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Kaiserreich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Paradox-Interactive-Logo.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Paradox Interactive系列條目☆一切不正行為將有可能導致你的惡行從各大專題編輯組官方水群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萌娘百科Paradox Interactive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 整理大量黑幕吐槽內容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Ambox currentevent.svg
此頁面中存在需要長期更新的內容及資料列表,現存條目中資料未必是最新。
另請編輯者注意:請不要在人物歷程等相關內容中懸掛此模板。具體使用方法詳見模板說明文檔
Nuvola apps important square.svg
此作品純屬虛構,請勿將該架空歷史題材作品中的二創設定代入原歷史人物及事件,以致錯誤認識其在正史中的定性。
KR icon.jpg
難道德國沒有打贏一戰嗎?!
Kaiserreich: Legacy of Weltkrieg
KRtitle.png
原名 Kaiserreich: Legacy of Weltkrieg
常用譯名 Kaiserreich:世界大戰的遺產
KR
類型 戰略類
鋼鐵雄心4鋼鐵雄心2衍生mod
平台 PC
開發 KR製作組
引擎 鋼鐵雄心4鋼鐵雄心2

KR 0.16 世界地圖(已過時,請以新版地圖為準)

Kaiserreich,簡稱KR,是《鋼鐵雄心4》和《鋼鐵雄心2》的一款著名大型架空歷史mod。

簡介

在Kaiserreich中,主要探討的問題是:如果德國打贏了一戰,世界會是什麼樣子?Mod名稱即來源於歷史上1871年由普魯士王國主導建立至1918年一戰戰敗為魏瑪共和國取代的德意志帝國的非官方慣稱之一。

和原遊戲《鋼鐵雄心4》相同,該mod的劇本同樣是1936年開局,玩家可以看到許多遊戲之外你可能根本不知道的歷史名人,例如:張宗昌、克倫斯基、赫伯特·胡佛、愛新覺羅·溥儀等。而OTL中的歷史名人要麼打醬油要麼已經便當。

Mod中擁有更細緻的意識形態分類和極其生動的劇情,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以至於許多KR玩家戲稱KR才是鋼鐵雄心4的本體,甚至KR世界線才是真實世界線[1]

當前Mod已更新至1.1版本-- '孑立孤島An Isle Along' ,重製了愛爾蘭的內容。

作為一個Mod,Kaiserreich中的遊戲內容相當豐富,甚至於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了鋼鐵雄心4本體,幾乎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獨有的劇情[2]。儘管現在KR已不再是內容最為豐富、文本量最長和完整性最高的鋼鐵雄心4架空歷史mod[3],但KR依舊是鋼鐵雄心4最為知名的架空歷史Mod之一。

KR時間線:從1917到1936

註:由於KR內容在不斷更新重製之中,遊戲開局(1936.1.1)之前的歷史可能與以下內容不同,請以最新版本的遊戲內容為準(也歡迎按照遊戲修正以下內容)

自1917年至1936年的簡要時間線

1917年1月,雖然呼聲愈發高漲,但德皇還是拒絕重新開啟無限制潛艇戰,最終無限制潛艇戰拖到了1918年才重啟,因為這個原因,以及大流感等因素,美國並未參加一戰,只是與德國斷交,德國還是和OTL一樣遭受着嚴厲的封鎖。皇帝會戰的過程與OTL基本一致但損失較小,德國在內部革命壓力下被迫進行改革,成功鎮壓了革命。隨後,德軍的西線攻勢打到了巴黎附近,雙方不斷攻擊與反擊中士氣均低到極點。正當協約國準備反擊時,法軍大規模譁變並演變成法國內亂,協約國被迫妥協,簽訂了《凡爾賽和約》。之後不久,法國內亂進一步擴大,最終爆發了內戰。

德國贏得了法國除了北非以外幾乎所有的殖民地,在英國革命後又奪取了英國的非洲殖民地和馬來亞殖民地,分別在非洲和東南亞建立了德屬中非和德屬東亞殖民政府。俄羅斯帝國西部的廣袤土地根據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約被德奧佔領,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如今統統是德國的附庸。比利時戰敗後,德國的阿達爾貝特親王在比利時組建了被稱為佛蘭德-瓦隆的傀儡王國,比屬剛果同樣被整合進德屬中非之中。戰時的軍事獨裁結束了,通過1920年的「三月改革」,德國建立了議會制的雛形,20年代的德國在多任宰相的帶領下迎來了黃金時代。現如今,德國享受着廣大殖民地的經濟紅利,擁有世界最龐大的軍事力量,似乎黃金時代將長期持續下去。儘管德屬東亞民族獨立運動愈演愈烈、德屬中非局勢晦暗不明、本土股市投機動盪不安,但無人願意從盛世幻夢中醒來。

