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聯邦星艦企業號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Space,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Its continuing miss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宇宙,最後的邊疆。
這是星艦進取號的旅程。
她所繼續的任務:
探索未知的新世界,
尋找新生命和新文明,
勇敢前往那前所未至之地!
聯邦星艦企業號娘.jpg
進取號(憲法級改)的形象
基本資料
本名 聯邦星艦進取號(NCC-1701)
別號 銀女士,ENT,大E,飛行蘋果店(僅限JJ版進取號)[1]
髮色 銀髮
瞳色 藍瞳
萌點 艦娘主角光環
活動範圍 星際聯邦直屬及周邊星域
所屬團體 星際聯邦星際艦隊
登場作品 星際迷航》系列

聯邦星艦進取號(USS Enterprise)星際迷航星際聯邦星際艦隊的一系列舷號NCC-1701開頭和/或以此為艦名的星艦的統稱,通常擔任星際艦隊的旗艦。

簡介

聯邦星艦進取號(大陸媒體往往直譯為企業號,或譯勇往號更有甚者音譯為因特普萊斯號),是科幻片《星際迷航》中星際聯邦星際艦隊一系列星艦的統稱,這系列星艦均使用相同的艦名,並使用相同的舷號NCC-1701,只在舷號後加上字母以示區別。其基本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星艦,並作為星際艦隊的旗艦。《星際旅行》官方劇集中,在正史時間線上命名為聯邦星艦進取號的聯邦星艦先後共有九艘。

「說清楚一點,哪一艘進取號?」

作為聯邦的旗艦,她們幾乎都無一例外地衝鋒陷陣在最前線(包括科學探索和戰鬥),作為聯邦精神的象徵。

「進取號」這一名字毫無疑問來自美國海軍傳統艦名企業號,而這一名稱則繼承自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艦名進取號儘管如此,在TOS劇本創作早期,教主為主角艦的定名卻是約克城號

歷代聯邦星艦進取號

地球星艦進取號(SS Enterprise)/聯邦星艦進取號(USS Enterprise)

本艦艦徽
以最高曲速航行中的進取號
進取號起航
  • 舷號:NX-01
  • 艦體尺寸:長225米,寬135.8米,高33.3米,7層甲板+2層維護甲板
  • 艦級:NX級(NX-Class)
  • 艦種:探索艦
  • 艦長:喬納森·亞契上校(Cpt. Johnathan Archer)
  • 武裝
    • 4門等離子炮,2具氫彈(空間魚雷)發射器(下水時)
    • 7門實驗型移相炮(最大功率500GW),4具反物質(光子化)魚雷發射管(2153-2154年改裝後)
  • 防護:極化船殼基岩裝甲,曾測試過護盾發生器
  • 起飛質量:8萬噸,一說42萬噸
  • 定員:83人,一說110人
  • 航速:巡航速度曲速4.5,最高速度曲速5(2153年前)/曲速5.2(2153年後)(原初科克倫層級)[2]
  • 建造地點:地球曲速五級工程船塢
  • 服役時間:2151年4月16日
  • 除役時間:2161年
  • 除役原因:由於其紀念意義,被作為博物館艦保存
  • 附註:其他裝備包括試驗型傳送機、2架穿梭機、2個通用型自適應對接口,及用於牽引或抓取飛船的碳纖維纜繩電磁抓鈎

如果按照時間線來排,這條星艦是第一條擔當主角職位的進取號星艦,也是當時最先進的星艦。

自從2063年的第一次曲速飛行以後,人類與瓦肯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繫。瓦肯人幫助地球在短時間內解決了飢餓、貧困、疾病等問題並在22世紀初消滅了資本主義。但瓦肯人為了防止自己的歷史在地球再次重演[3]而始終拒絕向地球公開曲速飛行技術的核心細節,因此地球人只能在瓦肯人有所保留的指導下自行研發曲速引擎。進入22世紀時,人類的曲速引擎技術只發展到了曲速2級(10倍光速)的水平上並長期停滯,以這個速度,哪怕是前往比鄰星都會需要數個月,這無疑難以接受。人類的研發目標是曲速5級(原初科克倫尺度125倍光速,奧田尺度214倍光速)引擎,以這一航速,預計可以將人類在銀河系中的活動範圍大幅擴展到數十乃至上百光年。在2119年,項目正式啟動,曲速引擎的發明人澤弗里·科克倫博士,與著名曲速物理學家亨利·亞契等人一道,親自為建立於蒙大拿州博茲曼市——正是他於56年前進行人類第一次曲速飛行的地方——的曲速5級研究中心揮鍬奠基。

亨利·亞契之子喬納森·亞契在22世紀40年代成為曲速引擎研發項目中的曲速驗證機NX系列的首席試飛員,並為首架驗證機NX阿爾法的首飛任務而和他的搭檔A.G.羅賓遜展開了友好的競爭。最終羅賓遜贏了,並在2143年駕駛NX阿爾法完成了首飛。然而首飛並不完全成功,在突破曲速2之後,NX阿爾法在向曲速2.5衝擊期間,在曲速2.2時於木星軌道附近解體,幸而羅賓遜成功彈射。作為試飛員的羅賓遜認為是已故的亨利·亞契的設計問題,作為觀察員的瓦肯人由此要求試飛項目暫停。

但作為亨利之子的亞契並不服輸,他希望看到自己父親的設計飛起來。最終在與羅賓遜合作找出並修復了設計中的缺陷之後,亞契和羅賓遜在試飛工程師查爾斯·塔克中尉的協助下將尚未準備好首飛的第二架驗證機NX貝塔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進行了改裝,並駕機完成了未經許可的首飛,安全地突破了曲速2.5,並在穩定飛行之後成功返航。雖然試飛成功,但亞契等人因為未經許可飛行而被停飛三個月。儘管如此,亞契據理力爭,表示不能因為顧慮重重而裹足不前,讓明明已經設計出來許多年(亨利於2124年去世)的驗證機就因為還有「不安全」的缺陷而趴在機庫里。他所表現出的這一精神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最終在2150年,裝備人類首台曲速5引擎的NX級星艦首艦進取號服役前不久,亞契因他豐富的試飛經驗和勇敢無畏的精神而被選定為進取號首任艦長。

進取號原定於2151年4月前後服役。但在進取號的原定下水時間前不久,克林貢斥候克勞(Klaang)因遭到兩名蘇利班人的追擊而在地球上墜機並身受重傷,瓦肯大使蘇利克由此認為,由於當前局勢的不確定性,進取號的下水儀式應當暫緩,直至克林貢局勢緩和為止。但亞契已經受夠了他父親和他自己在地球人自主的曲速引擎研發進程中屢受瓦肯人阻攔的困擾,不想再因為並非迫在眉睫的原因而拖延進度。因此他決定提前起航,並在首航中帶上克勞將他送回克林貢首星。為此進取號剩餘舾裝和首航準備工作的完成時間不得不從三個月縮短到三周,因此在首航開始時很多工作都還沒做完。

自此,進取號陰差陽錯地開始了它的傳奇歷程,人類與蘇利班人、索利安人、克林貢人及羅慕倫人等進行的第一次接觸都是她進行的雖然過程可能不那麼友好,畢竟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嘛。她就是地球的使者,讓許多文明都知道銀河系中出現了一個新來的,雖然可能尚不起眼,但潛力巨大,且態度誠懇充滿好奇的傢伙。

更重要的是,持續了數年的安多利亞帝國與瓦肯的冷戰乃至衝突在進取號的調停之下得以平息雖然某種程度上說是瓦肯人自己太小肚雞腸死腦筋,加上內部一部分人試圖挑起衝突漁人得利,結果沒想到被當外來和事佬的進取號給揭掉了底褲。二者最終在人類的調停之下於2155年結盟,並由此與其他數個文明一起建立了行星聯合會,這為星際聯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進取號的更多歷史(ENT劇透警告)

進取號的另外兩大功績,一大是對於現實而言,另一大則是對於「未來」而言,儘管這二者在本質上互相交織。在起航之後不久,進取號上混入了喬裝滲透的蘇利班人特工薩利克(Silik),而在抓捕他期間,亞契意外地得知,艦上的一名船員丹尼爾斯其實是來自31世紀聯邦時間管理局的時間特工,奉命回到這個時代並潛伏在進取號上待命,而薩利克,同樣也是一名敵對勢力的時間特工,則是他的行動目標之一。丹尼爾斯稱,在26到31世紀時期,銀河中的各方勢力都發展出了時間技術。然而不久這種技術就被某些勢力濫用,企圖更改歷史來為自己所用,而包括聯邦在內的其他勢力則與之展開了對抗。實際上,克勞遭到的襲擊以及同一時期克林貢帝國陷入的混亂也是薩利克作為時間特工在蘇利班人內部領導的行動,其目的正是通過干擾進取號的下水來影響人類的歷史,乃至干涉聯邦成立。

亞契本無意過多捲入這場爭端,但處身時代潮流中的他自然不能自控。2153年3月,來自新地(Xindi)的一具武器突然出現在地球軌道上,並對地球發動了攻擊。它的攻擊在從佛羅里達到委內瑞拉一帶的地表上撕出了長達4,000千米的深溝,並導致700萬人傷亡。亞契很快從丹尼爾斯等人那裏得知,這只是新地的試驗裝備,而新地正在基於此技術建造一座如同死星一般的,足以摧毀地球的毀滅性武器。亞契奉命前往新地所在的區域、所謂的「神域」,試圖找到這一武器並將其摧毀,或試圖說服新地放棄攻擊地球。在調查期間,亞契很快發現新地同樣受來自未來的勢力,被稱為「球體建造者」的某個文明所指揮,他們來自不同的空間,並試圖通過改造本宇宙的空間進行殖民。但由於球體建造者在26世紀被聯邦擊敗,他們選擇發動時間入侵,指示22世紀的新地毀滅地球以阻止聯邦成立。

進取號在支持其行動的新地派別協助下攔截新地武器(遠處球體),並與試圖護衛武器的新地其他派別交戰(近處)
進取號在平行時間線的1944年與經納庫爾人改裝後的斯圖卡交戰,船體上是由於與新地交戰而受到的損傷

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亞契最終說服了新地的六個組成種族中的五個,與地球艦隊一起合力,終於在這座武器抵達地球軌道之前將其摧毀,同時也摧毀了球體建造者已經建造在本宇宙中的球體和改造空間,從而挽救了地球。但亞契為了將武器摧毀而登上其內部以從其內部啟動自毀,並在武器毀滅後下落不明,船員們都認為亞契已經犧牲。

然而,醒來的亞契驚訝地發現自己回到了1944年。這是由於另一派時間入侵者納庫爾人(Na'kuhl)也剛剛逃到了這一時代,並試圖通過時間入侵來阻止人類發展到建立聯邦的水平,然後回到自己的時代來完成時間入侵。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與納粹德國合作,利用他們的先進技術極大改變了二戰的進程,並在1917年刺殺了列寧,使得十月革命沒有發生、蘇聯沒有成立,社會主義國家沒能出現。因此在這個時間線的1944年,納粹德國已經征服了大部分歐洲,並登陸美國本土,佔據了整個東海岸。丹尼爾斯將進取號和亞契送回了這一時代來阻止納庫爾人,但他自己則因為多次大幅改變時間線而受到重傷,最終死在了進取號的醫務室里。在死前他將一切告訴了進取號船員和亞契,並告訴他一定要阻止納庫爾人。最終在進取號船員的努力下,納庫爾人在即將完成他們返回未來的時間穿越前千鈞一髮之時,被進取號摧毀。由於進取號的火控傳感器在之前與納庫爾人交涉時被其開火打壞,無法實行軌道轟炸,只能進入大氣層進行臨空轟炸,並在途中遭遇了掛載納庫爾人提供的等離子加農炮起飛攔截的德軍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攔截。但即便是如此魔改的斯圖卡,顯然在相位炮火力面前也不堪一擊。

隨着進取號消滅了納庫爾人,時間線也得以修復,進取號的穿越和丹尼爾的死亡因此都並未發生。丹尼爾在進取號上向亞契道別,亞契則表示他已經受夠了成為未來勢力的棋子。丹尼爾斯笑着表示不會再有了,因為由於他的最後一擊,時空冷戰終於結束了。此後,進取號勝利返回地球,並受到地球艦隊的熱烈歡迎。亞契由此被譽為英雄,地球上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好幾所學校。經過大修並修復了在對抗新地和時間冷戰期間造成的戰損之後,進取號在亞契的指揮下再次起航。

基岩船殼(左)和117年的包漿(右)純地球製造,與瓦肯人一樣的質量,優秀品質,值得信賴

在另外的幾條平行時間線中,進取號也有着不同的經歷和故事。

其中一條時間線起源於2153年,亞契感染了一種大腦寄生蟲,使他患上了順行性健忘症,並且無法根治,因此被認為不再適合指揮進取號而退役。然而沒有了亞契指揮的進取號最終沒能挫敗球體建造者和新地的陰謀,地球被新地摧毀了。

