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Zeta姬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Gundam 40th logo.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機動戰士鋼彈系列相關條目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不要假設讀者知道梗,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MSZ-006(修正).jpg
基本資料
本名 Zeta姬
所屬團體 反地球聯邦奧古(A.E.U.G)
親屬或相關人
量產型Zeta姬Zeta二世ZZ姬里謝爾姬卡繆·維丹

Zeta姬是《機動戰士Z高達》及其衍生作品中Z高達擬人化萌娘。

機娘簡介

該機娘為反地球聯邦奧古派的攻擊用試作型MS少女,是根據奧古和阿納海姆電子公司共同制定的「Z計畫」所開發製造出來的、最終成為奧古象徵的可變型MS少女,開發代號為「ζ(Zeta)高達」。

UC.0086年,隨著RMS-099/MSA-099「莉克·戴婭斯」(即「γ高達」)的開發完成,阿納海姆公司與奧古決定進一步加強合作,開展名為「VMsAWrs」(Variable Mobile-suit And Wave-rider system,即「戰術可變MS與WR系統」)的一系列高性能次世代MS少女開發計畫,而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名稱就是「Zeta計畫」。面對奧古的高要求,阿納海姆的團隊曾經草擬出了一個可變式MS少女的方案,即MSN-001「德爾塔姬」,但因為其傳統的半可動半硬殼結構強度不足,最終致使胎死腹中,而阿納海姆方面也一直嘗試突破技術瓶頸。

事情在UC.0087年3月2日發生了轉機。在奧古成功於「格里普斯基地」強奪了試飛中的RX-178「MK-Ⅱ姬」後,阿納海姆方面如願得到了代表當時最先進的MS技術,特別是可動骨架(Movable Frame)技術,這使得阿納海姆的團隊方面終於能夠繼續技術驗證姬的建造。隨後,帶著的可變平衡翼MSN-00100「百式子」和2台可變驗證姬MSA-005「梅塔斯」宣布下線,無不展示著可動骨架技術的巨大潛力。然而梅塔斯的MA形態也只是宇宙戰鬥機等級,並不具備大氣圈內運用的能力,甚至乎之後生產的3台正式試驗機「MSZ-006-X1」、「MSZ-006-X2」和「MSZ-006-X3」也因為不可克服的金屬疲勞問題導致機身極易解體,所以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搶奪而來的MK-Ⅱ姬被要求在實戰中使用大氣圈突入驗證姬「Flying Armor」並收集相關資料。UC.0087年5月11日,由卡謬·比丹駕駛的白色塗裝MK-Ⅱ姬搭乘著FXA-00型Flying Armor1號姬成功突入大氣圈,並在之後進攻扎布羅的戰鬥中表現出色,這給整個Zeta計畫技術團隊打了支強心針。然而在興奮之餘,團隊之後又陷入了一個瓶頸——如何在保持MS形態變形到MA形態後的表面整體性的同時保持Flying Armor的外形和應用材料。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計畫中的「MSZ-006」將會只是一台背部掛載著Flying Armor的簡易可變式MS少女。

這時,卡繆·維丹憑藉自己的機械基礎提出了讓整個團隊豁然開朗的建議,即將Flying Armor左右分開,再從MS少女的「肋」下合併,將盾牌作為整流罩使用。同時利用可動部件和空隙將MS部分零件都移開或收納,集中推進系統並統一方向。這些建議得到了阿納海姆團隊的採納。而此時也恰逢公司成功「研製」出高生產性高剛度卻又輕質的「高達尼姆合金γ」,配合上新獲得的「可動骨架(Movable Frame)」技術,再加上月面企業聯合和奧古的鼎力支持。毫無懸念地,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Zeta計畫,進展順利。計畫中的旗艦機於UC.0088年初迅速定型,編號MSZ-006,代號「Zeta姬」。

Zeta姬的頭部採用了和百式子與「MSZ-006-X1」相近的外形設計。由於希望空間結構要最大化地利用,所以頭部被設計得相當緊湊。阿納海姆公司早在「Zeta計畫」初期便確立了一系列相關裝備的開發,例如自產的緊湊型60mm轉管砲,這些武裝非常符合Zeta姬的設計概念,毫無疑問地給搬上了這個平台。除了兩門60mm火神砲外,頭部內裝機體用的管制系統,高達型的特徵雙目取景器,頭冠式前後主感測器和一對雙V字形天線。順帶一提,V字天線帶有摺疊功能。