奧匈帝國雖然在大戰期間瀕臨崩潰,但最終得以倖存,並將勢力範圍伸向意大利、波蘭和烏克蘭。皇帝卡爾一世決心進行一次雄心勃勃的改革,將奧匈帝國聯邦化以維持帝國團結。雖然改革在奧地利主導的內萊塔尼亞地區順利推行,但在匈牙利主導的外萊塔尼亞地區阻礙重重裹足不前。

前俄屬波蘭獲得了獨立,表面上維持着民主制度,德皇威廉的王子奧古斯特成為了波蘭國王,稱奧古斯特四世。

戰後俄國和法國都爆發了無產階級革命,俄國的布爾什維克由於列寧在1918年被刺身亡(OTL同樣遇刺,但沒掛掉)以及德國的干涉而失敗,但法國總工會革命成功,建立了法蘭西公社。世界社會主義走向了一條被稱為「革命工團主義」的道路[4]。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資產階級政府流亡到阿爾及爾,由一戰英雄貝當領導的軍政府獨裁控制,通稱「國民法國」。

俄羅斯的內戰在德國的強力干涉下結束。白軍雖然取勝,但被迫承認了布列斯特和約。戰後,任總統的克倫斯基與內戰時任「最高執政」的高爾察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最終高爾察克發動了一次政變,未能成功。如今他和他的軍隊在外阿穆爾自立山頭,得到了日本的支持。克倫斯基則在接下來的十餘年間依靠右翼社會革命黨與立憲民主黨的聯合來維持長年統治,直至1934年大選敗於鮑里斯·薩文科夫的俄羅斯人民共和黨。期間俄國軍閥恩琴擊潰了前蒙古宗主國在京城庫倫(今烏蘭巴托)的政府,外蒙在俄國支持下獨立。

意大利戰敗後陷入了徹底崩潰,經歷了一系列內戰和代理人戰爭。最終:兩西西里王國在南意大利重生,其影響下的教宗國控制了羅馬周邊的拉丁地區;奧地利影響下的「意大利共和國」據守波河北岸,控制倫巴第和威尼斯;北意大利的殘餘部分被法國公社支持的「意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所控制;原先意大利王國的王室——薩伏伊王朝則流亡回到了龍興之地撒丁島,得到了國民法國的支持。

法國公社的革命思想漂洋過海來到英國,而此時的英國因為戰敗而凝聚力大降。1925年英國政府增稅,隨之而來的煤礦工人罷工和總罷工愈演愈烈,最終一場革命把王室和資產階級政府趕到了加拿大,英國本土則建立了工團主義的不列顛聯盟。

加拿大的君主制流亡政府領導着北非的法國流亡政府、澳大利亞合併了新西蘭產生的澳大拉西亞邦聯,退守印度西北的印度自治領政權,撒丁以及英法在西印度群島殖民地組成的西印度聯邦,苟延殘喘着協約國這一組織。

隨着英國革命,1925年美國股市崩潰了。此後美國便深陷大蕭條中,無法自拔(因為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21就因為小兒麻痹症去世了,沒有人去想凱恩斯主義那一套;另一方面世界大戰協約國的戰敗使得美國無法收回對其的貸款)。赫伯特·胡佛在1928年當選總統並承諾結束大蕭條,但毫無成效。1932年的大選中選舉人團決定再相信一次胡佛,顯然他們信錯人了。美國經濟泥足深陷,政治局勢則隨着經濟的崩潰而動盪不安:前記者、工會領袖、參議員約翰·「傑克」·里德率領着左翼的美利堅社會黨,前路易斯安那州長、參議員休伊·朗率領着右翼的美利堅至上黨,極左極右兩個新黨派同時在大蕭條中崛起,摧殘着傳統的美國兩黨體制。1936年的總統大選將徹底改變美國。

南美洲失去了過去列強的投資,經濟重挫導致了嚴重的動盪。智利的紅色政權與阿根廷南部的工人陣線聯合在一起,與北面的阿根廷共和國重兵對峙。曼努埃爾·卡萊斯的民粹主義政黨愛國聯盟聯合阿根廷海軍在1935年聖誕節發動了政變,旨在建立一個極右翼的民族主義政權並摧毀紅色威脅。