此後,進取號和星際艦隊的其他殘部,也是倖存的人類殘部共約6,000人且戰且退到Ceti Alpha星5號行星並建立殖民地,以求躲避新地的掃蕩。但新地最終還是找到了這裏,人類艦隊陷入苦戰。此時不願看着人類就此滅絕的亞契要求對他再次進行治療的嘗試,以讓他加入戰鬥。而在治療的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這種寄生蟲具有時間特性,改變當下的它們也會引起其在整條時間線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只要將當下的寄生蟲徹底清除,它所造成的一切就會在歷史上消失。但在戰場的緊迫局勢下,他們沒有時間研究詳細的清除和治療手段,因此鋌而走險,決定通過自毀進取號來殺死亞契——當然也就殺死了寄生蟲。他們的嘗試成功了,這條時間線最終不復存在。

另一條時間線則起源於2154年2月,進取號在前往新地理事會所在的行星途中試圖抄近路通過一條亞空間走廊,但沒有預料到的是,脈衝引擎的尾焰對走廊產生了擾動,結果引發了時空扭曲,將進取號送回了2037年。由於找不到再回到2154年的方法,進取號被迫在太空中孤獨地再等待一百多年,在此期間,則通過與其他種族的貿易,使用進取號上的先進技術來換取資源,而進取號本身也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得到了改裝。最終,這艘進取號熬過了一百多年的漫長時光,在2154年2月的那天再一次遇上了前來準備穿越走廊的進取號,並在告知這條時間線上的亞契之後,用改裝的牽引光束將進取號以無動力牽引的方式送入了亞空間走廊,因此沒有對走廊產生擾動。進取號安全地抵達了走廊彼端,而這條時間線也因此不復存在。

在前一條時間線中,進取號不僅因為地球被毀而難以得到維護,並且在對抗新地人的追擊時再一次被嚴重損壞,甚至連艦橋都被打掉了,但亞契等人依然能夠從輪機艙控制星艦進行作戰,甚至還能操縱星艦靠抓鈎牽引去撞毀一艘新地星艦,展現出了匪夷所思的抗戰損能力;而在後一條時間線中,進取號則在太空中漂泊熬過了一百多年的時光,船上的船員早已因自然死亡而換了幾茬,飛船卻仍然光亮如新。這兩次表現都展現出了NX級星艦匪夷所思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也讓「基岩裝甲」這個綽號更加坐實。

由於第二條時間線中,原進取號大副特珀因作為瓦肯人的長壽(平均壽命150歲以上)而是兩艘進取號相遇時唯一仍然在世的原進取號船員,因此進取號也被戲稱為「與瓦肯人一樣的質量」

此外,在2156年爆發的地球-羅慕倫戰爭中,以進取號為首的NX級星艦艦隊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人類最終以頑強的精神攆上了技術上的劣勢,成功反擊了在歷史和技術上都更有積澱的羅慕倫帝國,並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然而由於ENT第五季因預算不足被砍,這一本應至關重要的劇情沒能拍出來,成了正史上一大缺憾的留白

地球-羅慕倫戰爭讓全銀河都看到了地球和人類的潛力,以及團結一心的精神。最終在戰後第二年的2161年,亞契作為地球代表,與其他幾個文明的代表共同簽署了《星際聯邦憲章》,由此象徵着星際聯邦的正式成立,這也使亞契和進取號自此名垂千古。由於進取號和亞契的功績,人們認為對這艘飛船最好的保護便是讓她退役並成為博物館,以作為對這一歷史的見證,於是在當年,進取號正式退役,為她傳奇的服役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亞契則在2184年成為星際聯邦總統,並在任職8年後於2192年退休。他一直活到了2245年,看到了繼承自己傳奇艦名的第二艘聯邦星艦進取號——憲法級NCC-1701的下水服役,並在參加完進取號的服役典禮後,於次日安詳地在家中離世,享年133歲。

技術細節及外號的由來
致 命 空 槍(武器換裝前)
強 而 有 力(武器換裝後)

如前所述,進取號由於匆忙起航,在下水時很多工作都未做完,尤其是武器系統。不過亞契最初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事實上他一度認為進行外太空探索的星艦沒有必要配備武器。

但理想主義者的美好夢想很快遭到了現實的毒打。在各種衝突之中碰的灰頭土臉之後,亞契一轉之前的和平主義傻白甜,堅決要求所有進行深空任務的星艦都必須裝備足夠強大的自衛火力,從此聯邦星艦在迫真武裝(指能暴打同噸位主力艦)科考船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我終於意識到「我們為和平而來」這句話只有在對方意識到我們同樣也能把他們痛揍一頓時才有意義。
——馬修·德克爾,星際艦隊準將

NX級最初的武器裝備為2到4門等離子炮和氫彈(也被稱為太空魚雷)發射器,而氫彈的投射方式使用的是火箭發動機。這種火力在那個時代的地球已經算是夠用了,然而面對其他勢力的星艦時就變成了投石機。等離子炮的射速慢、威力低,經常打不中敵艦不說,打上了也是刮痧,而且在攻擊星艦時,有效射程只有短到令人崩潰的10千米。而氫彈雖然威力是夠大了,但還是靠火箭發動機推動,因此同樣速度慢難以擊中敵艦,就算擊中敵艦了也會因為打在護盾上而在起爆前被護盾彈走,導致其威力無從發揮。更糟糕的是,由於趕工,進取號起航時火控系統甚至還沒完成校準,還得邊航行邊調試目標傳感器,在此期間魚雷根本無法鎖定目標,因此此時的進取號可以說是手無寸鐵。

在起航時,進取號其實已經攜帶了三門移相炮(Phase Cannon),這是一種使用相位調製技術的粒子束武器,是後來真正意義上的相位武器的前身。但由於舾裝工作趕進度,加上亞契最初對武器不必要性的看法,因此並沒有被安裝。但情況很快就變了,2151年9月2日,進取號遇上了一艘敵艦並與之交戰。在溝通無效,意識到驅趕敵艦的唯一方法就是武力自衛之後,亞契決定讓進取號返回太陽系進行武裝化工作,同時指令輪機長塔克中校和武備官李德中尉着手在航行中將移相炮裝好以備不時之需。這門移相炮的設計最大功率為500GW,但最初裝在進取號上時實際上最大只能產生80GW的出力,否則船載等離子體管路就要過載了。然而這種火力顯然仍嫌不夠,因此在最初的幾次交戰中,為了讓移相炮超額輸出以獲得足夠的殺傷效果,必須付出某些甲板燒壞繼電器的代價。

在2153年,為了為新地任務做準備,進取號進行了全面的武裝升級。移相炮被加裝到7門,並且具有完善且可靠的輸出能力,而不會再為了攻擊敵艦要燒掉自己的繼電器。此外,氫彈被新裝備的光子化魚雷(Photonic torpedo)換下,這是後來光子魚雷的前身,配備了磁約束反物質彈頭,即便在面對裝備護盾的敵艦時也能夠發揮出足夠大的打擊威力。

原定出現在ENT第五季中的NX級改進型

在防護能力方面,NX級建造時的技術水平尚不能造出可靠的能量護盾奇怪的是卻已經有了技術同源的偏導儀,因此採用了極化船殼來提供防護,即為船殼板施加極性電磁場使其磁化,以加強其強度和抵抗定向能打擊。

但這種防禦手段效果有限,因此為了做到萬無一失,NX級擁有聯邦星艦歷史上空前絕後堅固厚重的船殼裝甲和船體防護能力,經常出現被打的渾身是洞船殼處處開裂變形卻跟沒事人一樣歡快地四處亂飛的情況,其船體強度匪夷所思,因此被戲稱為基岩船殼。

此外,NX級也暫未能配備可靠的牽引光束奇怪的是牽引光束反而在本位面的現實中已經有技術原型了,因此為了進行必要的抓取和拖曳作業,在穿梭機機庫處裝備了一組電磁抓鈎發射器,可以射出使用電磁鐵吸引並抓取在目標上的抓鈎裝置,然後使用碳纖維纜繩的絞車將其拖回。儘管看起來低技術,但這套裝置卻因為其簡單可靠而經常被用於各種奇奇怪怪的用途,比如用來鈎敵艦的船體釣魚

進取號上還配備了一套實驗型傳送機,這是星際艦隊第一套可被用於傳送人員等生命體的艦載傳送系統。實際上,這套傳送系統的發明人埃默里·埃里克森是亨利·亞契的好朋友,並在亨利去世後成為了亞契的養父,因此亞契對這套系統也非常熟悉。但畢竟懾於可靠性問題,除非實在迫不得已,否則大部分情況下人員輸送還是使用穿梭機進行。

在被砍掉的ENT第五季中,NX級原定還將在地球-羅慕倫戰爭期間進行一次大規模升級,加裝一個類似後來的憲法級星艦的工程艦體,並升級曲速引擎。但由於第五季的被砍,這一形象從未正式在屏幕上出現,只出現在設定畫師發佈的個人作品集和設定集中。

————————————

聯邦星艦進取號(USS Enterprise)(改裝前)

2265年柯克指揮下的進取號
高 清 重 制(發現號中出現的版本,其時為派克擔任艦長)
進取號相關參數(出現於《發現號》中)
  • 舷號:NCC-1701
  • 艦體尺寸:長288.6米,寬127.1米,高72.6米,23層甲板
  • 艦級:憲法級(Constitution-Class)
  • 艦種:星艦級一等重型巡洋艦(Starship-Class Class-I Heavy Cruiser)
  • 艦長
    • 羅伯特·阿普利爾上校(Cpt. Robert April)(2245年-2250年)
    • 克里斯托弗·派克上校(Cpt. Christopher Pike)(2250年-2265年)
    • 詹姆斯·T·柯克上校(Cpt. James Tiberius Kirk)(2265年-2270年)
  • 武裝:7門雙發射器型相位炮組, 2組光子魚雷發射管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一說19萬噸,一說100萬噸
  • 定員:前期205人,後期430人
  • 航速:(原初科克倫層級)
    • 常規航速:曲速2
    • 最大巡航速度:曲速6
    • 最大設計速度:曲速8
    • 極限速度:曲速9在某些劇集中被硬推到比這快幾千倍的速度
  • 建造地點:三藩市星際艦隊船塢
  • 服役時間:2245年
  • 除役時間:2270年
  • 除役原因:因進行大規模改裝而臨時除役
  • 附註:其他裝備包括5-7架F級穿梭艦,牽引光束等以及可拋棄紅衫乘員
憲法級研發歷史(內容取自官方小說《聯邦建國150年》)
憲法級星艦內部甲板佈局圖
憲法級星艦四視圖

憲法級星艦的研發工作起源於23世紀初。當時還是上尉的羅伯特·阿普利爾在擔任聯邦星艦洛杉磯號上的大副一職期間,深刻地感受到了星際艦隊現有飛船因其尺寸和設計限制而缺乏自持與自我維修能力的弊端,以及對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的影響。「我們不得不很不情願地從觀測超新星的位置上離開,回到9號星站,就只是為了做點常規維護工作。」他寫道,「要是能有一種更大更可靠的飛船,這些工作本來可以讓飛船自己在航行中完成。」於是阿普利爾開始設想一種更大型的星艦,能夠搭載數百名船員,其中大多數是科學家。這艘星艦將配備最尖端的科研技術,並且擁有更具使用彈性的構型,因此藉助大型飛船可提供的自持力,能夠在遠離星站維護的情況下自行航行數年。同時,他還提出了五年任務的概念,即讓星艦以五年為一個遠航任務周期執行任務,每次任務之後輪換船員和隨船科學家。最終在洛杉磯號上服役三年後,他遞交了申請,請求從星艦上離職,轉到星際艦隊後勤司令部從事星艦設計工作,去追求他夢想中的飛船。

阿普利爾的設計在許多方面都超出了當時工程上所認為的極限,尤其是其推進系統。當時的曲速工程界普遍認為星艦的航速很難超過曲速7,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超過曲速7所造成的時空連續體扭曲將引發時間倒流,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用的。同時,同期銀河其他已知勢力的星艦航速也無法超過曲速7,這更加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阿普利爾非常不信邪,他在日記中表示,「正因為其他人不能打破這個速度障礙,才更證明它是我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他很快遇到了一個與他有着相同想法的人,比鄰星科克倫曲速研究所的工程師勞倫斯·馬爾維克,後者提出了一種可以達到曲速7以上的曲速引擎的理論模型。但這種設計所需的控制能力超出了現有星艦計算機的性能,於是他們又需要去找另一個理論界的前沿天才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時24歲的天才計算機工程師理查德·戴斯圖姆博士因其革命性的雙重電路計算機架構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阿普利爾無法聯繫到他。像每個計算機界怪才一樣,戴斯圖姆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問題,而成名讓他無所適從。各大大學和計算機研究部門紛至沓來的邀請打爆了戴斯圖姆的電話,讓他忍無可忍,直接把電話掛機了。結果,阿普里爾決定採取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與戴斯圖姆碰面——在某個合適的日子,他直接傳送進了戴斯圖姆的辦公室。