至於整個軀幹設計則由於可動骨架技術的導入,是全身最多可動部位的地方。不但骨架配置上高度模塊化,再加上使用輕質的高達尼姆合金γ和磁氣覆膜技術的話,這些可動部位的機械運動速度便達到了理想的地步。在骨架確立後,駕駛艙,主計算機與軀幹控制系統便配置在這裡,由於活動範圍的要求,通常配置的主動力爐則不再設置在軀幹位置,取而代之的則是胸部里的輔助發電機。駕駛艙採用全天周觀瞄和可脫出配置,並使用多層裝甲施與保護。腰部的裙甲也是直連軀幹骨架的,後裙甲兩邊均內置2發熱核火箭引擎,而側裙甲則為光束軍刀和光束砲的收納艙。

軀幹以左右獨立連結的模式「背負」起新概念的FXA-01型Flying Armor,中置新設的長型帶噴口垂尾。每邊新的Flying Armor帶進了可動翼技術,以二段前掠的方式收納,使用時展開。長型帶噴口垂尾有2段垂直可動和1個水平可動設計,可以輔助AMBAC機動或者保持機體平衡。在突入大氣圈時,機體可以瞬間從MS形態變形為類似巡航戰機的MA形態。變形後的MA形態稱為「WAVERIDER(衝浪者)」,具備能夠單機突入大氣層的能力。而之所以被稱為「衝浪者」,是因為在飛行時機體下方形成了一種被壓縮的衝擊波,機體就是依靠這種被壓縮的衝擊波而產生出升力的。若Zeta以MA形態起飛,機體頂面還可以安裝可拋棄式的附加引擎組件,以提高MA形態的推進性能。在機體實際運用之後,設計師們根據數據的反饋,所使用的Flying Armor被升級成FXA-01B與FXA-01C型,主要都是提高突入大氣圈時的穩定性及作為航空飛行器時的性能。

手臂也是活用可動骨架的例子,在裝設完主骨後,再在肩部安裝總計3個噴口,以此作為RCS(Reaction Control System,即「反應控制系統」),這套系統的安裝可以減輕駕駛員的控制負擔。前臂附帶有掛架,按照計畫,活用了阿納海姆公司於前置項目中研發的通用掛點武裝。掛點上能選擇默認掛載榴彈發射器,可以更換為光束砲甚至乎是INCOM等等,只可惜技術未成熟,直到機體出廠時這兩個武裝也只是在研發階段。在實際運用後,前臂上添加榴彈發射器用的輸彈口,以對應額外裝載的增裝彈匣,增加持久戰能力。

對於MS來說,腿部是重力下不可欠缺的步行系統,在無重力空間裡也是非常重要的AMBAC裝備。對於可變式MS少女來說,腿部的配置更可謂必不可少。設計人員在Zeta姬在兩條腿部里配置了主動力爐、RSC(Roll Stability Control,即「防側翻系統」)以及相關的燃料槽。出於泛用性能的需要,主動力爐在功率上也是超越了以往的MS少女。特別是變形後,雙腿後部露出的熱核火箭式引擎提供了主要的推力,雙推進配置的優勢也正是在一邊的推進設備停車後依然能靠另一邊保持推進性能和機動性能。在降下到大氣圈內後,Zeta姬可使用小腿兩則的熱核噴氣引擎以增加推力。另一方面,雙腿在變形後,成為Flying Armor的一部分,其在大氣圈降下時其表面溫度較高,因此此處的裝甲跟背部Flying Armor一樣,可以說是全身最厚的部位。

Zeta姬的變形

下面這個過程將解釋Zeta姬是如何從MS形態變化為MA形態的。

  • 長型噴口垂尾向後伸直,用手腕將光束步槍掛在背部露出的掛點上。
  • 雙V字天線向內摺疊,胸部連帶著駕駛艙向上掀起。
  • 頭部連帶傳動機構向下滑動,側腹部向內收納併攏。
  • 腰部前後裝甲打開,解鎖後的股關節連帶雙腿向兩邊張開。
  • 雙臂被盤型傳動系統折入原本胸部的位置。
  • 盾牌依照自動導航與駕駛艙下部的掛點聯接。
  • 左右Flying Armor依靠懸臂作180°迴旋,再帶到正前方與盾牌合併,可動翼展開。
  • 前後腳掌分段向內摺疊收納,小腿依靠二段關節向後(WR的上方)摺疊,露出主噴嘴。