遠東的古老土地上,德國人扶植了「玉帥」吳佩孚,為其提供軍械、訓練、經濟等支持,使他足以在山東擊潰北伐軍——常凱申死在濟南城下,汪兆銘流亡法蘭西公社學習了他們的工團思想。至於教員,其實沒有給出設定,他的命運如何全靠你自己想像。玩家們多認為大概他心灰意冷回去湘潭教書了。。在之後的直奉戰爭中,獲得德皇支持的吳佩孚和直軍將張作霖領導的奉軍和奉系政府趕出山海關。作為交換條件,吳佩孚不得不接受種種恥辱性的限制,包括在統治區復辟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和清帝國。吳佩孚的直系軍閥在關內維繫着的統一僅僅浮於形式,皇權不出宮,政令不出華北平原,德國人不得不與各地實力派簽訂新一輪不平等條約。未被清洗乾淨的RKMT藏身於華南地方督撫的廟堂之上,LKMT潛伏在福建的山林中謀劃着二次北伐,汪兆銘等待着機會帶着他學到的工團思想回歸本土掀起新一輪運動,「笑面虎」孫傳芳治下的華南一直是LKMT的藏身地;「狗肉將軍」張宗昌把山東治理得烏煙瘴氣,神秘的一貫道「上師」張天然在泰山之巔暗中籠絡農民;而接受日本帝國扶持的張作霖、他的奉天政府以及背後的日本國對關內的沃土虎視眈眈。黑鷹的旗幟飄揚在這個鬆散帝國的各大重要港口,各國的沿海租界被合併為使館城市。吳佩孚需要德國的支持以對抗奉軍和日本,但兩邊曾經友好的關係也日生嫌隙。

巴爾幹,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傷痕累累的塞爾維亞在共和派革命之後結束了君主制;羅馬尼亞的鐵衛團建立了國家民粹主義的政權,夢想恢復「大羅馬尼亞」,即使這意味着要對抗奧地利和德國;希臘推翻了君主制之後裹足不前。以上三國都對一戰中奪取了他們土地的保加利亞有着切骨之仇,第四次巴爾幹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在中東,獨立不久的埃及,法魯克一世一轉OTL腐敗君主的形象,勵精圖治。阿拉伯國家將要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日薄西山的奧斯曼帝國。黎凡特局勢動盪不安。

時間來到1936年,新的工團英法組成的第三國際與德國領導的帝國公約在西線對峙,協約國對英法本土虎視眈眈,而俄羅斯雖政治動盪,卻一直不忘上次大戰的戰敗,渴望西進復仇。世界迎來巨變,德法衝突加劇,大戰一觸即發……

Mod內容

遊戲仍採取鋼鐵雄心4原作的機制,但做出了一些改動。例如穩定度機制,後來甚至被引入到鋼鐵雄心4本體中。(P社DLC抄社區Mod的傳統藝能)

政治派別

KR中,意識形態劃分的更為詳細,同時因為KR世界線社會主義革命在法國成功而在俄國失敗,KR中的正統紅色意識形態被稱為工團主義,它和OTL的社會主義像但又不完全像[5]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組:

  • 極權主義
  • 工團主義
  • 激進社會主義

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組:

  • 社會民主主義
  • 社會自由主義
  • 貿易自由主義

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組:

  • 社會保守主義
  • 威權民主主義

反動主義意識形態組:

  • 家長制獨裁
  • 國家民粹主義

不同意識形態代表不同的政黨(或利益集團),從而代表不同的路線。[6]但在某些路線中,數個意識形態可能會組成聯盟,為每日政治點數獲得提供增益(除此之外黨派聯盟沒有其他效果)。

KR中為了遊戲的故事性,無法煽動國外的政黨支持率,也不能製造政變。(此為舊版操作)[7],同時對於國內,同樣不能通過某個特定內閣來提高政黨支持率來更換意識形態。這種限制有效規避了像原版一樣過於魔幻的劇情[8]的產生。

基本機制

KR的基本機制和鋼鐵雄心4基本相同,對於在鋼鐵雄心4中已有介紹的補給、科技樹、工業、徵兵、點數、林登萬等不做贅述。

國策樹、事件與決議

KR的國策、事件與決議是表現遊戲劇情的重要功能。

國策樹大體象徵着國家的大政方針,在軍事、經濟、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給予增益/減成。大部分的民族精神都來自國策。