雖然私闖民宅在阿普利爾的服役記錄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污點,但他的付出是值得的——在看過馬爾維克和阿普利爾的設計方案之後,戴斯圖姆認為雙重電路計算機應當具備使其實用化的可能性。由此,憲法級星艦終於掃清了通向現實的最後一道工程障礙。

阿普利爾等人由此將憲法級星艦的初步設計方案完善後交給了星際艦隊司令部,並得到了對首批12艘憲法級星艦建造計劃的批准。首批兩艘艦由阿普利爾本人督造,也就是憲法級原型艦NCC-1700憲法號(USS Constitution),以及傳奇艦名的新一代繼承者,NCC-1701進取號(USS Enterprise)。進取號在2245年4月11日下水服役,而作為憲法級星艦的概念提出者和設計師,在經歷了十幾年的追夢之旅之後,阿普利爾終於成為了自己夢想中星艦的首任艦長。

本艦是原初系列的主角艦,也是最廣為人知的進取號星艦。而本艦的數位艦長也與本艦命運所互相交織,成為了這艘進取號的傳奇中的一部分。

阿普利爾上校作為憲法級星艦的設計師,在指揮進取號完成了一個五年任務之後,因為與艦上的首席醫療官薩拉·普爾墜入愛河而選擇了離開星艦指揮崗位,回到地球結婚星艦哪有女人重要.jpg。由此,阿普利爾的大副克里斯托弗·派克於2250年升職為進取號的新任艦長。

進取號的「派克時代」持續了15年,這段歷史在原初系列中僅僅在試播集《囚籠》中稍有提及部分,而在《發現號》中則進行了大幅度的補充。此外,預定將於不久後上映的新劇集《奇異新世界》也將聚焦「派克時代」下進取號的故事。

在2265年,派克因其指揮進取號的出色表現而被提升為艦隊指揮官(Fleet Captain) ,並將進取號的指揮權移交給了新晉上校詹姆斯·T·柯克。至此,進取號才真正迎來了那位帶領她成為新一代傳奇的艦長。

不幸的是,派克這位柯克之前的傳奇艦長並未能得以善終——就在升職之後不久的2266年,派克和學員在一艘J級訓練艦上進行訓練時,飛船發生事故。派克為了救援學員而受到嚴重的輻射照射,並因此而高位截癱。最終派克被送到他指揮進取號期間曾發現的塔羅斯4號行星療養,這顆行星上的文明有能力與生物的神經系統交互並製造幻象,使高位截癱的派克得以藉此過上儘可能正常的生活。

某種程度上說,柯克堪稱掃把星——在柯克的早年生涯與其交往的人基本上就沒有一個善終的,雖然某種程度上這應當是編劇為了在劇集中安排足夠的人物來製造衝突的手段,但還是不得不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被克死的紅衫:那我們呢?

柯克在指揮進取號前的生平經歷

柯克在2233年出生於地球艾奧瓦州,後來移居到Tarsus四號行星上。在2246年,Tarsus四號遭遇了一場致命的真菌感染,導致食物短缺。殖民地領導人阿諾德·科多斯相信他們不可能等到支援,於是下令殺死殖民地八千人中的一半以讓剩下的人活下來。而不幸的是,科多斯的預測是錯誤的——就在這一切發生之後不久,來自聯邦的支援趕到現場——是阿普利爾指揮的進取號。作為倖存者之一的柯克,從此走上了成為星際艦隊軍官的道路。而或許他也沒料到的是,自己會在十年之後成為曾拯救自己生命的那艘星艦的艦長。

2252年,柯克進入星艦學院就讀,在此期間也與很多人成為好友,包括他的教官本傑明·芬尼中尉等人。

柯克在星艦學院就讀期間最為著名的行為便是他在小林丸號測試[4]時,在前兩次都未通過的情況下不服輸,並在第三次測試中作弊,在考前偷偷重新編程了模擬程序,由此成為星艦學院歷史上第一位「通過」小林丸測試的學員後來在24世紀還有另外一位艦長用更為鬼才的方式「通過」了小林丸號測試:直接開火擊沉了小林丸,然後掉頭就跑。雖然作弊確實不值得提倡,但柯克由於他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的獨創性思維而受到了讚揚。

2255年,柯克畢業後被分配到聯邦星艦法拉古特號上服役,作為一名相位炮組成員。法拉古特號在Tycho IV行星附近時,遭遇了一種氣態生物的襲擊,並殺死了包括艦長在內的一半船員。柯克對此感到很自責,因為當這個生物出現時,他在決定是否發射相位炮之前遲疑了一下,結果沒能先於它動手。他意識到自己除了需要有創新性思維和同情心之外,更應當具有在危機時刻能果斷決斷乃至冒險的進取心——這次遭遇最終補齊了柯克性格上的最後一塊拼圖,掃清了他成為星際艦隊史上最負盛名艦長的最後一道障礙,也使他在年僅31歲時就被選定為新的進取號艦長。

在接管進取號後,柯克被委任的第一個任務是一次五年任務,主要目標是尋找並與外星生命進行第一次接觸,並對恆星和類星體現象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雖然柯克因其才能而被看好,但即便在當初,恐怕也沒有人會想到,柯克指揮進取號的第一個五年,就像當年亞契指揮進取號的第一個五年那樣會創造歷史。

柯克選定了原派克的大副、於2254年到任的瓦肯人史波克為其大副,並同時邀請他在星艦學院時的好朋友加里·米切爾在艦上服役。但在這之後不久,進取號發現了數個世紀前失蹤的早期曲速探測飛船勇士號(SS Valiant)所彈出的求救信標和黑匣子,並在恢復其中的航跡數據後,為了找到勇士號的下落而沿着其航跡航行,並撞上了銀河系邊緣環繞的能量帶。能量帶對生物神經系統的作用不僅造成了數名船員死亡,更造成包括加里·米切爾在內的數名船員神志失常,柯克為了保護其餘船員,被迫將他殺死。

在這次變故之後,柯克先後調任了新的船員來填補事故造成的人手空缺,包括新的首席醫療官萊昂納德·麥考伊博士、輪機長蒙哥馬利·斯科特中校、通訊官尼奧塔·烏胡拉中尉和舵手蘇魯田光中尉。此外,在2267年還調任了新的領航員契訶夫中尉。由此,幾乎與柯克本人一樣著名的進取號傳奇的艦橋乘員組正式成型。

在柯克的五年任務期間,進取號在2265到2270年的五年時光里,與眾多種族建立了第一次接觸,探索了許多未知的星域,並參與了處理聯邦與克林貢和羅慕倫之間的關係,阻止了各種衝突演化為戰爭。此外,進取號在這五年裏也有着許多奇異的遭遇和發現,其中一部分甚至解開了歷史上長期的未解之謎。這些功績使得柯克的這個五年任務自此名垂青史,進取號和她的乘員組也成為了整個聯邦乃至銀河最為著名的存在。由於進取號的卓越貢獻,星際艦隊在2277年廢止了之前所有的星際艦隊徽章標準,並以進取號的標準統一作為全星際艦隊的標準徽章標誌,以示紀念。

進取號的其他細節與貢獻及綽號的由來
相位炮開火
發射光子魚雷

進取號所在的時代,聯邦星艦已經配備了完全形態的相位炮和光子魚雷。與NX級時代的滋水槍相比,新的武器系統可讓星艦具備真正與「星艦」這一稱呼相稱的光秒級作戰能力。

相位炮是一種特殊的粒子束武器,通過使用高能等離子體激勵不可思議之海超導晶體名稱來自《藍寶石之謎》,劇組老二次元了產生娜迪亞粒子束,並通過相位調製後將其聚焦射向目標。這種粒子束可達到近光速速度,並能精確調節其能量相位和能級,而根據所調製的能量相位和能級不同,在擊中目標時可造成從輕微熱效應到擊潰目標分子結合能的廣泛打擊效果,其輸出功率更可在數百千瓦到數十萬兆瓦的廣泛範圍內調節,從而實現小到地質鑽探大到摧毀小行星的各種威力效果,因此可同時作為非常有效的自衛武器和工具使用。由於相位炮是一種達到光速級別的定向能武器,因此在配合先進的火控系統之後,其有效射程可達到9萬千米。射程限制主要是由光速造成的反應時間延遲,以及娜迪亞粒子的聚焦水平和衰變速度所共同決定。

新的Mk.2型光子魚雷則配備了聚變推進器,能夠達到2.5光秒或75萬千米的最大射程和0.75倍光速的最大飛行速度,在發射後通過其導引頭或載艦指令制導來追蹤目標。其射程限制並非取決於燃料,而是取決於正反物質約束場的穩定時間。此外,光子魚雷配備有一個曲速保持線圈,因此可以在曲速下發射,然後通過保持線圈抓取星艦的曲速場並維持場強,從而能以發射時的曲速層級飛行一小段時間,直至燃料耗盡或擊中目標。光子魚雷內裝正反物質裝藥各1.5千克,完全反應時的爆炸當量約18.5同位噸,相當於6,440萬噸TNT當量1.1個大伊萬的威力

然而原初時代的設定非常不完善,對於這些武器裝備的細節並未作出詳細的設定,所有開火鏡頭都是特效組自己腦補的,結果導致光子魚雷和相位炮經常從奇怪的地方發射出來

當然與繼承原初系列「優良傳統」的發現號從曲速引擎里射魚雷相比,這已經算不得什麼了……

此外進取號已經配備了偏導護盾,其通過產生人造引力場和其他扭曲力場來偏轉向星艦入射的定向能武器或小質量物體撞擊。傳送機也已經成為星艦的制式裝備,除了可用於在星艦內外運輸人員和物資之外,也能用於在特定情況下快速訪問星艦內部的特定區域。實際上傳送機就是在原初系列創作時,因為劇組道具費不足,沒錢做各種電梯和傳送機的佈景和模型而寫出來省特效費的設定

在五年任務期間,進取號還有一些從字面意義上頗具「歷史」意義的發現:就像憲法級引擎設計時曾認為所需要的時空扭曲會導致時間倒流那樣,進取號在實際運行中也出於意外導致了幾次時間異常事故。第一起發生在2266年,進取號正在Psi 2000行星觀察這顆行星的冷卻現象。根據研究,這曾經是一顆類地行星,但在所處在的恆星系的恆星熄滅後,正在迅速冷卻。聯邦開始調查這顆行星時它的內核已經冷卻到了即將解體的水平。但行星解體時產生的引力變化促進了一種複雜的多水合分子的產生過程,這種分子會使接觸到的類人生物產生類似醉酒的中樞神經麻痹反應(後來被命名為多水合醉或Psi 2000醉)。進取號的時任領航員患上了此種症狀,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關閉了星艦的主曲速反應堆和脈衝引擎,導致正處於低軌道上的星艦失去動力,並開始因大氣衰減而墜向行星地表。常規的重新啟堆程序需要在將正反物質燃料各自緩慢預熱並預摻混到安全水平後進行,而這需要三十分鐘。為了爭分奪秒,主輪機長斯科特中校選擇採用冒險的冷起動方式,即在未經預熱的情況下,直接將少量正反物質注入反應室使其發生湮滅反應來強行起動曲速反應堆並點燃曲速引擎,以使星艦脫險。幸運的是啟堆成功,但冷起動程序產生的能量衝擊加上與行星引力場的相互作用扭曲了時空連續體,在將進取號推離行星軌道的同時,造成的時空扭曲也將其推回了73小時前。這次意外證實了現有的技術已經存在進行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一年後的2267年,進取號在前往9號星站補給的過程中誤入一顆小型黑洞的引力範圍,為了逃離黑洞的視界,進取號同樣被迫進行了大功率推進,結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將其拋到了1969年並造成了大量UFO目擊事件。這次進取號不得不自主想出一種辦法來返回2267年以免改變歷史。通過以高曲速飛向太陽,藉助太陽的引力來重現當時的情況,進取號最終成功復現了同類的時空扭曲現象並返回了2267年。

同樣在2267年,進取號在哈爾坎(Helkan)星執行任務時,離子風暴所引發的傳送機事故讓柯克及一部分船員被傳送到了「鏡像宇宙」,從而使得進取號第一次證實了平行宇宙的存在然後在發現號里大吃其書。具體設定描述請參見後文「帝國星艦進取號」節。毫不意外的是,各種與時空穿梭和平行宇宙相關的遭遇同時也讓柯克在聯邦時間管理局的時間線巡查檔案中留下了極其「光輝」的履歷——總共涉嫌違規影響歷史達17次之多。

