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Xbox遊戲工作室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NewVideoGameTopIcon.svg
萌娘百科誠邀您參與完善電子遊戲相關條目☆Kira~
快打開WindowsNSPSXbox,一起進入電子遊戲的世界吧!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專題編輯指南,遊戲條目中請參考條目格式規範封面上傳指引,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Xbox遊戲工作室
2019至今
Xbox Game Studios.svg
2011-2019
Microsoft Studios logo.svg
2001-2011
Microsoft-Game-Studios-logo.svg
名稱 Xbox Game Studios
類型 互動娛樂產業
電子遊戲公司
前身 Microsoft Game Division
Microsoft Game Studios
Microsoft Studios
成立時間 2000年
總部地址 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
(Redmond, WA)
母公司 微軟
相關人物 Phil Spencer[注 1]
Sarah Bond[注 2]
Matt Booty[注 3]
Alan Hartman[注 4]
網址 官方介紹頁
When everyone plays, we all win.

Xbox Game Studios(Xbox遊戲工作室)是微軟旗下負責電子遊戲製作與發行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為Xbox系平台與Windows系平台製作和發行遊戲。其前身是微軟內部的遊戲工作室群,後於2000年從微軟拆分出來,當時取名為 Microsoft Games(微軟遊戲),之後改名為Microsoft Game Studios (微軟遊戲工作室),2011年又更名為 Microsoft Studios(微軟工作室),2019年更為現名。

歷史

對於微軟最早進入電子遊戲市場,從事相關電子遊戲的銷售及運營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後。1982年起微軟就開始負責銷售運營的《微軟模擬飛行》系列,以及發行由全效工作室所開發的《世紀帝國》等遊戲是比較鮮明的例子,但在微軟在1999年前後開始初代Xbox主機的研發之前,微軟對電子遊戲的重視程度以及在市場上佔有的市場份額等方面還是相對受限。

1999年前後,索尼在進入電子遊戲市場的四五年後,憑藉着研發、銷售並運營PlayStation品牌,事業如火中天,索尼借着這股春風,開始秘密研發新一代遊戲主機PlayStation 2,此舉甚至對微軟自身及Windows發展造成了威脅,根據在後續拍攝的Xbox二十周年紀錄片[1]當中受訪的前或現公司高管所言,微軟當時對索尼正在鼓勵廣大遊戲公司轉向開發PlayStation 2遊戲,使它們離開PC市場的潛在行為感到擔憂。

在由DirectX團隊職員Kevin Bachus, Seamus Blackley, Ted Hase 和 DirectX團隊主管 Otto Berkes所主導的初代Xbox的研發計劃得到以史蒂夫·鮑爾默及比爾·蓋茨為首的微軟高管批准以後,微軟一方面開始完成對初代Xbox的投入和後續研發,另一方面就效仿索尼、任天堂及世嘉等公司的經營模式,擴充第一方陣容前往全球各地進行商業談判,任天堂及史克威爾等公司亦是當初的目標之一。[2]微軟曾考慮過與任天堂簽訂商業協議結盟甚至直接通過收購整個任天堂的方式,來以此對抗在這期間逐步擴大自身規模,蠶食遊戲市場的索尼電腦娛樂,最終微軟收購任天堂的行為是徹頭徹尾地失敗[3],並在21年後對外公開。但根據Resetera用戶在論壇上引用遊戲編輯Rusel DeMaria所寫的《Game of X》一書寫到[4],微軟與史克威爾曾在1999年就收購公司股份的商業談判十分順利,無限接近達成交易並收購史克威爾軟件近半成股份,以成為史克威爾軟件的大股東。根據前Xbox硬件部門高管Rick Thompson所述,最終史克威爾提高了議價,微軟雖然對於《最終幻想》這一IP十分感興趣,但對史克威爾是否值得如此提價到15億美元也要達成這項交易而猶豫不決,感到超出了自身當初的預期,最後取消了交易。

1999年,微軟成功收購FASA Interactive及Access Software與《微軟模擬飛行》當時的開發部門Aces Game Studio,並與開發《世紀帝國》等遊戲的全效工作室(Ensemble Studios)及Digital Anvil達成長期合作關係,這兩個工作室被微軟於2000年及2001年收購。