決議組則是對大政方針具體執行的體現,是國策的補充。決議的好處在於,相比於一次只能啟用一個的國策,玩家可一次性啟動多個決議來推動局勢,增強可玩性和變化性。很多時候,一條劇情線正是由國策和多項決議組成的。例如奉天政府的「復國戰爭」劇情線,就需要在完成「開闢宣傳戰線」國策後,在復國戰爭的決議組點下一系列決議來進行:對清政府的宣傳戰、譴責德帝國主義、大元帥的演講、滲透山海關和訓練山地部隊。完成了一系列戰前準備後,最終則可以通過「發動復國戰爭」的決議來對清政府宣戰。

事件組則是對劇情的重要補充,為玩家提供/消耗政治點數,穩定度,戰爭支持度等一系列變量。根據玩家的選擇,一些重要事件(如大選、政變、突發的外交危機等)還會極大地改變遊戲進程,帶來不同的局面。世界新聞能夠展現出國際局勢的大致形式,而一些極多無關痛癢的小事件則展現了KR世界的社會生活的狀態,給予玩家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玩家的想像力並帶給玩家思考。

這也正是KR的魅力所在,它用相比於原版更加細膩的文本描寫極大消除了架空世界的違和感,給玩家帶來更加真實的感受。

外交

KR中,因為遊戲故事性需要(這是一個重視故事性的Mod),不可以像鋼鐵雄心4本體一樣任意進入陣營,或者在和談中傀儡國家,具體特點將在下文表述。

陣營

KR的陣營不能任意進入(在外交面板加入陣營的功能已被禁用,但可以在開局設置中修改)。在KR中進入陣營只有兩種方法:一是傀儡其他國家,強制讓他們加入你的陣營,二是依靠國策、決議、事件觸發。通常而言,KR的主要陣營包括:

  • 第三國際(主要由英法兩個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世界各國若革命成功後會紛紛加入)
    • 第三國際東線(為遊戲平衡在新版本中拆出的陣營,俄羅斯若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則可成立,東歐和巴爾幹國家若革命成功也會加入,戰勝德國後併入第三國際本部)
    • 共產國際(0.21版本更新後由馬列主義的拉脫維亞伊斯科拉特共和國重建蘇聯後新增的陣營)
  • 帝國公約(德意志帝國及其勢力範圍)
  • 協約國(流亡的英法政府和前大英帝國殖民地,以及他們的勢力範圍)
  • 共榮圈(日本及其勢力範圍)
  • 多瑙-亞德里亞聯盟(奧地利帝國及其勢力範圍)
  • 莫斯科協約(非社會主義的俄羅斯及其勢力範圍)。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陣營作為戰時的短暫同盟產生。例如塞爾維亞主導建立的,可吸納羅馬尼亞和希臘作為成員國的「貝爾格萊德條約」(簡稱「貝約」)陣營,在擊敗保加利亞和奧地利帝國之後,成員國就可以自行離開。這條路線有一定難度,且大多數情況下AI貝約打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奧地利;中美洲各國意識形態相似的可以組成同盟(革命陣線、人民陣線等),來推進相似意識形態大類下一個統一的中美洲聯邦的產生。

在未統一前,若有主要國家攻擊中國軍閥,中國各勢力可以結成統一戰線。加入統一戰線的勢力之間會強制停戰,在此期間,各勢力不能整合已結盟軍閥或宣戰,直到外國入侵者被擊敗。此後,之前處於戰爭的統一戰線成員可以使用決議繼續他們的戰爭。

經濟同盟

KR中還存在原版中不存在的經濟同盟的概念:列強在其勢力圈中組織經濟共同體,給與成員國相應的生產、建造或者科研buff。

在KR中,經濟同盟與軍事同盟往往並不劃等號:尼德蘭開局中立,卻在德國的中歐同盟中;法蘭西共和國作為協約國領頭人,也可能在德國要求下戰勝公社回家後加入德國的中歐同盟;埃及即使不是社會主義國家,也因其主張去殖民化的原因與公社的法倫施泰爾國際關係密切。

在KR中主要的經濟同盟有;

  • 中歐同盟(德國主導)
  • 法倫施泰爾國際(法公社主導)
  • 帝國經濟與發展委員會(協約國-加拿大主導)
  • 共榮圈(日本主導)

分贓會議和戰後瓜分處理

KR在分贓會議中保持了和本體相同的戰爭分數計算功能,但在會議中除去了直接傀儡和解放國家的功能。AI默認吞地,而製作組也要求玩家只使用吞地功能。其原因是基於KR的遊戲設計,直接傀儡敵國或改變政府會產生大量的bug。