同一年,進取號發現了在20世紀末是的,《星際迷航》世界觀已經和現實有所區別了——按照《原初系列》創作時劇組們的樂觀預期,人類早在21世紀初就應該開始用冬眠飛船探索太陽系以外了……發射的植物灣號冬眠飛船,船上搭載有地球優生戰爭時期的一群獨裁者、以可汗·努尼恩·辛格為首的一群強化人。在被進取號的船員們喚醒之後,可汗試圖率領他的人馬奪取進取號的控制權,但最終被柯克制服。出於對可汗在歷史上作為領導人才能的尊敬,柯克並沒有將他們送回聯邦接受法律處理,而是將他們安置在Ceti Alpha星系5號行星上建立殖民地,這是一個儘管條件「富有挑戰」但仍然宜居的行星,可汗對此也感到滿意,表示「活着在地獄裏統治總比死着在天堂里供着要好」。

然而無論是柯克還是可汗都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就在可汗等人安頓下來之後半年,Ceti Alpha 6號行星因為不明原因解體了。爆炸造成的引力變化和衝擊將Ceti Alpha 5號行星的軌道推出了宜居帶,使得在行星上的可汗等人陷入了災難之中。不幸的是,或許是由於柯克沒有將可汗被流放的事情進行官方記錄,因此一直沒有任何其他來自聯邦或星際艦隊的救助。可汗似乎將這一切意外當成了柯克的陰謀,並一直謀劃着復仇。

必 死 無 疑

此外,由於在《原初系列》劇情中,為了劇情需要總是需要安排執行工程維修、安保和勤務的船員因各種意外而領便當,而在這一時期這類職務的船員制服識別色是紅色,因此誕生了「紅衫必須死」、「艦長獻祭紅衫」等惡搞梗。

甚至還有某位著名科幻影評家因此寫出了一本惡搞小說《紅衫》,並在引進國內時被譯者給書名直球加上了一個《星際迷航》的前綴

據統計,《原初系列》全劇中進取號共有56名船員因意外事故而遇難,其中紅衫船員佔比近半高達26人,紅衫必死定律果然名不虛傳

與隔壁《星球大戰》系列夢幻聯動的科幻影視界兩條鐵律:暴風兵總是會打偏,紅衫總是會死

但從死亡率來看,紅衫由於基數大,死亡率並不是最高的

此外,無論是出於劇情需要逢場作戲還是真情實感,我們的柯克艦長在全劇期間總會與遇到的異性多少發生些風流韻事,因此人送外號宇宙種馬柯流氓

同時,又因為歷史上關於BL同人的最早創作就來自我們的柯克艦長和他的大副史波克,因此此二人也「榮幸」得名宇宙夫夫

此外,瑪麗蘇/龍傲天文的開山鼻祖之作也是某篇原初系列ST同人文,從這種程度上說ST可謂同人創作界萬惡之源(大霧)

2270年,在柯克完成五年任務後,進取號回到地球三藩市軌道船塢,開始進行服役中期為期18個月的重大改裝工作,為此暫時退役。柯克則因其卓越功績晉升為將官,並轉擔任星際艦隊行動主管一職,儘管這會使他離開星際艦隊一線和自己的老婆(指進取號),而他個人對此感到非常不情願。

所有進取號艦長的共性:打死不願升將官,坐辦公室哪有開星艦四處跑快樂

————————————

聯邦星艦進取號(USS Enterprise)(改裝後)

  • 舷號:NCC-1701
  • 艦體尺寸:長305米,寬141米,高71米,21層甲板
  • 艦級:憲法級改(Constitution-Class Refit),或名進取亞級(Enterprise Sub-class )
  • 艦種:星艦級一等重型巡洋艦(Starship-Class Class-I Heavy Cruiser)
  • 艦長
    • 威爾·德克爾上校(Cpt. Will Decker)(2271年)
    • 詹姆斯·T·柯克上將(Adm. James Tiberius Kirk)(2271年-2277年)
    • 史波克上校(Captain Spock)(2277年-2284年)
    • 詹姆斯·T·柯克上將(Adm. James Tiberius Kirk)(2285年)
  • 武裝:9個雙聯裝相位炮發射極, 2具光子魚雷發射管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一說21萬噸,一說110萬噸
  • 定員:430人
  • 航速:(原初科克倫層級)
    • 最大巡航速度:曲速8
    • 最大設計速度:曲速9
  • 改造地點:三藩市星際艦隊船塢
  • 恢復現役時間:2271年
  • 除役時間:2285年
  • 除役原因:在創世星(Genesis Planet)自毀

在羅伯特·阿普利爾完成憲法級星艦的設計時,他原本預期這級星艦隻有不少於18年的一線服役壽命。但在服役的憲法級星艦都陸續達到這一使用壽命之後,等待它們的並不是退役,而是一次徹底的大修和現代化升級——說是「大修」可能有些委婉了,因為從實質上來說,這一改裝工程相當於將全船除了主龍骨之外的所有部分全部再造一遍。飛船的重新設計和實際改造工作由已經在進取號上的工作中獲得星際艦隊的「奇蹟工匠」美譽的進取號輪機長斯科特中校領導,而剛剛完成歷史性五年任務返航的進取號則被指定為首艘進行改建的飛船。

「你不會每次都把預計的工作時間乘以四然後再告訴我吧斯科特先生?」「那是當然了,不然艦長您以為我怎麼得到『奇蹟工匠』這個名頭的?」

進取號的改建工作由威爾·德克爾上校監管,歷時18個月。在此期間,星艦除了主艦體(碟部)和輪機艦體主龍骨之外的所有船體部件都被拆解,重新鋪設了船內管線和內部艙室裝修,更換和安裝了許多新的子系統,鋪設了新的外部船殼板。星艦的亞光速(脈衝)和超光速(曲速)推進系統也被更換為新型號,新曲速核心和引擎都被完全更換,新的方形曲速引擎艙設置於後掠曲速桁架上。武器系統和傳感器系統的佈局也進行了調整,相位炮改為佈置在船殼表面的發射極,並與曲速核心供能管路直接連接;光子魚雷發射管則從碟部下方移動到碟身連接頸的整流罩內。機庫載機能力加強,並在艦體各處按照實際使用經驗增設了數量眾多的對接口、艙門和氣閘艙以利於人員和物資出入。此外,還換上了一個新的、界面更加先進且人機功效更優的主艦橋模塊。改裝之後的星艦整體尺寸稍微放大一圈(奇怪的是,甲板層數反而少了兩層),外形更加光滑流暢,性能也大有提升。由於進取號是第一艘接受並完成改裝的憲法級星艦,改裝之後的憲法級星艦技術狀態也由此按照以首艦命名的規律被命名為進取亞級或進取型。

改造完成的進取號原定於2272年重新投入現役,但在2271年底時,一團被稱為「威者」(V'Ger)、規模足有太陽系大小的能量雲團直衝太陽系而來,並在沿途「消滅」了三艘克林貢柯廷伽級戰列巡洋艦和聯邦埃普西隆9號監聽站。此時唯一可起航執行攔截和調查任務的星艦隻剩下進取號未解之謎:為什麼明明是太陽系卻只有一條在船塢里改裝的星艦可以出動別問,問就進取號主角永遠離威脅最近,因此進取號不得不在改裝和舾裝工作尚未徹底完成的情況下立即重新起航。由於此次任務事關重大,原進取號的高級軍官團隊被重新召回,已經成為星際艦隊行動主管的柯克也暫時重新接管進取號,而改建工作主管、原定的改建後艦長德克爾上校則被降為大副。

威者事件經過

由於進取號的改建工作尚未徹底完成,因此星艦不得不在航行過程中進行系統調試,包括新的曲速推進系統。此時柯克的指揮出了岔子,由於還按過去指揮未改裝的憲法級星艦的方式來指揮星艦進行曲速航行,結果進取號在離開太陽系後加速進入曲速的過程中,還未突破光障,曲速引擎便出現了物質-反物質混合不穩,由此產生的能量波動導致曲速場破裂扭曲而在星艦前方形成了一個人造蟲洞,並使星艦久久不能突破光障,長時間在高亞光速飛行而承受了強烈的潮汐力和時間膨脹效應影響。航路上的小行星也被拖入曲速場中並擋在進取號前方,為了避撞柯克立即下令發射相位炮摧毀小行星,但他忘記了改裝後的憲法級星艦相位炮直接從曲速核心供能,而此時由於曲速核心不穩定,相位炮的供能管線已被自動切斷以維持主系統運作。意識到這一點的德克爾立即緊急越權接管指揮,發射光子魚雷擊毀了小行星。爆炸同時也驅散了扭曲曲速場,使星艦退回常規亞光速狀態。

意識到現在的進取號已經和改裝前在技術細節上迥乎不同,而自己盲目按經驗行事反而容易造成災難後果之後,柯克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不再認為進取號是「自己的船」,並將更多的指揮權交給了對星艦技術細節更熟悉的德克爾。

在撥開層層謎團之後,柯克等人驚訝地發現威者的真身是NASA發射於1977年的旅行者號(Voyager)探測器,在宇宙中長時間飛行之後,被一個外星機械文明捕獲。「威者」(V'Ger)之名是改造其的機械文明據教主半開玩笑地表示,這個文明就是博格——造化何等弄人代起,因為他們發現旅行者號時,NASA安裝在其上的合金銘牌「VOYAGER」已經被嚴重磨損,只剩下「V G E R」四個字母可辨。他們在對旅行者號進行分析後,得知了人類製造它的目的——「探測並記錄沿途一切所見到的事物,然後將它們傳回給自己的製造者」,於是按照這一目的對旅行者號進行了改造,變成了如今的龐大造物。而那些被「消失」的物體,實際上是被旅行者號「記錄」了下來,以待帶回給自己的創造者——人類。第 一 次 博 格 入 侵

但在長期的航行之後,經過改造的旅行者號也發展出了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機械生命的自己的自主思維,它開始思考自己在人類最初賦予的使命之外是否還有更多的存在意義,因此它選擇了折返地球以找到自己的創造者人類,並渴望與之融合來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德克爾自願成為了「犧牲」品,與之前接觸時被旅行者號「消失」的領航員伊利婭上尉一起,融合成為旅行者號的一部分。在終於得到了與自己的創造者融合與互相理解的機會之後,旅行者號滿意地離開了地球,繼續它的漫漫航程。

在威者事件之後,德克爾和伊利婭被列為「在任務中失蹤」。由此,柯克得以繼續指揮進取號,將其作為自己的常駐旗艦。在駐進取號上完成了又一個五年任務後,2276年,柯克回到地球短暫休假騎馬釣凱子,而進取號則交由史波克指揮,並轉到星際艦隊學院作為學員訓練艦。

2284年,柯克結束休假回到艦隊「算了吧,女人哪有星艦有意思」,並作為星艦學院學員的實習監管——雖然他選擇這個位置只是為了能登上自己的老座艦,並看看自己的老朋友們。次年,柯克接到通知,瑞古拉一號實驗室出了情況,希望他前去調查。在史波克的執意下,柯克重新接管了進取號,並指揮其前往瑞古拉一號空間站。

但這是一個陷阱。其時瑞古拉一號站在柯克的前妻卡羅爾·馬庫斯和柯克的兒子大衛·馬庫斯領導下,正在試驗一種被稱為「創世裝置」(Genesis Device)的設備。這種設備可將一顆行星——某些情況下甚至不必是行星,一團足夠密集的星雲、塵埃團或小行星帶也可以——從亞原子層面完全重構,使其逐漸演化為類地行星,但顯然這種重構是以毀滅原有天體為代價的,並且會產生波及範圍巨大的強烈能量釋放。為此,契訶夫正隨聯邦星艦信望號(NCC-1864 USS Reliant,米蘭達級星艦)一起,在附近尋找沒有生命的行星,以為這種設備的試驗尋找合適的試驗場。他們到達了Ceti Alpha星系,知道可汗等人在Ceti Alpha 5號行星上,因此選擇前往看起來完全不宜居的Ceti Alpha 6號。

然而,在行星軌道上他們發現了不應該出現的微弱能量讀數,而着陸之後的景象讓他們錯愕不已——可汗站在他們面前。原來這裏才是Ceti Alpha 5號——如前所述,Ceti Alpha 6號行星爆炸了,並將Ceti Alpha 5號推到了原來Ceti Alpha 6號的軌道上,變成了不宜居行星。可汗認為這一定是柯克對他的報復,他對此惱火不已,迫切希望向柯克復仇,為此立即用Ceti星系的寄生鰻控制了契訶夫,並帶領着他的人奪取了信望號的控制權。隨後他讓契訶夫向瑞古拉一號發出通知,謊稱柯克要求接管創世裝置,並讓他們立即將創世裝置交給信望號。卡羅爾對自己的渣男前任又跑來插手非常不爽,於是一通電話打到星際艦隊司令部興師問罪,柯克也一頭霧水,只能指揮進取號儘快前往瑞古拉一號。