微軟於2000年3月份將原有的遊戲集團升格成為公司內部的一個獨立部門,並首次向外界宣佈了初代Xbox的存在。[5]現有的遊戲部門正式組建以後收購的第一個遊戲工作室為Bungie,於2000年6月份完成收購,後者在1999年公佈了《光環:戰鬥進化》正在開發的消息,並在完成收購以後,從原先的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喬布斯所宣佈的Mac OS及Windows遊戲轉變成為初代Xbox的獨佔遊戲(發售數年內移植到了Windows PC及Macintosh上)。

2001年,微軟在對外收購部分遊戲工作室以後,亦在公司內部組建了首個遊戲工作室Turn 10 Studios,該工作室在成立以後開始極限競速系列的首部作品的開發。系列首部作品《極限競速》(Forza Motorsport)於2005年在初代Xbox獨家發售。2002年,微軟從任天堂購得它們所持有的Rare剩餘股權,全資控股並將其納入了自己的旗下。

得益於Bungie所開發的遊戲《光環:戰鬥進化》銷量、口碑雙收的局面,為了避免多人線下組建局域網聯機的不便,很大程度上促使Xbox部門利用起主機自帶的寬帶接口,開始研發線上多人聯機遊戲的技術服務——Xbox Live。玩家可以利用Xbox Live線上組隊遊玩,實現語音聊天等一系列在當時來看非常先進的功能,(至少索尼方面直到PS3時期才開始運營同類服務)該服務正好於初代Xbox主機發售一年後的2002年11月15日上線,上線之前,微軟表示首批支持該服務的遊戲將會有五十款(但當時Xbox玩家熱衷的暢銷作品《光環:戰鬥進化》並沒有得到支持)。

《光環2》是《光環》系列首部支持Xbox Live的作品。

2002年2月22日,初代Xbox主機在日本發售,2002至2003年前後,微軟開始向日本市場進軍,他們僱傭了彼得·摩爾(Peter Moore),在進一步擴大北美市場的同時着眼日本市場,前往日本就發行Xbox遊戲與各大公司進行商業談判,並在期間經歷不少挫折以後成功得到部分日本開發者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諸如《Phantom Dust》及《Blinx: The Time Sweeper》由當地遊戲工作者開發,微軟發行作為Xbox主機所獨佔的遊戲相繼問世。

2004年,微軟遊戲工作室與Lionhead Studios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新作《神鬼寓言》(Fable)將作為微軟內部所扶持的第一款大型角色扮演遊戲獨家在Xbox主機發售,遊戲發售首周銷量突破37萬,首月銷量過60萬,並最終銷售超過300萬。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及商業效果,促使微軟在2006年收購了Lionhead Studios。

早些年前收購的Digital Anvil及FASA Studio分別於2006年及2007年關閉。

2007年,微軟工作室宣佈在歐洲開設分支辦公室。同年,微軟關閉了旗下的FASA Studio,所有員工轉移至微軟工作室的其他辦公地點。微軟在晚些時候宣佈 Bungie 從微軟工作室分離。Peter Moore從微軟工作室離職加入EA的體育遊戲分支。Don Mattrick加入微軟工作室,成為公司的高級副總裁。

2008年,工作室旗下的Carbonated Games被關閉。同年微軟創建為Xbox Live街機遊戲提供高質量內容的Xbox Live Productions工作室。343 Industries 招聘了更多的員工來完成光環系列續作的開發。

2009年,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Ensemble Studios和Aces Studio被關閉。Phil Spencer被任命為微軟工作室的新任總裁,接替退休的Shane Kim。次年,為Windows Phone生產遊戲和娛樂內容的移動遊戲工作室成立。Rate Ltd. 也為了後續遊戲的製作而招聘了更多員工。新成立的溫哥華工作室分部和微軟飛行模擬器開發小組一起把《Microsoft Flight》帶到了桌面平台上(和原版飛行模擬器差別巨大)。在十月,Don Mattrick被任命為互動娛樂部門的總裁。