Zeta姬的主武裝為BOWA公司新研發的XBR-M-87A2型光束步槍。M87A2型為M87的大型化版,加裝了自帶雷射指向的箱式鏡頭,提供Mega粒子的E-PACK也更換為與BOWA XBR-M-86-C2(阿納海姆方面曾對其進行仿製,即XBR-87-C型光束步槍,運用於MK-Ⅱ姬)和XBR-M-84a型光束步槍(運用於RX-121海茲爾姬)等通用的匣型。更重要的是,步槍的光束輸出功率達到了5.7MW,有效徹甲距離約為8km,但最大射程卻足已超過20km。按照當時的實戰記錄,M87A2步槍還有在槍口生成光束刃的功能,工作原理上等同於砲劍兩用的光束劍。即在槍口形成的I.F.管變成I.F.鞘,從而可以束縛著Mega粒子形成光束刃。在Zeta姬變形為MA形態時,M87A2步槍會放下鏡頭,收起握把並且縮短槍身,儘量變得緊湊地掛在機頂從而降低對飛行性能的影響。

在側裙甲的收納匣中,收納起光束軍刀,在基座充電時更能當作光束砲使用。經過駕駛員的實戰使用,被投擲出作迴旋運動的光束軍刀加上一下光束步槍的攻擊,便能生成一個有一定威力的光束擾亂膜。這並非原設計上的功能,而是駕駛員活用了他的專業知識,從而作出的一個大膽舉動。理所當然地,這成為了MSZ-006 Zeta姬的一個特色能力,在之後生產的MS中,再也沒有重現這一行動的記錄了。在「格里普斯戰役」中,有人層目擊到光束刃非常巨大的Zeta姬。

在百式子的實戰運用中,曾使用由阿納海姆公司專門開發的超級MEGA粒子砲。根據其運用資料的反饋,阿納海姆公司再度為Zeta姬設計了一柄更為小型化的高功率光束武器——FXA-03M2型超級MEGA粒子砲。這是一柄自帶供能系統的光束砲,外觀上更接近M87A2型光束步槍的放大版,使用的E-PACK匣也比通用的大上一圈,輸出功率達到8.3MW。若其跟外部供能系統連接(例如MS少女自身),就能提高充能速率,間接性地增強火力。雖然其單發威力比不上原型,但是其裝彈數,連發性能和本體重量等都比原型優秀。加之上砲身在側面增設了拓展用的導軌,可以安裝各種附加觀瞄設備,某些型號的設備甚至超越了MS少女本身的感測器最大距離。而且這門光束砲跟其原型一樣都自帶推進系統,並不會造成死重問題(但是慣性依然會提高)。這柄光束砲看似不適合格鬥,但是跟M87A2型步槍一樣,能形成在槍口形成光束刃,並且是更大級別的光束刃,揮舞起來更能稱之為光束長槍。當Zeta姬變形為MA形態時,MEGA粒子砲能摺疊收納起握把,反向安裝在機腹。

MA形態下,Zeta姬的盾牌掛在駕駛艙下作為前出的機鼻,擁有FSU(Flying Sub Unit,即「輔助飛行組件」)稍微能力,因此防盾是有最大防護力和耐熱能力的裝備。依照奧古的要求,盾牌必須「堅固耐用卻不妨礙活動,並且容易複製生產」。也正受如此,卡拉巴要求Zeta姬配套的盾牌還應發展出變型版本,例如Stealth型,High Maneuver型和Heavy weapon型。後來,這幾種類型的盾牌被生產並分配給Zeta Gundam的後繼機型「Z plus」系列使用。該盾牌還有打擊性兵器的功能,按照報告,Zeta姬曾經以盾牌摧毀過AMX-006 「加薩D姬」的頭部以及貫穿PMX-003「鐵奧姬」的正面裝甲。防盾盾牌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能配合好Flying Armor,維持整機特別是機腹的流線型。防盾的掛鉤能接上前臂的掛點,因此可以省出機體的左手作他用。

Zeta姬於UC.0088年初下線,隨即送到奧古所屬的亞加瑪號上,其正式駕駛員正是為開發提出重大建議的卡謬·比丹。在機體實裝上艦之後,阿納海姆公司有意無意地在機體上安裝了精神力感應系統的衍生產品「生物傳感器」。這套系統能感應出駕駛員的腦電波,輔助機體的控制,增加機體的機動力,按照傳言,也能形成物理性的抗光束層,甚至乎增強光束武器的功率。