在接近瑞古拉一號時,柯克遭到了此時處於可汗指揮下的信望號的伏擊,可汗的第一輪攻擊精準地擊中了進取號的主輪機艙,導致曲速核心緊急停堆並癱瘓了進取號的大部分主要系統。確信自己處於絕對優勢的可汗要求柯克立即投降,柯克一邊談判嘴炮拖延時間,一邊秘密發送人工遙控代碼給信望號,降下了信望號的護盾,進取號隨即藉機反擊,同樣癱瘓了信望號的主能源系統,由此暫時逼退了可汗。暫時無法恢復主動力的進取號隨後以亞光速抵達瑞古拉一號。

在與惱火的大衛和卡羅爾會合併解釋清楚一切,同時解救了被寄生的契訶夫等人之後,柯克重新回到進取號上,並指揮進取號離開。由於在之前史波克虛晃一槍,在通訊中將進取號恢復行動能力需要的維修時間由實際的兩小時謊稱柯克:「瓦肯人從不說謊,你怎麼說謊了?」史波克:「書上說危急情況下人會感到度日如年,我只是照着書上說的誇大其詞而已。」為兩天,監聽通訊的可汗本以為可將進取號連同柯克再次逮個正着,沒想到卻撲了個空。

知道可汗作為強化人一直以自己的智力和謀略自傲,柯克認為可汗此時想必正因被自己擺了一道而大為惱火,於是決定用激將法釣可汗上鈎。柯克刻意將進取號駛到可汗能夠看到的位置,引誘他前來追擊,並將可汗帶入附近的穆塔拉星雲。由於星雲內密集的帶電粒子和離子會干擾傳感器工作,可汗在追着進取號進入星雲後隨即迷失了方向。憑藉對可汗思維的理解,柯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他腦海中仍然保留着人類還主要在地球上活動時的平面思維模式,並利用這一點指揮進取號做出了複雜的三維機動,在不知不覺間繞到了信望號的後方,隨即開火將其重創,可汗也在攻擊中重傷。

意識到自己的復仇計劃失敗,可汗掙扎着爬到了創世裝置邊將其啟動,試圖與柯克同歸於盡。意識到這一點的史波克違抗命令只身前往輪機艙,進入了充斥着致命劑量輻射的反應堆艙並強行重新接通了能源供應,使進取號得以重新進入曲速逃離創世裝置的爆炸,但他自己卻因受到致死劑量的輻射而不幸去世。

柯克隨後為史波克舉行了葬禮,並按照海軍傳統將史波克的遺體裝進魚雷里,發射進入太空。創世裝置的爆炸將穆塔拉星雲轉變成了一顆新的行星——創世星,載着史波克遺體的魚雷最後着陸在創世星上。

失去了史波克的柯克落寞地指揮嚴重受損的進取號返回了地球。然而在回到地球後,他驚訝的發現,史波克在前往輪機艙救援之前,將自己的意識,或者說靈魂,通過瓦肯人的心靈融合能力寄托在了麥考伊醫生身上。因此他希望儘快修復進取號並返回創世星,找到史波克的遺體,這樣他或許有復活的可能性。他在酒吧里和星際艦隊司令莫羅上將一塊喝酒的時候,向對方提出了這個要求。然而莫羅上將表示,進取號將不會被修復——實際上,她將退役。「進取號已經40歲了,吉姆(柯克的暱稱)。我們覺得她的時代是時候結束了。」莫羅上將隨後進一步補充道,創世星現在是禁區,除了特許的科考飛船之外,沒人能夠前往。

柯克不願放棄,既然「正常」的手段不能實現,那麼他只有冒險一搏了。於是,他與自己的老朋友們,原進取號高級軍官一起,偷走了進取號並前往創世星。莫羅立即讓新晉超曲速試驗艦精進號(NX-2000 USS Excelsior)出動攔截進取號,結果因斯科特對精進號推進計算機動了手腳,超曲速引擎未能啟動而攔截未成。

然而在到達創世星時,柯克驚訝地發現克林貢人捷足先登——創世裝置的情報泄露了,而克林貢人將此視為一種潛在的強力武器,因此不惜代價也要奪取它。在衝突中,大衛不幸被克林貢人殺死,痛失愛子的柯克心灰意冷。為了避免讓進取號落入敵手,他設計將克林貢人引誘到進取號上,然後撤離到創世星地表,並啟動自毀,讓進取號與克林貢人同歸於盡。隨着進取號的殘骸划過創世星的大氣層,一代傳奇就這樣化作一顆流星消逝。

————————————

聯邦星艦進取號-A(USS Enterprise-A)/原聯邦星艦約克城號(USS Yorktown)

以下內容部分結合官方小說設定

  • 舷號:NCC-1717(改造前)/NCC-1701-A(改造後)
  • 艦體尺寸:長305米,寬141米,高71米,21層甲板
  • 艦級:憲法級改(Constitution-Class Refit),或名進取亞級(Enterprise Sub-class )
  • 艦種:星艦級一等重型巡洋艦(Starship-Class Class-I Heavy Cruiser)
  • 艦長:詹姆斯·T·柯克上將(Adm. James Tiberius Kirk)
  • 武裝:18個雙聯裝相位炮發射極, 2具光子魚雷發射管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一說21萬噸,一說110萬噸
  • 定員:430人
  • 航速:(原初科克倫層級)
    • 最大巡航速度:曲速8
    • 最大設計速度:曲速9
  • 建造/改裝地點:三藩市星際艦隊船塢
  • 服役時間:初次服役不明,改造後恢復服役時間2287年
  • 除役時間:2293年
  • 除役原因:基度瑪條約規定裁軍

聯邦星艦約克城號原是憲法級第二批次所建造的14艘星艦中的一艘,並隨進取號之後同樣在23世紀70-80年代被改裝為憲法改規格。2285年,一艘不明探測器接近地球,在航行途中,這艘探測器發出強烈的信號發射,壓制和擾亂了周圍所有飛船和能源設施的能量供給,包括在其附近的約克城號。約克城號因此失去了所有主能源系統,時任艦長喬爾·蘭道夫上校在求救通訊中表示他們已經不得不在船外架設一塊緊急備用的太陽能電池板來確保至少能有最基本的電力供應給維生系統。

此時,在從創世星上救回了因創世星的創世效應而復活的史波克,並在瓦肯星將其的意識與軀體重新融合後,柯克等人駕駛着被他們設計奪取的克林貢猛禽艦賞金號正在返回地球。然而在途中,他們收到了聯邦總統的緊急通知:探測器已經到達地球,它的能量發射壓制了全球的能源供應,並且開始使用某種能量束照射地球的海洋,並因此引發了全球性的大風暴。所有嘗試溝通的手段都沒有回應,除非找到能使探測器停止其行為的方法,否則地球很快將在暴風雨中陷入一片死寂。總統告知所有飛船立即避開地球,以免因探測器的壓制干擾而陷入與太陽系內其他船舶一樣失去動力的下場。

柯克等人接收並分析了探測器發射的信號,驚訝地發現它是座頭鯨的鯨歌,而座頭鯨在22世紀末已經因人類的濫捕濫殺而滅絕。由此柯克決定冒險,利用之前在進取號上掌握的方式,藉助太陽的引力井引發時空扭曲,回到座頭鯨仍存在的20世紀,帶回幾隻座頭鯨並將它們投入地球海洋,希望聽到座頭鯨回應的探測器會因此而停止它的行為。他們最終成功了,在將兩頭座頭鯨帶回到地球上之後,聽到了座頭鯨回復的探測器結束了信號發射,調頭離開了。

在挽救了這次危機之後不久,柯克等人因其盜走進取號並前往創世星、乃至蓄意破壞聯邦財產(指斯科特破壞精進號推進控制計算機和柯克自毀進取號)的行為而受到了聯邦法庭的指控,同時也因設計殺死克林貢人而收到了克林貢方面的外交抗議和指控,但隨後因為記錄證明是克林貢人動手在先,因此克林貢方面的指控被駁回。作為法官親自出庭宣判的聯邦總統隨後宣佈,由於柯克等人拯救了地球,他們的所有指控和處罰均被撤銷,除了一項——將柯克由少將降回上校,並重新擔任星艦的艦長。如此耀眼的主角光環而將取代被毀的進取號成為柯克新座艦的,便是因探測器影響而受到損壞,正好在船塢中大修的聯邦星艦約克城號——現在它將被重新命名為聯邦星艦進取號A,並擁有NCC-1701-A的新舷號。看到新艦的柯克百感交集:「朋友們,我們回家了。」

蘭道夫:我船呢?我千辛萬苦才開回來這麼大一艘船呢?

註:正史中並沒有任何文字直接提及進取號A便是原來的約克城號,但教主曾在寫作劇本時明確提及這一點,理由是星際艦隊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造好一艘新的憲法級星艦作為柯克的新旗艦,因此找一艘正在維修中的現役星艦並重新改裝成新的進取號會是合乎情理的選擇。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可能2285年進取號決定退役時,聯邦就已經同時開建了進取號A,因此時間上尚且說得通。此外,雖然在VOY中,杜沃克的父親在約克城號已經變為進取號A的2293年曾在聯邦星艦約克城號上服役,但在一部分劇本中則明確提及,杜沃克之父所服役的是在原約克城號更名為進取號A之後建造的另一艘新的聯邦星艦約克城號,因此二者並不衝突。

不過儘管如此,斯科特對於這艘並非經由他之手改造調教的憲法級星艦非常不爽「聯邦星艦進取號A試航報告,我覺得這船是猴子造的,有一半的艙門都關不上,然後你猜猜誰要來給它們擦屁股?當然是老子!奇蹟工匠,我奇nmlgb」,而同樣重演了最初進取號的是,進取號A也不得不在還未完成復航前的全部準備工作的情況下匆忙起航並將正在作死徒手攀岩的柯克和作為領航員卻在定向越野時迷路了的蘇魯和契訶夫等人從度假生涯中不情願地叫了回來,因為史波克的同父異母兄弟塞波克、一名瓦肯宗教改革者綁架了尼姆布斯三世行星上的聯邦、克林貢和羅慕倫大使,並要求一艘星艦,讓他能夠到達向銀河系中心的方向,以見到「上帝」。最終,進取號A在塞波克的指令下抵達了那裏,但在那裏的並非所謂的「上帝」,而是假借其名義試圖找到一艘飛船來離開自己被禁錮之地的某個邪惡能量生命。在意識到這點後,塞波犧牲自己與其同歸於盡,進取號A隨後返航。

以上內容為ST5劇情,由於本片由柯克演員威廉·夏特納執導,而我們的夏大雷不知道是喝高了還是怎麼的寫出了一部除了開頭自己和其他老朋友的度假生活之外奇爛無比的劇本,導致本片劇情大崩壞票房大跳水,有營養能概括的劇情也就是上面寫出來的這幾行字了……

進取號A的服役生涯並不太長。2293年,由於克林貢首星的月球普拉克斯因礦物開採事故而發生爆炸,克林貢帝國元氣大傷,由此決定與聯邦談判並簽訂基度瑪條約,結束敵對狀態並轉入合作以協助自己渡過難關,而條約中代表結束敵對狀態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裁軍——聯邦裁撤一部分主力艦隊,而克林貢則停止使用其隱身裝置。而進取號A,作為最著名的旗艦,則非常不幸在被裁撤之列。然而更先進和更強的米蘭達級和精進級星艦倒是一個沒裁,精進號還順利從原型艦轉成了服役型號,果然深得人類傳統腹黑藝能的精髓

然而似乎是要為這個傳奇的名字再最後搏一把榮譽,進取號A的退役前最後一次任務並未那麼一帆風順。柯克被分配到的任務是護衛克林貢總理戈爾孔前往地球參加談判,而他對此非常不滿——畢竟是克林貢人殺死了他的兒子、逼迫他自毀了進取號,他對此耿耿於懷,並表示絕不原諒克林貢人。自己就要在三個月後隨進取號一同退役,他不想再為這種事情而讓自己的服役生涯最後一次任務畫下一個不快的句號。