後續的年份里,微軟工作室持續擴張規模,在倫敦、雷德蒙德、洛杉磯和英屬哥倫比亞開設了多個新的工作室,從索尼全球工作室挖來了Phil Harrison作為歐洲區域的主管,也收購了以Max & the Magic Marker聞名的Press Play。儘管擴展一波三折,一些遊戲諸如微軟飛行的開發也被延緩,工作室還是新設立了針對Xbox One、流動裝置和下一代娛樂技術內容研發的新工作室。工作時宣佈他們會在Xbox One正式發佈的12個月時間裏發佈15款獨佔遊戲,其中8款是全新的遊戲系列。工作室在這方面的遊戲投入也達到了其競爭者的兩倍。然而XB1獨佔比PS4少太多了。

2014年1月11日,微軟工作室宣佈和開發了State of Decay的工作室Undead Labs簽訂了多年多作品的出版合同。同月27日,工作室宣佈從合作開發商Epic Games收購遊戲《戰爭機器》著作權,歸入Black Tusk Studios (原微軟工作室溫哥華分部)。Phil Spencer在四月份透露有很多內部工作室為了全新的獨佔遊戲而沒有路面。五月底,媒體披露微軟工作室收購了遊戲《王國的興起》的版權。7月17日,Phil Spencer確認Xbox娛樂工作室將會在數個月內關閉。微軟在9月15日宣佈了收購《我的世界》開發者Mojang的消息。《我的世界》成為了微軟工作室第21個第一方遊戲。收購於11月6日完成。

2015年3月4日,微軟宣佈合併位於英國的數個工作室,以便於未來的遊戲開發。3月7日的GDC遊戲大會上,微軟宣佈HoloLens遊戲即將在Xbox One上到來。兩天後,微軟宣佈Kudo Tsunoda將會領導Press Play, Life London和Decisive Games。Decisive Games第一次被公開提及 —— 它是一個專注於開發Xbox One/PC策略遊戲的遊戲開發工作室。6月3日,微軟宣佈Black Tusk Studios更名為The Coalition。該工作室接下來專注於遊戲《戰爭機器》的體驗。Kudo Tsunoda不久後離開了Xbox部門,領導HoloLens, Microsoft Edge和其他與自然交互有關項目的開發。

2016年3月7日,微軟宣佈關閉Press Play和Lionhead Studios。一天後,微軟確認BigPark、Good Science Studio、Leap Experience Pioneers、Function Studios、Team Dakota和SOTA在過去的幾年裏已經被合併到了微軟工作室旗下的其他工作室。4月29日,Lionhead Studios正式關閉。

2017年6月1日,微軟推出了訂閱制服務Xbox Game Pass。在Xbox Game Pass當中的遊戲庫,適用於家用遊戲機平台的Xbox Series X/SXbox One、電腦平台的Windows 10及通過Xbox Cloud Gaming (xCloud)雲端至Android在手機上應用遊玩。

2018年6月10日,微軟宣佈收購Ninja TheoryPlayground Games、Undead Labs、Compulsion Games四家遊戲工作室,內部組建新工作室The Initiative,並於同年11月11日收購了黑曜石娛樂及inXile Entertainment。

2019年6月,正式收購《意航員》系列的開發者Double Fine Productions,組建新工作室World's Edge,負責《世紀帝國》等即時策略遊戲IP的運營。新組建的工作室不直接參與《世紀帝國》等遊戲的開發,而是參與到其他與微軟簽約的工作室當中,協助他們共同開發遊戲。

2020年9月21日,微軟宣佈將以75億美元現金買下ZeniMax Media Inc.(貝塞斯達的母公司),收購於2021年3月9日正式完成,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終的文件表明,最終成交金額為81億美元。這巨硬是不是沒買到抖音把錢花在其他地方去了

2022年1月18日,微軟宣佈將以每股95美元,共計687億美金全現金收購動視暴雪(收購已於2023年10月13日正式完成)。未來動視暴雪的遊戲將加入主機和PC版Xbox Game Pass。同時微軟宣佈XGP訂閱用戶數突破2500萬。微軟,索尼和騰訊,Embracer Group四家公司現在都在買買買,大統一時代或將到來