在「格里普斯戰役」結束後,損壞後的Zeta姬和精神失常的卡謬·比丹一同退役。不久後,通過使用「Z pluse」系列的部件,Zeta姬成為了捷多·阿斯塔的專用姬,並作為「高達隊」的主力MS少女伴隨修復完畢的亞加瑪號戰艦參加了「第一次新吉翁戰爭」。有趣的是,有段時期Zeta姬因為頭部損毀,緊急情況下只好以回收的MS-06F 「扎古F姬」的ZA-H06/FU372型頭部出擊,這個狀態下的Zeta姬被戲稱為「Z扎古」。再到後來成為志願兵露·露卡的專用姬,在對付格雷米·托托與普露茨駕駛的NZ-000「奎曼沙」行動中受到損傷,並最終於阿克西斯內部被廢棄。

Z扎古機體原型

MSZ-006(Z扎古).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到其戰果之後,阿納海姆公司曾制訂了野心勃勃的將Zeta姬量產的計畫,即MSZ-007「量產型Zeta姬」。該機型移除了變形功能,並且換了一個類似「吉姆系」的量產MS少女頭。可惜由於達不到設計要求,計畫宣布終止。不過地球聯邦軍後期的量產型MS少女MSZ-006「Z plus姬」和隆德·貝爾艦隊的RGZ-91「里謝爾姬」仍然是以Zeta姬為設計藍本進行開發的。

在阿納海姆的開發案中,有一個專門應對大氣圈內的修改裝備:Waveshooter,將Z高達的背包進行修改,主翼面擴大化且變形後不再覆蓋機體底部而是安裝在機體兩側,喪失了突破大氣層的能力,但是換來了大氣圈內的機動性進一步的提高。後來阿納海姆以此裝備為基礎開發出了量產型的機體:MSZ-006-A1 Z Plus。

與此同時阿納海姆也生產了不止一台Z高達,除開未知設定的2號機外,最為出名的就是由阿姆羅·雷所駕駛的MSZ-006-3 Z高達3號機,在環幕電影《機動戰士鋼彈新體驗0087:Green Diver》中,阿姆羅·雷駕駛著這台機體救下了失事的穿梭機,後進行輕微修改後編號和名稱正式決定為MSZ-006-3A Z高達3號機A型。同時根據本機數據還開發了兩台同一批次的衍生機體:MSZ-006-3B Z高達3號機B型(以重火力為主,機體座艙非全周天駕駛艙而是傳統分割面板座艙,由吉恩公國前王牌駕駛員「白狼」松永真所駕駛,彼時其已取得聯邦軍籍並獲得新代號「灰狼」)與MSZ-006-P2-3C Z高達3號機P2-3C型(搭載精神感應控制裝置,機體座艙非傳統線性座椅而是特殊的精神感應控制座艙,駕駛員為代號「紅蛇」的新人類尤莉·阿吉薩,0079年曾在母親的葬禮上偶遇阿姆羅,後因為憧憬阿姆羅而加入卡拉巴)。

機娘參數

  • 機體番號:MSZ-006
  • 內部環境: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 頭頂高:18.7米(MS形態)
  • 全高:19.85米(MS形態)
  • 全長:24.32米(MA形態)
  • 翼展:18.61米(MA形態)
  • 本體重量:28.7噸
  • 全備重量:62.3噸
  • 裝甲材料及結構:高達尼姆合金(Gundarium γ Alloy),可動式骨架
  • 發電機出力:2020KW
  • 推進力:5×12200KG+2×10600KG+4×7600KG=112600KG(姿勢制御噴嘴×8)
  • 加速度:1.81G
  •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14000米
  •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
機體原型

MSZ-006原圖(修正).jpg
Z Gundam MS.jpg

武器裝備

固定武裝:

  • MU-86G型頭部60mm火神砲×2(彈鏈供彈,每門600發,共1200發)
  • 腕部2聯裝榴彈發射器×2(發射制導火箭彈或纜線彈,每門備彈4發,安裝增裝彈匣後每門19發,共38發)
  • A.E.BLASH XB-G-35/Du.105型砲劍兩用光束軍刀(軍刀模式功率0.65MW,光束砲模式功率1.3MW)
  • FF-XV-SH-609Z型盾牌

選用武裝:

  • (BOWA) XBR-M87A2型槍劍兩用光束步槍×1(額定輸出功率5.7MW)
  • FXA-03M2型高能MEGA粒子砲(自帶發電機,可靠另外的發電機供能,使用大型E-PACK匣,功率8.3MW,刺刀功率0.8MW)

特殊裝備:

  • 生物傳感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