已有核心、宣稱或者預設的領土將不觸發佔領決議,而對於無宣稱的他國領土,傀儡戰敗國、佔領戰敗國國土、肢解戰敗國等選項會在瓜分土地後依靠限時的佔領決議實現。

在AI的設定中,非陣營主導國不會拿取非核心、非宣稱或者非預設的領土,但陣營主導國會這麼做。(例:羅馬尼亞戰勝奧匈帝國會拿走所宣稱的特蘭西瓦尼亞,無論是否與塞爾維亞聯盟,或者是在莫斯科條約中)

比如佔領德國領土後的決議:

  • 你可以選擇建立一個新德國;
  • 也可以選擇把德國拆分成南德意志聯盟,普魯士,漢諾威(也可以放出普魯士+漢諾威的北德意志邦聯)和萊茵蘭等等,將各地區分別處理;
  • 當然也可以以損失一點很多政治點數、穩定度和戰爭支持度為代價完全吞併。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特殊處理方法,同樣以佔領德國領土為例,比如俄國可以吞併普魯士,或者法國可以吞併萊茵蘭,並放出剩下的部分作為傀儡;波蘭與立陶宛如果獲勝,可以獲取他們各自宣稱的地盤;特定路線的奧地利如果得到了德國領土,可以重新宣稱德意志邦聯,獲得所有德意志領土的核心,更換國名與國旗。

總之,kr的和談機制可以規避在傀儡國家時產生的國策樹劇情和國家性質不對應的問題,同時還模擬了戰勝敵國後對其領土的短暫軍事佔領過程。

Mod特色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成分,可能影響觀賞作品興趣,請酌情閱讀

未曾設想的國家領袖

KR可以大大增加玩家的錯誤的歷史知識,因為玩家可以見到許多不為人知的人坐上了國家領袖的寶座。例如:

國會參議員,美利堅社會黨領袖,工會組織者,社會活動家,美利堅聯合工團的首任主席:約翰·「傑克」·里德,在本位面的20年代就已經病逝。他留下的影像資料只有屈指可數的肖像照和一段被意外拍攝到的20秒左右的視頻,但其記錄俄國十月革命的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經典之作。

幾乎所有在本位面做過總統候選人的政治人物都可以做美利堅合眾國(包括由太平洋國和新英格蘭成立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或許你沒聽說過斯特羅姆·瑟蒙德、托馬斯·杜威,或者格倫·泰勒。但你一定聽說過理查德·尼克遜和哈里·杜魯門。

英法的工團主義政府的領袖,例如喬治·瓦盧瓦等,他們基本很少為人所知。當然,本位面英國法西斯黨的建立者奧斯瓦爾德·莫斯利、工黨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並不算默默無聞。

俄羅斯國的元首,農民的保護者,鮑里斯·薩文科夫,在本位面不過是社革黨右翼的一個普通高層兼作家。當然,可以組織軍政府的科爾尼洛夫、鄧尼金或者黑男爵弗蘭格爾,許多人也只是聽說過一個名字而已,更別說俄羅斯共和國可以上台的民選總統了。

即使是本位面存在的蘇俄,其領袖也不是大家都熟悉的斯大林或是先知托洛茨基。尼古拉·布哈林或許廣為人知,但卡爾·拉狄克就不一定了。

OTL意大利的右翼中,墨索里尼固然廣為人知,但在Kaiserreich的世界,科斯坦佐·齊亞諾才是意大利的右翼正統,而墨索里尼則成為了極左到發右甚至跟OTL很像的極權主義領袖。

Kaiserreich的一大理念,也是一大特色,就是對歷史小人物的挖掘,而歷史上的大人物在Kaiserreich中則大多早早退出舞台(如羅斯福、某小學教員)、不在舞台中央(如斯大林)或走上與本位面不同的道路(如墨索里尼、汪填海)。而不少本位面遇刺身亡的人物卻有機會走上王道征途,如朗州長、彼得留拉等。這樣,這個世界不僅更加真實,相較於OTL也更加令人感到有趣。

繁多的國家路線

在0.10版本「喋血揚子江」更新了中國地區內容重製,絕大多數的軍閥都擁有自己的專屬國策。此外,奉天政府(張作霖張大帥領導的瀋陽聯合果品集團)、大清國、左翼KMT、以及兩廣軍閥(包括帶汕人陳炯明的中華聯省)、川系軍閥(「偉大計劃」)、晉系軍閥都有再創共和的路線。當然要玩直系合作的帶清,或者宣統維新的帶清,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不過在0.24版本更新後,原先的「通過決議獲得全中國核心」也在0.24版本變成了將順從度攢至一定值來獲得核心,而西北地區的兩個自治區也早已無法被整合(隨後這套順從度造核系統被安裝到了大批國家中)。

跟隨宋先生和汪總裁直線救國,二次北伐,再創共和!