2023年10月26日,微軟宣佈多名原Xbox遊戲工作室內職員得到晉升,原Xbox遊戲工作室CEO菲爾·斯賓塞(Phil Spencer)升任微軟遊戲CEO,原Xbox遊戲工作室副總裁莎拉·邦德(Sarah Bond)升任成為Xbox部門總裁,原Xbox遊戲工作室軟件部門負責人馬特·布蒂(Matt Booty)升任,現負責原有15個Xbox旗下第一方工作室的同時,在前貝塞斯達發行總監Pete Hines離職後,一同負責ZeniMax Media以及旗下發行商Bethesda Softworks品牌的內容管理[6][7]。原Turn 10工作室主管Alan Hartman升職。

2024年2月16日,微軟在「商業策略更新」官方Xbox播客特別節目中正式確認將移植四款尚未公開具體名稱的微軟第一方遊戲到PlayStation 5以及Nintendo Switch平台中,其中兩款規模相對較小,另外兩款為社區驅動型的遊戲[8]。同時否認貝塞斯達軟件發行的《星空》及《奪寶奇兵:古老之圈》將移植到PlayStation 5的消息。

2月22日凌晨,微軟正式發佈《新平台,新玩家:四款備受粉絲喜愛的Xbox遊戲將登陸任天堂Switch及索尼平台》(New Platforms, New Players: Four Fan-Favorite Xbox Games Coming to Nintendo Switch and Sony Platforms)官方新聞稿,確認《禁閉求生》、《盜賊之海》、《完美音浪》、《隱跡漸現》登陸PlayStation及Switch平台,其中《禁閉求生》、《隱跡漸現》將登陸PlayStation 5PlayStation 4Nintendo Switch平台,《盜賊之海》、《完美音浪》將登陸PlayStation 5平台。這一官方新聞稿的發佈確認了先前相關的傳聞屬實[9]

5月7日,據IGN相關報道,微軟突然無預警宣佈關閉了Alpha Dog Studios、Tango Gameworks、Arkane Austin三家工作室,Roundhouse Games合併進ZeniMax Online Studios。《紅霞島》後續開發取消[10]

