着濃厚的興趣,就鼓勵他們學習繪畫藝術。

1919年,19歲的萬籟鳴向上海商務印書館投寄畫稿,毛遂自薦,終於被錄取在該館美術部工作;不久,萬古蟾考進上海美專西畫科插班學習;萬超塵則考進上海東方藝專裝飾系。他們牢記慈母教誨,「熱愛生活誠心待人,吃苦敬業認真做人」,執着追求動畫藝術,終成享譽海內外的動畫大師。

萬氏兄弟堪稱中國動畫開拓者和領軍人。早在民國期間,他們就歷盡艱辛,在沒有資金、設備和資料的情況下,憑藉着頑強的毅力攝製出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接着又攝製出《紙人搗亂記》。因條件所限,這兩部都是真人與動畫合成的黑白默片。但有人提出,同樣由萬氏兄弟繪製的動畫片(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5年)才是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31年後,在當時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怒潮和左翼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萬氏兄弟立志讓動畫參加抗日行列,先後拍出具有反帝內容的《血錢》《航空救國》《民族痛史》《新潮》;提倡國貨的《國貨年》《漏洞》、拒毒片《狗偵探》及獻給兒童的寓言片《鼠與蛙》《飛來禍》《龜兔賽跑》等20餘部黑白動畫短片。

上海「八一三事變」後,萬氏兄弟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先後創作了《抗戰特輯》《抗戰標語》《抗戰歌輯》等配合抗日宣傳的動畫短片。1940年,萬籟鳴、萬古蟾應上海新華聯合影片邀請,成立卡通部,歷時兩年創作出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這標誌着萬氏兄弟的動畫技術已日臻完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生地所迫,萬氏兄弟中斷了動畫創作。建國後,除了萬滌寰徹底停止活動外,萬氏兄弟剩下的三人又陸續投入新中國的動畫事業中。他們三人開始分別組成了各自的開發團隊,很少在一起合作了。

1951年,萬超塵和他的團隊研製出彩色關節木偶,並於1953年攝製了中國第一部木偶片《小小英雄》。此後擔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拍攝了《機智的山羊》和《雕龍記》等。這兩部影片均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1956年,萬古蟾團隊開始研究剪紙片,1958年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開拓了美術片的新片種。此後又完成了《漁童》《濟公鬥蟋蟀》《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紙片,並先後在國內和國際上獲獎。

1960年,萬籟鳴參加《大鬧天宮》的繪畫設計和編導工作。進一步確立了萬氏兄弟在中國動畫史上的地位。

文革期間,萬家經歷「破四舊」運動,和三十年代電影人特有的「政治」抄家,即查找與江青有關之物,家中動畫資料全被抄走,大量的珍貴手稿也被燒毀。經過文革後,萬家幾代人心理思想都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求出名。後萬古蟾至復興公園寫生,引來圍觀,常有人求他畫像。問其姓名,萬幽默地回答:「姓『游』,名『客』。」

萬籟鳴

原名萬嘉綜,號籟翁,藝名馬痴。中國剪紙藝術、動畫電影第一人,入選近代世界500名人之一。1919年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先後在美術部、活動影片部任職。1925年與弟萬古蟾攝製的動畫廣告《舒振東華文打字機》打造中國動畫片之雛形。1926年參加長城畫片公司,兄弟合作攝製成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54年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片導演。是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曾導演《野外的遭遇》《大紅花》等彩色動畫短片。1961~1964年創作大型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在1966年開始的「文革」當中,萬籟鳴先是由於《大鬧天宮》中的玉帝被認為涉嫌政治影射,懷疑是「借古諷今」而被隔離審查。之後又被打成「牛鬼蛇神」,直到十年後才恢復名譽。1997年逝世,享年98歲。

萬古蟾

原名萬嘉綨。1920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1925年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1926年進入長城畫片公司任美工。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參與創作了《抗戰歌》《抗戰標語》等動畫。1940年在上海新華聯合影業公司卡通部創作了中國首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56年萬古蟾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任剪紙導演,並於1958年創作了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此後他又先後導演了《漁童》《濟公鬥蟋蟀》《猴龜分樹》《人參娃娃》等眾多動畫片。他還曾擔任過中國動畫學會顧問,第五、七屆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職。1995年逝世,享年95歲。

萬超塵

原名萬嘉結。17歲考入南京美術專門學校西畫系,後在上海東方藝術專門學校學習裝飾畫,因家境貧困,中途輟學。1953年,在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的攝製中擔任技術指導。1957~1959年,任導演拍攝的木偶片《機智的山羊》和《雕龍記》分別獲布加勒斯特國際電影節「木偶片獎」和布加勒斯特木偶片及傀儡戲節銀質獎。曾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技術副廠長。

萬滌寰

原名萬嘉坤,中國美術片導演,早期動畫影片的拓荒者之一,萬氏四兄弟中排行第四。

影響

萬氏兄弟在後世被譽為「中國動畫鼻祖」,為了紀念他們在中國動畫的貢獻,在萬籟鳴的墓上,立着一個孫悟空的雕像,即來自於他的《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形象。

其作品《鐵扇公主》被認為是中國動畫裏程碑式的作品,在當時的中國有巨大的影響,在譯為日語後在日本上映,亦收到了巨大的反響。日本知名漫畫家手塚治虫稱自己是在看到了此片後才踏上了漫畫創作之路的。

其他

註釋與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