美國在內戰中可以走向每一種意識形態。從極權專政工賊白勞德的美利堅社會主義州聯,革命工團的美利堅聯邦,溫和革命的美利堅社會主義共和國,到一如往常的民主美利堅合眾國或是麥克阿瑟獨裁的美利堅合眾國,再到休伊·朗實現人人皆國王理想的美利堅聯盟國、資本寡頭統治的戰爭權力委員會、或是至上黨中的親建制派粉碎朗的「倒行逆施」,重回合眾國的道路。

同時,除了內政相對穩定的德、法、英等國,極右翼的羅馬尼亞等國,以及強烈保守的加拿大、國民法國、日本等國,許多國家都可以通過內戰、政變、和平演變等方式走向各種意識形態。這並非鋼鐵雄心4式的毫無來由,而是基於德國霸權的脆弱和世界範圍的不穩定。

無窮無盡的內戰

KR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內戰,顯然這個世界相較於OTL是極其不穩定的。除了直接衝突的德法和德俄,世界的每個角落幾乎都陷入了內戰的硝煙,例如:

美國將爆發一場聲勢宏大的全面內戰,戰爭的結果將徹底影響世界的格局。具體參閱第二次美國內戰

西班牙和本位面一樣脆弱,它也會爆發一場三方內戰,極難迴避。(版本很舊,內容極少,重製之前不建議玩)

為了適應KR世界觀,在俄羅斯全盤重製後,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代替了蘇維埃聯盟的位置。目前僅能通過人民陣線上台——軍事政變——內戰的方式建立俄社。不過拉脫維亞有一條建立蘇維埃聯盟的線路。

0.10版本重做了中國內容,內容極其豐富,每局都是日百親爹奉天張大帥狂暴入關重建共和,請自行體驗。

加拿大保皇派(天佑吾王!)和不列顛聯盟(打倒英王,打破鎖鏈!)、北非的「國民法國」(重返巴黎,重建共和!)和法蘭西公社(摧毀阿爾及爾偽政權!)間的戰爭,雖然在遊戲內表現為兩個陣營間的戰爭,實際上這些戰爭發生於同一民族,不同的意識形態之間,因此也可以看作內戰。

阿根廷和巴塔哥尼亞工人陣線之間的戰爭同樣是內戰。但是在當前版本,這個國家除了被陣營殺以外對世界局勢毫無影響。

印度在英國崩潰後則分成了忠誠於加拿大王權的德里自治領政府、定都於海得拉巴,本土民族主義者的王公聯邦和孟加拉的公社政權,三方在南亞次大陸打着一場無休無止的戰爭。但是由於ai的邏輯問題,每方都是一個格子幾十個垃圾步兵師堆起來沖山跨河送人頭,常常造成雙方僵持的局面出現。重製了就好了

總而言之,在德法之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大量內戰紛爭,是Kaiserreich世界極端化的意識形態衝突所導致的最終結果。究其原因,德國在一戰中一舉摧毀了三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英法俄),給舊秩序帶來一次大地震,但成為世界霸主後又缺乏操控世界局勢的格局與經驗。

(就相當於一個土地主突然就成了皇帝,但是他原來的身份和見識完全匹配不上當皇帝所需要的見解與格局,因此他的短視,弱點就開始無限放大,以至於其統治世界的手段在玩家看來有些幼稚甚至是搞笑。比如為維護其在中國利益,讓北洋政府復辟大清;以及德屬中非的管理制度。具體表現可自行體驗。)

戰敗國自然對德國的勝利很不爽,雖然它們持不同的意識形態,但他們都有着同一個目標:擊敗德國,完成復仇。這也就是德國贏得一戰之後反而導致世界局勢惡化的根本原因。德國的新秩序實在是非常脆弱。

就遊戲性而言,KR給每個內戰中的勢力都添加了獨立tag和獨有的國策樹、決議、事件、將領等豐富內容,還開創了按省份動員民兵、招降投誠部隊、多方內戰時雙方短期講和、沖國統一大會等大幅增加內戰真實性的內容,相較於p社蠢驢通用模板批量生產的內戰而言,體驗相當出色。(畢竟原版遊戲之前可以吹喇叭爆政變,kr不行,所以原版遊戲的內戰需要通用模版,而kr不需要。)