相關遊戲工作室

現有第一方工作室

ZeniMax動視暴雪

名稱 所在地 成立日期 收購日期 備註
Turn 10 Studios 美國 2001 N/A 專注製作《極限競速》(Forza Motorsport) 系列遊戲。
Rare 英國 1985 2002 代表作有《黃金眼007》(GoldenEye 007)、《盜賊之海》(Sea of Thieves)等。
343 Industries 美國 2007 N/A 主要負責開發《光環》(Halo)系列。
The Coalition 加拿大 2010 N/A 主要負責開發《戰爭機器》(Gears of War)系列。工作室內部設有技術支援部門Xbox Games Technology Group,向其他第一方工作室提供虛幻引擎的開發支持。
Mojang Studios 瑞典 2009 2014 代表作為《我的世界》(Minecraft)。
Ninja Theory 英國 2000 2018 製作了《DmC:鬼泣》(DmC: Devil May Cry)、《地獄之刃》(Hellblade)等。
流放娛樂 美國 2002 2018 代表作有《廢土系列》(Wasteland)[11]、《冰城傳奇》等
黑曜石娛樂 美國 2003 2018 代表作有《輻射:新維加斯》(Fallout: New Vegas)、《天外世界》(The Outer Worlds)、《永恆之柱》系列等。
Compulsion Games 加拿大 2009 2018 代表作為《少數幸運兒》(We Happy Few)。
Undead Labs 美國 2009 2018 代表作有《腐爛國度》(State of Decay)系列。
Playground Games 英國 2010 2018 主要與Turn 10 Studios合作開發《極限競速:地平線》(Forza Horizon)系列遊戲。目前已知正在開發的新遊戲為《神鬼寓言》重啟作,遊戲與藝奪蒙特利爾合作開發。
The Initiative 美國 2018 N/A 由來自R星聖莫妮卡等不同工作室的原成員成立的新工作室,尚未發佈作品。未來預定發佈作品為《完美黑暗》重啟作,遊戲與晶體動力合作開發。
Double Fine Productions 美國 2000 2019 代表作有《冥界國度》(Grim Fandango)、《意航員》(Psychonauts)系列等。
World's Edge 美國 2019 N/A 自身並不開發遊戲,而是通過與第三方工作室合作開發的形式來專注運營《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s)系列。
Xbox Game Studios Publishing 美國 2000 N/A 負責發行Xbox Game Studios第一方遊戲。
id Software 美國 1991 2021 代表作有《毀滅戰士》(Doom)系列與《雷神之錘》(Quake)系列。
Arkane Studios 法國 1999 2021 代表作有《羞辱》(Dishonored)系列,《死亡循環》(Deathloop)。
貝塞斯達軟件 美國 1986 2021 負責ZeniMax系遊戲的發行。下轄有貝塞斯達遊戲工作室,代表作有《上古捲軸》(The Elder Scrolls)與《輻射》(Fallout)兩大系列,最新發售的遊戲為《星空》(Starfield)。
ZeniMax Online Studios 美國 2007 2021 開發及運營《上古捲軸Online》(The Elder Scrolls Online)。
MachineGames 瑞典 2009 2021 主要負責開發《德軍總部》(Wolfenstein)系列。
Infinity Ward 美國 2002 2023 使命召喚》(Call of Duty)系列的創造者,主要負責開發《使命召喚: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系列。
Treyarch 美國 1996 2023 主要負責開發《使命召喚:黑色行動》(Call of Duty: Black Ops)系列。
Sledgehammer Games 美國 2009 2023 主要負責開發其他《使命召喚》(Call of Duty)系列主作品。
Raven Software 美國 1990 2023 主要負責開發和運營《使命召喚:戰爭地帶》(Call of Duty: Warzone)。
Beenox 加拿大 2000 2023 負責動視旗下的遊戲移植工作。
Demonware 愛爾蘭 2003 2023 負責動視旗下多人遊戲部分技術支持。
High Moon Studios 美國 2001 2023 現負責與其他工作室協助《使命召喚系列》遊戲的開發,曾開發過數款《變形金剛》授權電子遊戲。
動視 美國 1979 2023 負責動視遊戲的發行。
動視上海工作室 中國 2009 2023 位於中國上海,屬於支援型工作室,負責與其他工作室協助《使命召喚系列》遊戲的開發。
Digital Legends Entertainment 西班牙 2001 2023 位於西班牙巴塞隆拿,被動視暴雪收購前專注移動端遊戲開發,同樣屬於支援型工作室,負責與其他工作室協助《使命召喚系列》遊戲的開發。
Solid State Studios 美國 2021 2023 位於美國加州聖莫尼卡,成立於2021年,主營移動端遊戲開發,同樣屬於支援型工作室,負責與其他工作室協助《使命召喚系列》遊戲的開發。
Radical Entertainment 加拿大 1990 2023 位於加拿大溫哥華,成立於1990年,代表作為《虐殺原形》系列,2012年後《虐殺原形3》取消後不再開發全新遊戲,次年因不符合當地規定,公司實體消滅;但動視暴雪並未宣佈關停解散,現屬於內部支援型工作室。
Elsewhere Entertainment 波蘭 2024 N/A 由動視暴雪於2024年5月16日在波蘭華沙正式成立的新內部工作室,僱員為前頑皮狗、育碧、CD Projekt RED等工作室員工,現正開發一款尚未公佈的「敘事定義型AAA遊戲」全新IP。
暴雪娛樂 美國 1991 2023 代表作有《魔獸》(Warcraft)系列、《暗黑破壞神》(Diablo) 系列等。
King 瑞典 2003 2023 代表作《糖果傳奇》(Candy Crush Saga)。

第二方合作夥伴

美國

  • Certain Affinity: Crimson Alliance、光環 2(地圖包)、光環: 致遠星(地圖包)、光環: 戰鬥進化 周年紀念版(地圖包)和 Halo Waypoint
  • Harmonix: 舞蹈中心(Dance Central) 系列
  • Iron Galaxy Studios: Wreckateer、Ms. Splosion Man (iOS 和 Windows Phone 7 移植) 和《殺手本能》(Killer Instinct)
  • Saber Interactive: 《光環:戰鬥進化 周年紀念版
  • The Behemoth: 《戰鬥方塊劇場》
  • Signal Studios: Toy Soldiers 、Ascend: Hand of Kul
  • Armature Studio: 《核心重鑄》(ReCore)
  • Toys for Bob:原動視暴雪旗下工作室,現負責《古惑狼》系列以及《小龍斯派羅》系列的開發。2024年2月29日宣佈將於動視暴雪分離尋求獨立發展,探討與微軟合作發行遊戲的可能性。根據Windows Central在3月24日發表的獨家報道稱,微軟方面已同該工作室達成發行協議,將資助工作室獨立發展後開發的首部作品[12]