諷刺的是,如他所願,很快柯克就發現事情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聯邦和克林貢都有人不希望聯邦與克林貢達成同盟,因此他們刺殺了戈爾孔總理,並暗中栽贓陷害柯克和進取號。在一番曲折的鬥爭,並為此一度受到克林貢的有罪指控之後,柯克最終挫敗了這場陰謀,並及時趕到基度瑪條約的簽署會場,將一切昭告天下。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認識到了一件事:既然作為兩個曾經敵對的文明的聯邦和克林貢可以冰釋前嫌握手言和,那麼他個人對克林貢的恩怨又何嘗不是呢?在儀式結束之後,柯克回到了進取號A上,面對着熟悉的艦橋,想到這將是自己退役前的最後一次指揮星艦起航,他不禁百感交集。當蘇魯詢問他接下來該去往何處時,他信馬由韁道:「左手邊第二顆恆星,然後一路前行直到天明。」

隨着進取號A的退役,柯克和他所指揮的進取號的時代也由此畫下了一個或許有些遺憾,但總歸而言仍然算是圓滿的句號。而進取號之名,很快就將交給新一代的飛船,和新一代的艦長,並繼續傳承下去。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不甘寂寞的進取號A

根據一部分官方小說的設定,在退役之後,約克城號/進取號A被改成了原進取號的狀態,並送到178號星站作為博物館艦保存。而在2371年,斯科特為了救援被羅慕倫人扣為人質的史波克,再次發揚了傳 統 藝 能,將進取號A從博物館裏開走了,並裝上了同樣在博物館裏作為展品的隱身裝置以潛入中立區。最終他們在進取號D的援助下成功救回了史波克。

而在我們的柯流氓夏大雷寫的另一部作品中,進取號A則同樣在178星站作為博物館艦,並在一次應對羅慕倫的入侵行動中被緊急啟封應戰超 級 戰 艦,在戰鬥中被摧毀……

夏大雷我求求你了,就算你不愛惜你自己的飛船,好歹也看在這是聯邦文物的份上下手別那麼狠啊

ST5劇組:小 心 夏 大 雷

————————————

聯邦星艦進取號-B(USS Enterprise-B)

注意,以下資料大部分為非正史出現或半官方設定

  • 舷號:NCC-1701-B
  • 艦體尺寸:長469米,寬184米,高78米,29層甲板[5]
  • 艦級:精進級改(Excelsior-Class Refit)
  • 艦種:重型巡洋艦/探索艦
  • 艦長
    • 約翰·哈里曼上校(Cpt. John Harriman)(2293年)
    • 威廉·喬治上校(Cpt. William George)(2293年-2298年)
    • 約翰·哈里曼上校(Cpt. John Harriman)(2298年-2311年)
    • 迪莫拉·蘇魯上校(Cpt. Demora Sulu)(2311年-2320年代早期)
    • 小托馬斯·約翰遜上校(Cpt. Thomas Johnson Jr.)(2320年代早期-2329)
  • 武裝:10門8型雙相位炮發射極, 6門8型單相位炮發射極,6組魚雷發射管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235萬噸
  • 定員:750人
  • 航速:已知最高航速介於曲速9到9.5(奧田層級)[6]
  • 建造地點:心宿二星際艦隊船塢
  • 服役時間:2293年
  • 除役時間:2329年
  • 除役原因:失蹤
  • 其它特殊裝備等到下周二才能裝上

精進級首艦精進號(NX-2000 USS Excelsior)原是聯邦的超曲速技術試驗艦,於2284年服役。其超曲速引擎測試計劃被稱為「偉大實驗」(The Great Experiment)。這個稱呼原本是在21世紀用於形容人類的第一次太陽系外殖民的,由此可看出星際艦隊對本艦所試驗新技術的厚望。然而,精進號的試驗並不成功,原型超曲速引擎的測試結果被證明表現平平,更有甚者,在需要她表現其性能去追擊被柯克等人盜走的進取號「紅色警戒!艦長速到艦橋!」「這裏是艦長,為什麼在太空港里也能有紅色警戒?」「長官,有人在偷進取號!」「???」的時候,精進號因為主推進計算機被曾擔任其改裝工程師的斯科特故意破壞「越是複雜的水管越容易堵」導致死機而癱瘓,大出洋相。

斯科特對作為試驗艦尚不成熟的精進號看法也非常刻薄,在2285年進取號回到太空港時,第一眼看到精進號的他的評價是:「照這麼說,我奶奶要是四條腿上裝輪子豈不也能是輛車?」而在接管進取號A之前,尚未得知分配給柯克的新艦是什麼船時,蘇魯曾表示他想要精進號,斯科特的回應則是「哦我的老天,你幹嘛老想着那一桶子爛螺栓?」當然,蘇魯最終還是在ST6里如願以償當上了精進號的艦長

雖然超曲速引擎試驗並不成功並最終於2287年下馬,但作為試驗艦、基於斯科特在憲法級改裝工程經驗上設計的精進號船體卻被認為有着出色的拓展潛力和任務彈性,因此在實驗失敗後並沒有被廢棄扔進星艦墳場,而是決定改裝常規曲速引擎後作為普通星艦服役。由於精進號的試驗失敗事件影響,將其改為實用服役型號的決定一度在聯邦內部引起爭議,但精進號畢竟不小,這麼大一艘新船直接報廢未免過於可惜,而改裝從經濟效益上來說確實值得一試。精進號為此在船塢里從2287年趴窩到2290年以進行改裝,並交由蘇魯擔任艦長,隨後執行了一個三年科考任務。

很快精進號便用實際表現證明了將其改裝以實用化的決定是正確的。實際上,精進級很快因其艦體設計帶來的出色任務彈性成為星際艦隊多年的中流砥柱壯丁,先後有數百艘精進級星艦下水服役,整個型號的壽命周期長達一個世紀以上。直到24世紀末25世紀初,仍有數量眾多的精進級活躍在艦隊中。

在2293年,當進取號A被安排退役時,星際艦隊最終選定了精進級成為下一艘進取號——聯邦星艦進取號B,並為改善其性能而在一些構型和技術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升級,包括碟部追加兩台脈衝引擎以提高機動性或許是由於船體過長,精進級在許多星際迷航相關的遊戲裏都以亞光速敏捷性不佳、轉向吃力而聞名,並拓寬了工程艦體腹部、偏導儀周圍的設備艙和貨艙空間來容納更多的儀器設備和物資。此外,曲速引擎的設計也進行了調整。在一部分資料中,本艦與憲法改同樣,按照以首艦命名的規律被稱為進取亞型或進取型。

進取號B建造於心宿二造船廠,由約翰·哈里曼上校督造,他後來成為本艦首任艦長。儘管哈里曼在星艦上度過了他的大多數童年時光,以至於在進入星艦學院就讀後一度不適應行星生活,但在實際的星艦操作方面,他的經驗實際上非常缺乏,這使他在開始其艦長生涯時走了好一段彎路。進取號B在進取號A正式退役三個月後,也即2293年晚些時候,在三藩市艦隊船塢舉行了擲瓶禮,從而正式宣告服役——但實際上此時的進取號B還遠不能算是完備,包括牽引光束髮射器、光雷發射管和相位炮等系統還需留待下周二才能上艦安裝進取號B的著名梗:萬物皆要等到下周二,船員也未配齊。不過因為預定的首航僅計劃在太陽系內從地球到冥王星軌道以亞光速來回飛一圈,因此哈里曼艦長覺得就算沒帶這些特種裝備出航也應該問題不大。

作為新進取號起航儀式的一部分,以柯克為首的上一代進取號指揮團隊也被邀請參加進取號B的首航儀式雖然某種程度上更引人注目的是擠滿了艦橋和會議室的記者,讓柯克等人不堪其擾。柯克等人驚喜地發現擔任進取號B舵手一職的是蘇魯的女兒迪莫拉·蘇魯,不禁感嘆「沒有蘇魯掌舵的進取號果然不能叫進取號啊」。

進取號C/D/E:你再罵?

隨後,進取號順利駛離地球軌道,開始其首航。然而就在起航後不久,進取號B收到了兩艘沃芬級運輸船的求救信號,稱他們陷入一股未知能量帶的引力扭曲而無法脫困。由於進取號B並未裝備完全,哈里曼艦長原本決定將緊急情況上報後繼續航行,但很快發現在附近並沒有其他飛船能及時趕到進取號專屬主角被動技能再次發動,於是只能決定冒險前往救援,並啟用原本並未計劃在首航中使用的曲速引擎。

在趕到現場後,由於進取號並未裝備完全,無法使用牽引光束將兩艘船牽引脫困,哈里曼艦長只能嘗試使用本艦曲速場拓展範圍來包住兩艘遇險飛船以起到保護作用,但由於能量帶的干擾而未能起效。在這種情況下,哈里曼艦長不得不向柯克求援,後者立即決定先將進取號接近到傳送機可用範圍以將人員以傳送上艦的方式救出,然後再作打算。雖然這一舉措部分成功,但在兩艦因能量帶的引力扭曲而解體之前,進取號只來得及救出約400人中的47人。而這一舉措也令進取號本艦陷入能量帶的異常引力場中無法擺脫,為了擺脫能量帶的吸引,斯科特提出使用光子魚雷的爆炸打散能量帶,但進取號同樣尚未裝備魚雷發射管。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斯科特再度想出辦法,提出對偏導儀中繼器進行改線以使偏導儀可以產生共振爆發來實現類似的能量衝擊效果,但這需要對偏導儀中繼器進行現場改裝。哈里曼艦長自告奮勇動身前往,但柯克稍作思索,覺得機會還是應該留給年輕人,於是叫住了哈里曼,讓他留在艦橋指揮,自己則動身前往。雖然這一嘗試成功了,但當進取號加速脫離時,被能量帶放電電弧擊中船體,並擊穿了船殼造成減壓——不幸的是,船體破裂位置恰好位於柯克所在區域。柯克在這次事故中失蹤,並被推定為犧牲,哈里曼艦長也因此而備受質疑。

以上劇情出現在正史電影ST7中,而進取號B後來的歷史則尚未有任何正史提及。在官方小說及設定集中,進取號B的歷史則已經被填充完整。

進取號B的歷史(主要來自由編劇撰寫的系列小說《廢墟中的蛇》)

哈里曼艦長在進取號返回太空港並完成修復之後便被調離,進取號則交給了威廉·喬治上校指揮。在喬治艦長的指揮下,進取號在古拉米星區以外執行科考工作,期間測繪了142個未知星系的星圖並與17個文明進行了第一次接觸。此時聯邦和羅慕倫帝國的關係再度陷入緊張,進取號也因此逐漸開始在雙方的對峙中扮演重要角色,乃至成為前線的一部分。

由於在星艦學院期間對羅慕倫人的研究,哈里曼因其對羅慕倫人的深入了解而在2298年重新接管進取號B,並以本艦為基地策劃和進行了一系列對羅慕倫的秘密行動,其中包括多次以度假為名義從事對羅慕倫人的間諜和情報行動,尤其是在2303年與迪莫拉一起以休假的名義偷偷潛入羅慕倫領空監視羅慕倫隱身裝置的使用數日,以及最為關鍵的托米德事件——2311年,哈里曼上校與聯邦31區特工配合,潛入羅慕倫內部,奪取了羅慕倫一名激進主義者沃卡爾上將的戰鳥托米德號,然後控制其駛往聯邦領空內的狐步舞星區以造成沃卡爾昭和獨走試圖入侵聯邦的假象,並故意讓托米德號在曲速中撞向了一顆小行星。由於羅慕倫飛船採用量子奇點核心(也就是人工黑洞)作為動力源,因此在撞上小行星後產生了強烈的引力波暴,由此摧毀了大範圍內的數十個小行星站點和一艘聯邦星艦阿伽門農號。隨後,哈里曼等人成功撤離到「恰好」在這一星區等待的進取號上,並搭乘進取號逃離。這次行動是哈里曼一手策劃的,以他對羅慕倫人的了解,他認為沃卡爾作為羅慕倫軍方中最為激進者是向聯邦挑起戰爭最堅定的支持者,因此選擇他作為下手對象將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懷疑。

在此之前,阿伽門農號和這一星區所有站點內的人員已陸續被全部輪換調離,並在其上安裝了偽造的生命信號發射器,而在編制上「輪換」到來的則是這段時間內在聯邦內部因常規事故或其他意外而死亡並被暫時掩蓋的星際艦隊軍官記錄,由此製造出這一星區有數千名星際艦隊軍官,並在這場「災難」中受到波及的假象。聯邦藉此向羅慕倫人提出抗議,再加上原本中立的克林貢人在這次事件之後也選擇站在聯邦這一邊,最終逼迫羅慕倫人從邊境撤退。[7]進取號B的這次秘密行動最終使得羅慕倫和聯邦在兩個月後於阿傑隆星系4號行星簽訂了阿傑隆條約,羅慕倫從邊境撤軍並重新規劃聯邦和羅慕倫邊境的中立區,代價則是聯邦禁止發展隱身技術。