相關(待補完)

開局劇情殺

開局必定會去世的人:亞歷山大·克倫斯基維克多·切爾諾夫[9]、庇護十一世、英王喬治五世、孫傳芳

書籍

KR中新聞千千萬,但會出現在KR世界新聞里的書籍都相當了不得。例如:

至耀時刻續作的事件,配圖是TNO的封面圖,德國修建的直布羅陀大壩但是隨着TNO製作組修改設定,這個大壩已經不存在了
  • 丘吉爾(KR位面的加拿大政治家)的《至耀時刻》:講述了英法打勝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粹主義德國、工團主義俄國與協約國之間的又一場戰爭。
    • 此書有一個衍生Mod《Fuhrerreich》(《元首之國》)
    • 之後丘吉爾又出版了其續作《至暗時刻:諸神黃昏》,講述的是元首之國世界觀下的德國打贏二戰的劇情。
      • 實際上是和另一個大型模組TNO組的聯動,但又與其有不同點。比如俄羅斯科米的塔比就被換成了拉斯普京言峰綺禮
  • 埃里克·貝理雅(本位面筆名喬治·歐威爾)出版於1944年的《聯盟四十年1984》:講述了工團主義革命在全球贏得勝利後,人民的幸福生活。
  • 埃德加·斯諾出版於1936年的《白日照耀中國》:講述了斯諾穿越八省聯合南部的戰區的見聞,記述與汪主席等KMT左派高層的談話和KMT左派的閩贛革命根據地治下人民的生活。

遊戲音樂

KR有專屬音樂包,可以到steam創意工坊訂閱(mod本體也在這裏訂閱),其BGM多為各國國歌、軍樂及民樂,貼合時代背景表現時代精神,KR世界民族音樂文明,原版瑞典農業重金屬野蠻。有興趣者也可以自行從mod文件中拿出來現成的ogg格式直接聽。

遊戲內音樂包分為國家電台(通用)、皇帝電台(德皇)革命電台(工團)和燈塔電台(協約)

另有Kaisercat音樂包,為KR官方製作的一些音樂,以及國際歌音樂包,復活了萬國語國際歌的內容。

因為曲目過多,就不像本體頁面一樣專門列出了,主界面音樂隨版本更新,1.1版本現為《布賴恩·博魯進行曲Brian Boru's March》。

遊戲萌化

Moereich圖標

作為一個世界觀和人物極為豐富的模組,KR自然有它的萌化模組《Kasierreich Anime Mod Moereich!》。這個模組為大多數幾乎全部國家的領導人、將領的頭像改為了二次元萌妹子的頭像,並且主要國家的內閣顧問以及適合萌化的國策圖標也進行了萌化,甚至控制台上那隻狗也被換成了犬走椛;除此之外,啟動時的背景也換成了一些二次元同人圖;並且許多國家的部隊語音和點擊控制台上的妹子的聲音也換成了妹子配音的版本。

由於KR的影響力很大,一些萌化形象也深入人心,比如贛南某位不知名的雞舍人汪填海就因被作為Lanber蘭寶的虛擬形象而獲得了不小的知名度,湧現了很多二創作品。

衍生文化

衍生mod

KR的架空歷史模式掀起了一股潮流。產生了大量「假如 德國/法國/俄國 贏了/輸了 一戰/二戰/冷戰?」類型的架空歷史mod,以及以KR為基礎繼續架空的mod。此處僅列舉和KR模式高度相似或者直接由KR世界線衍生的mod