歐洲

加拿大

  • Skybox Labs: 《神話時代: 擴展版》(Age of Mythology: Extended Edition)、《世紀帝國 2 HD》和《王國的興起 HD》

英國

  • Frontier Developments: Kinectimals、Kinect 迪士尼冒險、動物園大亨(Zoo Tycoon)和《尖叫之旅》(Screamride)
  • ReAgent Games: 除暴戰警 3
  • Ruffian Games: 除暴戰警 2

亞洲和大洋洲

  • Grounding Inc: Crimson Dragon

不開發遊戲的工作室

  • 微軟工作室 - 歐洲、中東和非洲出版
  • 互聯體驗組
  • 微軟工作室 - 感知體驗組
  • 微軟工作室 - Xbox Skype 工程組
  • 微軟工作室 - 遊戲測試組
  • 微軟工作室 - 技術孵化組
  • 微軟工作室 - Xbox 核心平台組
  • 微軟工作室 - 深度技術組
  • 微軟工作室 - MSN 遊戲組

已經解散或者脫離關係的工作室和合作夥伴

前第一方工作室

  • Bungie:《光環》系列的創作者,於2007年脫離微軟獨立運營。
  • Twisted Pixel Games: The Gunstringer, LocoCycle, The Maw, The Adventures of Captain Smiley, 'Splosion Man 系列
  • Toys for Bob:原動視暴雪旗下工作室,現負責《古惑狼》系列以及《小龍斯派羅》系列的開發。於2023年10月隨動視暴雪其他工作室一同加入微軟大家庭,2024年2月29日宣佈將從動視分離。
  • Roundhouse Studios:原ZeniMax Media旗下獨立工作室,由前Raven Software員工成立,時稱Human Head Studios,被ZeniMax Media收購後改為現稱,合併進ZeniMax Online Studios。

解散的第一方工作室

  • Aces Studio: 微軟飛行模擬器系列
  • Digital Anvil: Brute Force 和《自由槍騎兵》(Freelancer)
  • 全效工作室: 《世紀帝國系列》和《光環戰爭》
  • FASA Studio: MechWarrior 系列和 Shadowrun
  • Hired Gun: 光環 2 Windows Vista 版
  • Lionhead Studios: Fable 系列和 Black & White 系列
  • 微軟遊戲工作室日本: Magatama 和 Phamton Dust
  • Press Play: The Curse of Brotherhood 和 Kalimba
  • XSN Sports: NHL Rivals 2004
  • Alpha Dog Studios:Mighty DOOM
  • Arkane Austin:《掠食》(Prey)、《紅霞島
  • Tango Gameworks:《惡靈附身》系列、《完美音浪

部分前第二方合作夥伴

  • Beep Industries: Voodoo Vince
  • BioWare: 《質量效應》 和 《翡翠帝國》
  • Fuel Industries: Tinker
  • Remedy Entertainment: 《量子破碎》(Quantum Break) 和《心靈殺手》(Alan Wake)
  • Team NINJA:《死或生》系列、《忍者龍劍傳2》

解散的部分第二方合作夥伴

  • Artoon: Blinx series, Blue Dragon
  • Bizarre Creations: 世界街頭賽車系列
  • Carbonated Games: Hexic series
  • feelplus: 失落的奧德賽
  • Game Republic: Every Party
  • Hudson Soft: Fuzion Frenzy 2
  • Realtime Worlds: 除暴戰警
  • Southend Interactive: Lode Runner 2009, ilomilo