完成這次行動之後,哈里曼升職為上將並離開了進取號回老家結婚干髒活總得拿點回報,不寒磣,迪莫拉則升任進取號的新艦長。進取號重新回到了和平探索活動中來,在2313年進行了對瓦肯古代遺址德布呂納遺蹟的兩年科考行動,並於2318-19年測繪了Tzenkethi聯盟附近無人認領的星域。24世紀20年代初,進取號轉由小托馬斯·約翰遜上校指揮,並因貝久和卡達西的衝突而再度回到了衝突一線,在2328年卡達西入侵和佔領貝久首星之後對貝久難民提供了援助和疏散安置。

卡達西入侵貝久的次年,進取號再次回到深空探測任務中來。但不久星際艦隊司令部收到最後一條通訊,稱船員遭遇了傳染病疫情,隨後進取號宣告失蹤。

————————————

聯邦星艦進取號-C(USS Enterprise-C)

部分結合STO等半官方作品設定

  • 舷號:NCC-1701-C
  • 艦體尺寸:長525米,寬283米,高101米,33層甲板[8]
  • 艦級:大使級(Ambassador-Class)Mk.2型
  • 艦種:特使艦/探索艦/重型巡洋艦
  • 艦長:拉徹爾·加勒特上校(Cpt. Rachel Garrett)
  • 武裝:10條9型相位陣列, 2組魚雷發射管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371萬噸
  • 定員:一說320人,一說530人
  • 航速:(奧田層級)
    • 常規巡航速度:曲速5
    • 最高巡航速度:曲速7(一說曲速8.4)
    • 最大速度:曲速9.85
  • 建造地點:火星烏托邦軌道艦隊船塢
  • 服役時間:2332年
  • 除役時間:2344年
  • 除役原因:在納倫德拉III星(Narendra III)之戰中被羅慕倫人擊沉

大使級星艦是聯邦於23世紀初設計的一型新型主力艦,想定是取代當時已經艦齡頗高的星座級和一部分在前線服役的早期精進級星艦,成為星際艦隊在24世紀前半葉新的前線巡洋艦。作為計劃中的新主力艦,本級艦中毫無疑問也有一艘星艦接過失蹤的進取號B,被命名為聯邦星艦進取號C。

ST半官方遊戲《星際迷航在線(Star Trek Online/STO)》中對大使級發展史的設定

大使級原型艦大使號(NX-10521 USS Ambassador)於2319年在赫拉斯彭特(Helaspont)星站進行了其備受期待的首航,但這次首航以災難性收場——為了成為超越精進級的新時代主力艦,大使號在設計時使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高性能的艦載航電設備,並配備了一套極為強勁的動力系統來獲得出色的機動性和為大量先進船載系統供電。然而,大使號的船載電等離子體系統(EPS)能源管線無法在高功率推進輸出和大量高性能船載系統的負載下可靠運作,因此在首航中出現了極其嚴重的系統過載和失控包括但不限於:脈衝引擎卡死在全功率以高加速度一頭對着小行星帶沖了過去、偏導儀在緊急功率下運作時引力場強度過高以至於產生了人造黑洞、應急力場啟動後把人彈飛了出去等,險些導致原型艦失控墜毀。

更不幸的是,烏托邦船廠的項目相關負責人在聽聞原型艦的么蛾子之後立即提桶跑路,因此星際艦隊不得不調來新的設計團隊來想法解決大使級星艦所面臨的問題。而解決方案是一次不亞於重新設計的改造——先進航電設備被大幅降級以降低所需的功率需求,同時適當削弱了嚴重動力過剩的推進系統,因此重新設計了整個工程艦體,相比原型艦大使號小了一大圈。碟部和曲速引擎則基本未作改動,但船體結構也做了一定簡化以提高穩定性和生產性。由此誕生的星艦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使級星艦的基本構造,並正式被命名為大使級(在某些情況下也被稱為大使級Mk.2),而大使號原型艦的設計則以其方案的最初提出者普羅伯特上將命名為普羅伯特級或大使級Mk.1,後來則因為進取號C的著名事件也被命名為納倫德拉級。

大使級Mk.1實際上就是機設畫師普羅伯特最初提出的大使級設計方案,但因為看起來過於先進且模型製作難度過高而被否決,並做了一個更為簡化的修改稿,也就是現在出現在正史中的大使級。STO對大使級研發歷史的設定某種程度上是按照劇組在設定大使級時的實際修改過程編寫的。此外,525米這一尺寸實際上也是普羅伯特最初為初稿設定的尺寸,考慮到修改稿大幅縮小了工程艦體並因此縮短了全長,似乎實際上大使級Mk.2及之後型號的星艦,其長度更有可能是前文提到的478米——這一數字來自最終完成的拍攝用模型的等比例換算。

大使級Mk.2保留了前型由於強勁動力系統而獲得的優秀機動性,並且不再會出現由於動力過剩而衝過頭或者燒壞引擎的大慘事。經過適當簡化修改的船體也擁有更為出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為了平衡推進系統的動力過剩,為船殼加裝了額外的強化裝甲作為配重,這使大使級Mk.2同時擁有出色的機動性和防禦能力。然而代價則是,Mk.2型的大部分船載系統都被大幅降級或削弱以降低功率消耗,導致本型號雖然機動性和防禦力優秀,卻嚴重缺乏火力和探測能力,以及其他船載有效載荷系統的操作能力,因而被稱為「一塊能繞着一毛錢硬幣轉圈圈的板磚」。

進取號C便是大使級Mk.2型,火力不足導致其在納倫德拉3號行星面對羅慕倫人的攻擊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至於最終被擊沉。儘管如此,出色的機動性和防禦力為她在三艘戰鳥的圍攻下堅持儘可能長的時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克林貢人的疏散爭取了時間。

進取號C的沉沒震驚了星際艦隊。在意識到大使級星艦存在的諸多缺陷可能已經難以挽回之後,星際艦隊一邊加速推進下一代的銀河級星艦項目,一邊着手設計第三代大使級改進型,是為大使級Mk.3,也以本型號首艦的名字被稱為山口級。其使用了銀河級項目將使用的部分子系統以改善性能,同時也作為銀河級的技術試驗艦使用。Mk.3型的曲速引擎、偏導儀和脈衝引擎都進行了升級,擴大了穿梭機庫,此外還修正了Mk.2型碟部裝歪了位置(?)的設計缺陷。然而由於銀河級項目分散了星際艦隊的大多數資源,投入在大使級改進工程上的精力有限,因此這一改型雖然的確改善了大使級的實際運用表現,但並未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大使級存在的問題。在2378年,當銀河級星艦已經成為新一代艦隊主力、更先進的元首級星艦也開始建造時,大使級星艦最終停產。

大使級Mk.3的設定出自DS9中出現的山口號,其使用CG建模完成,並對原進取號C的模型設計細節做了部分修改。

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的大使級紛紛坐起了冷板凳,大多進了星艦墳場吃灰。2405年,在奧德賽級星艦的研發過程中,兩艘大使級Mk.3星艦——聯邦星艦瑞婭號和聯邦星艦洛馬·普雷塔號——被先進星艦設計局借走作為奧德賽級的技術試驗艦使用。其理由令人啼笑皆非:由於最初的動力過剩問題,大使級星艦的電氣系統被設計成極易維修和更換零部件以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過載情況,因此非常適合擔當試驗艦進行快速的設備安裝和更換作業,而充沛的動力也可以支持大量的測試載荷。此外,大使級的堅固船體也意味着試驗中萬一發生了什麼屎料未及的大囍事,星艦受到的損害會小一點。最後,假如真的玩脫了的話——反正本來都是在墳場裏吃灰沒人要的船,真炸沒了也沒人會追究的啦。

大使級:你再罵?!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試驗任務卻挽救了似乎已經半身入土的大使級,並充分展現出了這級星艦的設計潛力。在為了進行試驗而換裝奧德賽級的電氣系統和航電設備之後,經過改裝的大使級試驗艦出人意料地恰好彌補了Mk.2/3型基本型星艦子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而「動力過剩」的推進系統則恰好與新的、在高負荷下工作更可靠的船載系統配合良好,形成了完全巧合的出色系統整合。

但一直沒人意識到這一點,直到洛馬·普雷塔號在一次試航歸來時,被一群獵戶座海盜纏上。本以為凶多吉少的普雷塔號最終卻憑藉改裝後的先進系統輕鬆擊退了海盜的進攻,這大出星際艦隊的意料。在對現在的大使級進行重新設計審查和性能評估之後,星際艦隊意識到,他們突然找到了能把曾經的缺陷品和雞肋醜小鴨變天鵝,改裝為新的艦隊主力艦的手段。

於是,基於普雷塔號和瑞婭號的設計,封存的大使級Mk.2和3型星艦紛紛從墳場裏啟封,並來到船塢接受現代化改裝,改裝後的星艦被稱為大使級Mk.3A,並從重型巡洋艦重新分級為艦隊支援巡洋艦。大使級自此煥發了第二春,而其的重生也是恰逢其時——在2405-2411年期間,聯邦再次遭遇了一系列衝突和戰爭,而重生的大使級則如同及時雨般扮演了當仁不讓的重要角色,也由此得到了星際艦隊軍官們「歸來的重生之子」的美譽。令人唏噓的是,此時,距離大使號從赫拉斯彭特星站出發首航,已經過去了近一個世紀。在一個世紀的低迷乃至被冷落之後,大使級星艦終於證明了自己最初設計的正確性——它不是缺陷品,只是太過超前於時代。

聯邦星艦進取號C建造於火星烏托邦軌道船廠,並於2332年在地球麥金利山空間站服役。本艦首任艦長為拉徹爾·加勒特上校,她曾在大使號的試航工作中擔當首席試飛員,此後則在精進級的聯邦星艦胡德號上擔任大副。在完成第一個五年任務後,進取號C於2441年被部署到聯邦邊境,因為此時羅慕倫和克林貢帝國之間的關係緊張,聯邦需要對此保持密切關注,並隨時做好準備。

2344年2月5日,進取號C正在邊境巡邏時,接獲位於納倫德拉3號行星的克林貢前哨站發出的求救信號。進取號迅速前往支援,發現4艘羅慕倫戰鳥正在圍攻納倫德拉3號站。為了給克林貢人以撤離時間,加勒特艦長決定立即攔截羅慕倫人的進攻,儘管由於實力對比懸殊,這是一場必敗的戰鬥。進取號C雖然英勇奮戰,卻不可避免地被4艘戰鳥所壓制,並嚴重受損,530名船員中的400名傷亡。激戰中,密集的光子魚雷攻擊所導致的高能級爆炸與時空的超弦拓撲結構相互作用,意外產生了一個時間裂隙,將進取號C送到了22年後的未來。

由於進取號C的消失改變了歷史,納倫德拉3號站被羅慕倫人摧毀了。克林貢人由此認為聯邦見死不救,最終在24世紀50年代,聯邦和克林貢爆發了戰爭。穿過時間裂隙的進取號C到達了2366年,遇到了她的後繼艦聯邦星艦進取號D,此時聯邦與克林貢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十幾年,而聯邦處於下風。在意識到進取號C的穿越可能已經改變了時空,而或許在原本的時空中這場戰爭並不應該發生後,進取號D艦長讓-盧克·皮卡德上校決定將進取號C反向送回時間裂隙,使其返回2344年。在此期間,進取號C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維修,同時由於進取號C傷亡慘重,進取號D的戰術官塔莎·婭上尉自願來到進取號C上擔任支援。

最終進取號C返回了2344年,並仍然不幸而不可避免地被4艘羅慕倫戰鳥擊毀,但在此之前她的反擊仍然擊沉了其中一艘戰鳥。進取號C上共有36人倖存,淪為羅慕倫人的俘虜。

儘管進取號C付出了慘重的犧牲,但目睹這一切的克林貢人對進取號C的壯舉感到敬佩不已。由此,聯邦和克林貢的關係極大改善,而被改變的時間線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同樣在24世紀50年代,聯邦與克林貢簽訂了和平協定,並成為盟國。

————————————

聯邦星艦進取號-D(USS Enterprise-D)

  • 舷號:NCC-1701-D
  • 艦體尺寸:長642.51米,寬463.73米,高195.26米,42層甲板
  • 艦級:銀河級(Galaxy-Class)
  • 艦種:探索艦/戰列艦
  • 艦長:讓-盧克·皮卡德上校(Cpt. Jean-Luc Picard)
  • 武裝:12條10型相位陣列,3具魚雷發射管偏導儀光束大炮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450萬噸
  • 定員:1,016人
  • 航速:(奧田層級)
    • 常規巡航速度:曲速6
    • 最高巡航速度:曲速9.2
    • 最大速度:曲速9.6
  • 建造地點:火星烏托邦平原造船廠
  • 服役時間:2366年
  • 除役時間:2371年
  • 除役原因:在維里迪安III星上空曲速核心過載迫降。後被打撈並於2401年使用其他同級艦的部件修復到適航狀態,現藏於星際艦隊博物館
  • 備註:其他特殊裝備包括:幾百枚反物質炸彈,至少8架穿梭機,卡呂普索號艦長小艇(Captian's Yatch "Calypso"),牽引光束