元首之國 Führerreich(簡稱FR)
FR圖標
架空世界觀出自古代版本KR中會出現的E.M.雷馬克著《元首之國》,假設了(在KR世界線確實是假設)美國加入了一戰,最終協約國戰勝德國的世界線。
此世界線的美國孤立主義情緒極強,德雷斯勒的德國相較於OTL的納粹德國較為文明,列寧則一直活到了1936年……總之和OTL還是有很大不同
現已有正式版可供遊玩。
赤潮 Red Flood
赤潮圖標
元首之國的衍生mod,假設了日俄戰爭俄方獲勝、沒有人贏得一戰、斯巴達克思起義成功、法國先鋒主義者奪取政權的世界線。究其內容,是鋼鐵雄心4所有已發佈正式版的架空歷史mod中最大腦升級的魔怔作品。
現已有正式版可供遊玩,但內容較不完整,設定也在重做中。
冷戰 Kalterkrieg(簡稱KRG)
延續KR世界觀的架空mod之一,假設了德國與協約國打贏二戰,隨後開始冷戰的世界線。
開發中。
赤夜 Krasnacht(簡稱KN)
KN圖標
延續KR世界觀的架空mod之一,假設了第三國際與薩文科夫俄國打贏二戰,隨後開始冷戰的世界線。
開發中。
新秩序 l』Ordre Nouveau (簡稱LON)
延續KR世界觀的架空mod之一,假設了第三國際與薩文科夫和布哈林聯合的俄國打贏二戰,隨後開始冷戰的世界線。kr模擬版本的tno
開發中。
烏托邦 Utopia (簡稱UT)
kr的分支mod,假設了德國一戰勝利但布爾什維克依然打贏了內戰,在紅色浪潮的威脅下莫斯利在英國上台,英德組建的帝國公約對抗蘇聯與法蘭西公社組建的共產國際的時間線。
開發中。
Kaiserredux(簡稱KX)
原為kr的擴展mod,後成為單獨的mod。該mod在kr舊設定的基礎上添加大量內容,包括更多的遊戲路線、更豐富的遊戲文本,並且該mod的meme模式可以讓玩家體驗到各種有趣魔怔的遊戲內容。
現已有正式版可供遊玩。

同人視頻

凱撒貓影視組(Kaiser Cat Cinema,簡稱KCC)[10]是與KR製作組有密切合作關係的視頻製作組織,為KR製作了多個世界觀介紹與同人視頻作品,並且發售了許多KR的周邊(旗幟、海報)。正在製作的項目有動畫《不合的眾國》與系列紀錄片《Kaiserreich宇宙的歷史》。

需要注意的是:KCC並非KR組的附屬工作室;為了更好的配合劇情KCC製作的作品中可能包含有先入為主的設定,而KR組沒有在1936開局後除了必然發生事件之外的官方設定。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同人音樂

KR亦擁有相當數量的音樂同人作品。在中國玩家圈,許多KR同人歌曲使用了VOCALOID,多數為填詞翻唱。這其中已有4首達到了殿堂(十萬播放),1首達到了傳說(一百萬播放)。

【九九八十一】×假如德國打贏一戰填詞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惡之護國公

原視頻已失效,補檔重置版: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奉系disco

原版:YouTube投稿連結,bilibili上的投稿(av86981370)已被刪除。

補檔重置版: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幻想凱撒男孩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孤單北半球×愛德華八世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其他

主條目:Kaiserreich/梗

KR的部分劇情已經成為了著名的meme,產生了一系列的梗圖和沙雕視頻。此處不再詳細贅述。


註釋與外部連結

Fandom fire logo.svg 參考Fandom社區kaiserreich中的相關文章:
注意:這個Fandom社區的內容使用與萌娘百科不同的CC BY-SA協議授權(詳情)。
  1. 許多鋼鐵雄心4相關論壇上總有一些認為德國打贏了一戰的,或者說小鬍子在1918年就掛了的。
  2. 在原版遊戲中,南美洲一直被開發者選擇性遺忘
  3. 均已被新秩序:歐洲末日所超越
  4. 實際上內部混雜着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以及無政府主義、極權主義(準則派)等諸多派系,大體與OTL中的無政府工團主義類似但不完全相同。
  5. 遊戲內介紹中,工團主義「主要根植於法國總工會領導層的智慧結晶」,被編纂入《亞眠憲章》之中,文中奉巴枯寧和蒲魯東為工團主義的奠基人。
  6. 原版遊戲中的大選由於其換湯不換藥常被玩家吐槽
  7. 作為補充,KR中可能發生的內戰數量相比原版有了較大提升
  8. 例如日本的未曾設想的道路、英國的秒變王黨、法國的君主復辟這种放飛自我的劇情
  9. 根據這篇俄羅斯重置日誌,俄羅斯的開局領導人將在未來的重置中從克倫斯基更換為薩文科夫,而且俄羅斯開局必死的角色也換成了維克多·切爾諾夫,克倫斯基本人則流亡美國,德國重製更新後,俄羅斯開局已經是薩文科夫執政,但由於重製本身仍未實裝,克倫斯基仍在國內領導着反對派,依然是必死角色
  10. Kaiserreich中文官方(由Kaiserreich製作組與KCC授權,WK漢化組成員用愛發電持續運營的Kaiserreich中文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