擁有的遊戲品牌和其他資產

  • Adera
  • Aegis Wing
  • 世紀帝國 (Age of Empires)
  • 世紀帝國在線版 (Age of Empires Online)
  • 神話時代 (Age of Mythology)
  • Ascend: Hand of Kul
  • 末世浩劫 (Azurik)
  • Banjo-Kazooie
  • 桌球風暴 (Bankshot Billiards)
  • 戰鬥科技/暴戰機甲兵 (BattleTech)
  • 忍者蛙 (Battletoads)
  • Black & White
  • 爆破部隊 (Blast Corps)
  • Blinx
  • 血爐 (Bloodforge)
  • Blood Wake
  • 藍龍 (Blue Dragon)
  • Brute Force
  • Bullet Asylum
  • Cobalt
  • Cobra Triangle
  • 二戰歐洲飛戰模擬器
    (Combat Flight Simulator WWII Europe)
  • Conker
  • 除暴戰警 (Crackdown)
  • 赤色聯盟 (Crimson Alliance)
  • 紅龍 (Crimson Dragon)
  • 血色蒼穹 (Crimson Skies)
  • 使命召喚(Call of Duty)
  • Deadly Tide
  • Eden Falls
  • Endless Skater
  • Every Party
  • 神鬼寓言(Fable)
  • 極限競速 (Forza Motorsport)
  • Fragments
  • 自由槍騎兵 (Freelancer)
  • Fusion Genesis
  • Fuzion Frenzy
  • Galactic Reign
  • Game Chest 系列
  • 戰爭機器 (Gears of War)
  • Glacier Blast
  • Grabbed by the Ghoulies
  • Gunpowder
  • Gunfright
  • 光環 (Halo)
  • Holobuilder
  • Haunt
  • Hexic
  • 勁爆棒球 (High Heat Baseball)
  • Hydro Thunder Hurricane
  • Ilomilo
  • Inkquest
  • 無限未知 (Infinite Undiscovery)
  • 鐵旅 (Iron Brigade)
  • It's Mr. Pants
  • Jawbreaker
  • Jetpac
  • Jet Force Gemini
  • Kalimba
  • Kakuto Chojin
  • Kameo: Elements of Power
  • 殺手本能 (Killer Instinct)
  • Kinectimals
  • Kinect 冒險 (Kinect Adventures)
  • Kinect 趣味試驗 (Kinect Fun Labs)
  • Kinect 逍遙賽車 (Kinect Joy Ride)
  • Kinect 運動會 (Kinect Sports)
  • Kodu
  • 功夫大亂鬥 (Kung Fu Chaos)
  • Lips
  • 失落的奧德賽 (Lost Odyssey)
  • Lost Turtle
  • 魔牙靈 (Magatama)
  • Marlow Briggs
  • 麥克斯與魔法標記 (Max & the Magic Marker)
  • 麥克斯:兄弟魔咒 (Max: The Curse of Brotherhood)
  • Maximum Chase
  • MechAssault
  • 鋼彈司令 (MechCommander)
  • 機甲戰士 (MechWarrior)
  • 微軟飛行 (Microsoft Flight)
  • 微軟模擬飛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 Microsoft Jigsaw
  • 微軟火車模擬器 (Microsoft Train Simulator)
  • Microsoft Treasure Hunt
  • 微軟空間模擬器 (Microsoft Space Simulator)
  • 瘋狂城市賽車 (Midtown Madness)
  • Minecraft
  • Monster Truck Madness
  • Monsters Love Candy
  • Motocross Madness
  • NightCaster
  • Ninety-Nine Nights
  • Nova Bacon
  • N.U.D.E.@ Natural Ultimate Digital Experiment
  • 奧日與黑暗森林 (Ori and the Blind Forest)
  • Perfect Dark
  • 幻影沙塵 (Phantom Dust)
  • 高爾夫之星 (Powerstar Golf)
  • Project Gotham Racing
  • Project Milo
  • 諾克斯維爾計劃 (Project Knoxville)
  • Project Spark
  • 量子破碎 (Quantum Break)
  • Quantum Redshift
  • 拉力挑戰賽 (Rallisport Challenge)
  • R.C. Pro-Am
  • 核心重鑄 (ReCore)
  • 崛起傳奇 (Rise of Legends)
  • 帝國崛起 (Rise of Nations)
  • Roboraid
  • Sabreman
  • ScreamRide
  • Scrolls
  • 盜賊之海 (Sea of Thieves)
  • Secrets and Treasure
  • 暗影狂奔 (Shadowrun)
  • Snap Attack
  • Sneakers
  • Slalom
  • 銀河騎兵 (Starlancer)
  • 腐爛國度 (State of Decay)
  • 宿敵 (Sudeki)
  • 道風 (Tao Feng)
  • The Harvest
  • 電影大亨 (The Movies)
  • 共建王座 (Throne Together)
  • Tinker
  • 史前小子:托克 (Tork: Prehistoric Punk)
  • 戰壕防禦 (Trenched)
  • True Fantasy Live Online
  • Viva Piñata
  • Voodoo Vince
  • Whacked!
  • Wizards & Warriors
  • Wordament
  • 攻城之王 (Wreckateer)
  • Xbox 健身 (Xbox Fitness)
  • Microsoft XNA 遊戲框架
  • 動物園大亨 (Zoo Tycoon)

遊戲質量

Metacritic在2010年給微軟工作室的評分為73.4(滿分100),在主流遊戲出版商里排名第四,在遊戲主機製造商里領先索尼但落後於任天堂。2011年分數提高到了77.2,超過了任何主流遊戲出版商。在2012年跌至第二名,落後於EA。在2013年排名第六。

雖然經歷過低潮,但伴隨着微軟最近數年穩紮穩打的逐步經營,微軟更是在Metacritic於今年年初所評選的2021年度最佳主流遊戲出版商榜單當中以均分87.4分,憑藉三款高分(MC站媒體評分超過90)遊戲,分別為《微軟模擬飛行》(PC版,91分)、《意航員2》(X1版,91分,XSX/S版為87分,67家媒體)、《極限競速:地平線 5》(XSX/S版,92分),獲得該項榜單的排名第一,索尼互動娛樂為第二名。

註釋

  1. 現擔任微軟遊戲CEO,新部門「微軟遊戲」於2022年1月18日宣佈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時成立,2023年10月26日正式就任
  2. 自2023年10月26日起升任Xbox部門總裁,負責Xbox部門平台及硬件商務運營
  3. 現擔任微軟遊戲部門工作室總裁,負責管理Xbox遊戲工作室以及ZeniMax Media旗下八個工作室的內容管理。2023年10月26日正式就任
  4. Turn 10工作室主管,現擔任Xbox遊戲工作室負責人

參考資料

  1. 開機:Xbox 的故事 | 第一章:攪局者
  2. Eddie Makuch. Microsoft Tried To Acquire Nintendo, Square, And Midway Years Ago. 2021-01-06 [引用時間: 2022-07-17] (English). 
  3. Tom Phillips. Microsoft reveals letter from that time it failed to buy Nintendo. Eurogamer. 2021-11-24 [引用時間: 2022-07-17] (English). 
  4. Microsoft Was Moments Away from Buying Square in '99|You Should Read This New Making of Xbox Book
  5. Xbox Brings 「Future-Generation」 Games to Life. Microsoft. 2000-03-10 [引用時間: 2022-07-17] (English). 
  6. Tom Warren. Microsoft reorgs its Xbox and marketing teams to prepare for an AI and gaming future. The Verge. 2023-10-26 [引用時間: 2023-10-30] (English). 
  7. Sophie McEvoy. Sarah Bond promoted to Xbox president amid leadership changes. GamesIndustry.biz. 2023-10-27 [引用時間: 2023-10-30] (English). 
  8. Jeff Rubenstein. Xbox's Promise to Bring More Games to More Players Around the World. Xbox Wire. 2024-02-15 [引用時間: 2024-02-17] (English). 
  9. Matt Booty. New Platforms, New Players: Four Fan-Favorite Xbox Games Coming to Nintendo Switch and Sony Platforms. Xbox Wire. 2024-02-22 [引用時間: 2024-02-22] (English). 
  10. Wesley Yin-Poole. Microsoft Closes Redfall Developer Arkane Austin, Hi-Fi Rush Developer Tango Gameworks, and More in Devastating Cuts at Bethesda. IGN. 2024-05-07 [引用時間: 2024-05-07] (English). 
  11. 2、3
  12. Jez Corden. Xbox has reached an agreement with 'Crash Bandicoot,' 'Spyro' dev Toys for Bob for their new game. Windows Central. 2024-03-24 [引用時間: 2024-03-25] (English).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