(資料待補充)

————————————

聯邦星艦進取號-E(USS Enterprise-E)

  • 舷號:NCC-1701-E
  • 艦體尺寸
    • (下水時)長685米,寬250米,高88米,26層甲板
    • (2378年改裝後)長673米,寬250米,高96米,29層甲板
    • (2379年大修後)長680米,寬250米,高92米,29層甲板
  • 艦級:元首級(Sovereign-Class)
  • 艦種:探索艦/戰列巡洋艦/攻擊巡洋艦
  • 艦長:讓-盧克·皮卡德上校(Cpt. Jean-Luc Picard)(2372-2381),沃爾夫上校(2381-?)
  • 武裝
    • (下水時)12條12型相位陣列,1具量子魚雷發射管,4具光子魚雷發射管
    • (2378年改裝後)16條12型相位陣列,1具量子魚雷發射管,9具光子魚雷發射管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320.5萬噸
  • 定員:855人
  • 航速:(奧田層級)
    • 常規巡航速度:曲速6
    • 最高巡航速度:曲速9.95
    • 最大速度:曲速9.99
  • 建造地點:三藩市星際艦隊船塢
  • 服役時間:2373年
  • 除役時間:未知(正史)/2408年(STO)
  • 除役原因:未知(正史)/被8472擊毀(STO)
  • 備註:其他特殊裝備包括:庫斯托號艦長小艇,阿爾戈號多用途穿梭機及其配套地面車,緊急傳送單元

(資料待補充)

————————————

聯邦星艦進取號-F(USS Enterprise-F)

  • 舷號:NCC-1701-F
  • 艦體尺寸:長1,061.1米,寬371.88米,高147.92米
  • 艦級:奧德賽級(Odyssey-Class)/奧德賽級Mk.2 約克城子級(Yorktown-Subclass)(STO時間線,改裝後)
  • 艦種:星際巡洋艦(Star Cruiser)
  • 艦長:伊利沙伯·謝爾比上將(Adm. Elizabeth Shelby)/瓦克爾·肖恩上校(Cpt. Va'Kel Shon)(STO時間線)
  • 武裝:18條XII型相位陣列,2座XII型近防脈衝相位炮塔,2座重型脈衝相位加農炮,4組可變魚雷發射管,2組大口徑魚雷垂髮裝置
  • 防護: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662萬噸
  • 定員:1,600人
  • 航速
    • 最高巡航速度:曲速9.99
    • 最大速度:曲速9.998
    • 此外配備有量子滑流引擎和超曲速引擎
  • 建造地點:火星烏托邦平原軌道船塢(正史)/地球三藩市艦隊船塢(STO時間線)
  • 服役時間:2386年(正史)/2408年(STO時間線)
  • 除役時間:2401年(正史)/現役(STO時間線)
  • 除役原因:在芬頓4號行星執行難民疏散任務時全艦關鍵系統受到重大損傷,加之火星烏托邦船塢被毀使奧德賽級星艦失去大修維護能力,故提前退出現役轉入封存
  • 其它特殊裝備:1艘寶瓶座級輕型護衛艦(Aquarius-class light escort)

————————————

聯邦星艦進取號-G(USS Enterprise-G)/原聯邦星艦泰坦號-A(USS Titan NCC-80102/NCC-80102-A)

  • 舷號:NCC-80102-A/NCC-1701-G
  • 艦體尺寸:長560.5米,寬254米,高131米
  • 艦級:憲法III級(Constitution III-Class)/新憲法級(Neo Constitution-Class)(重建後)
  • 艦種:戰術巡洋艦(Tactical Cruiser)
  • 艦長:里昂·肖上校(Capt. Liam Shaw)(2398-2401)/安妮卡·漢森(九之七)中校(Cmdr. Anika Hansen)
  • 武裝:7組雙聯裝相位炮座,4條相位陣列,2具魚雷發射管
  • 防護: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不明
  • 定員:不明
  • 航速
    • 最大速度:曲速9.99
  • 建造地點:月球第谷星艦船塢
  • 服役時間:2398年
  • 除役時間:現役
  • 除役原因:現役,2401年第三次博格入侵/變形人滲透危機後,更名為進取號-G並接任進取號F作為星際艦隊旗艦
  • 其它特殊裝備:無

聯邦星艦進取號-J(USS Enterprise-J)

本艦正史設定非常缺乏,部分設定來自STO

  • 舷號:NCC-1701-J
  • 艦體尺寸:艦長3,219米,其餘未知
  • 艦級:宇宙級(Universe-Class)
  • 艦種:時間無畏巡洋艦(Temporal Dreadnought Cruiser)
  • 艦長:未知
  • 武裝:相位陣列,魚雷發射管,引力子長矛
  • 防護:偏導護盾,可能有時間護盾
  • 起飛質量:未知
  • 航速:未知
  • 建造地點:未知
  • 服役時間:不晚於2554年
  • 除役時間:未知
  • 除役原因:未知

本艦的設定是由於ENT劇集需要而在一個月內趕工出來的 E-J命名內幕:眾編劇開會,主編劇:「我們叫它什麼好?」某編劇:「J?」主編劇:「好。」[9]

由於PIC劇組背刺,進取號J目前很可能被考慮為「平行宇宙」設定,即不存在於正史時間線中。

其他時間線/時代的進取號星艦

重啟宇宙(開爾文時間線)

聯邦星艦進取號(USS Enterprise)

  • 舷號:NCC-1701
  • 艦體尺寸:長762米,寬335.28米,高190.5米[10]
  • 艦級:憲法級(Constitution-Class)
  • 艦種:重型巡洋艦
  • 艦長
    • 克里斯托弗·派克上將(Adm. Christopher Pike)(2258年;2259年)
    • 史波克中校(Cmdr. Spock)(2258年)
    • 詹姆斯·T·柯克上校(Cpt. James Tiberius Kirk)(2258年-2263年)
  • 武裝:6門雙發射器型相位炮組, 4組光子魚雷發射管鏡頭光暈發射器[11]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從來沒有用過
  • 起飛質量:未知
  • 定員:未知
  • 航速:未知,劇中最高疑似曲速9
  • 建造地點:衣阿華州河畔鎮造船廠沒錯這船是在地上造的
  • 服役時間:2258年
  • 除役時間:2263年
  • 除役原因:在阿爾塔米德星雲附近被設伏偷襲,並被擊沉

主時間線的2385年,羅慕倫母星羅慕路斯恆星老化、即將變為超新星。儘管聯邦也不計前嫌決定組建艦隊準備對羅慕倫進行人道主義救援,但因羅慕倫高層內鬥分裂不斷,高層權鬥甚至導致安插在聯邦內部的間諜夥同塔煞特工黑入生化人系統引發合成人叛亂事件,摧毀了聯邦的造船重地火星烏托邦平原艦隊船塢,也一併毀掉了正在建造中的救援艦隊,使得聯邦的救援計劃落空。此事同樣徹底打亂了聯邦的計劃,令原本決定同步進行的瓦肯科學院所策劃的救援行動,即由史波克駕駛水母號向爆發超新星投放紅物質產生人工黑洞、以抵消超新星爆發的計劃也未能及時實施。(詳見《皮卡德》第一季)而羅慕倫的混亂分裂也導致自身進行的救援局勢不力,最終在羅慕路斯超新星爆發前僅有約20萬人得以撤離。

原本只是一名採礦船船長的羅慕倫人尼祿由此認為聯邦見死不救,於是利用塔煞控制下的被遺棄博格方塊「遺蹟」上的博格技術,將自己的納拉達號採礦船改裝成了一艘強大的戰艦,企圖回到過去向聯邦復仇,並由此穿越到了2233年,擊沉了詹姆斯·T·柯克之父喬治·柯克在其上服役的聯邦星艦開爾文號(NCC-0514 USS Kelvin),企圖將柯克扼殺於搖籃之中,從而改寫聯邦歷史。但喬治以自己留下駕駛開爾文號撞向納拉達號換來了自己妻子及尚在腹中的柯克的生存。因此,被尼祿所改變的這條平行時間線也被稱作開爾文時間線。

此後,納拉達號一直在這條被自己改變的時間線上遊蕩,伺機尋找機會。而在此期間,納拉達號與開爾文號的遭遇報告已讓這條時間線上的星際艦隊造艦思路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星艦變得更為巨大,以抗衡新出現的潛在威脅然鵝設計水平比正史時間線差了一點半點——說白了就是JJ團隊還是菜,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這一時間線上的憲法級星艦長度達到了725米,相當於正史尺度的兩倍不止,甚至超過了正史銀河級的大小。進取號下水的時間也因此遠比正史的2245年要晚,在2258年才正式服役。同年,尼祿使用紅物質摧毀了瓦肯星以復仇,並藉機釣出進取號企圖將其擊毀。此役也是進取號和納拉達號的首次交手,最終納拉達號被紅物質集中爆發產生的黑洞所摧毀。此戰中派克艦長被俘重傷,柯克在次年接任進取號艦長年僅25歲,史上最速傳說,直接把正史時間線由老皮保持的紀錄刷掉了5年

進取號此後進行了一系列試航,原定在正式服役後開啟自己的第一個五年任務,但在2259年遭遇了聯邦高層馬庫斯上將針對可汗的一系列陰謀行動和可汗的復仇行動,進取號被可汗在31區期間設計的新型作戰星艦復仇號(USS Vengeance)所重創。此事之後進取號被迫大修,並再延遲一年開始執行五年任務。

2263年,執行五年任務到第三個年頭的進取號在靠泊聯邦新造大型星站約克城補給期間,收到來自阿爾塔米德星雲的求救信號,並作為此時唯一能夠立即出動的星艦前往救援,卻沒想到落入陷阱。最終,進取號被擊沉,幸而艦上乘員大多得以安全逃生。從登場到戰沉,KTL的進取號在三部曲中幾乎一炮沒開,開火了也從來沒對敵艦造成過任何像話的損傷……

————————————

聯邦星艦進取號-A(USS Enterprise-A)

  • 舷號:NCC-1701-A
  • 艦體尺寸:未知,預計和憲法級相同
  • 艦級:憲法級改型(Constitution-Class Variety)
  • 艦種:重型巡洋艦
  • 艦長:詹姆斯·T·柯克上校(Cpt. James Tiberius Kirk)
  • 武裝:未知數量相位炮和光子魚雷發射管
  • 防護:極化船殼,偏導護盾
  • 起飛質量:未知,可能約500萬噸
  • 定員:未知
  • 航速:未知
  • 建造地點:聯邦約克城星站
  • 服役時間:2263年
  • 除役時間:未知
  • 除役原因:/

本艦在進取號抵達約克城星站時已經開始建造,因此很可能原定並非進取號的後繼艦。在進取號於2263年被擊沉後,其於不久之後建成起航,作為新的進取號-A接替其任務。

聯合地球/地球早期

進取號星艦(SS Enterprise)/聯合地球空間探測局進取號星艦(UEPS Enterprise)

官方星艦收藏(OSC)周邊系列推出的XCV-330模型
馬特·傑弗里斯設計的進取號廢案,後來成為XCV-330
本艦為數不多的官方圖像之一,出現在《進取號》第2季24集「首飛」中

本艦數據一部分系設定畫師里克·斯特恩巴赫個人透露,可能非官方數據[12]

  • 舷號:XCV-330
  • 艦體尺寸:長300米(里克·斯特恩巴赫)/120米(《星際迷航地圖》)
  • 艦級:宣言級(Declaration-Class)(里克·斯特恩巴赫)/不明
  • 艦種:星際客輪(Starliner)
  • 艦長:未知
  • 武裝:未知
  • 防護:未知
  • 起飛質量:52,700噸(里克·斯特恩巴赫)/不明
  • 定員:950人(里克·斯特恩巴赫)/35人(《星際迷航地圖》)
  • 航速:曲速3.2(里克·斯特恩巴赫)/曲速2(《星際迷航地圖)
  • 建造地點:未知
  • 服役時間:2123年(里克·斯特恩巴赫)/2050年(《星際迷航地圖》)
  • 除役時間:未知
  • 除役原因:未知


本艦源於原初憲法級進取號星艦設計早期的廢案之一,雖然設計上採用了更為「科學」的環形艦體,但因為「過於薄弱」而被教主放棄。在早期劇集中這一廢案被廢物利用作為早期的地球星艦之一。

根據ST劇組設計和插畫師里克·斯特恩巴赫的設定,XCV-330是一艘基於瓦肯曲速引擎技術設計的星際客輪,於2123年下水,是為了搭載科學家和平民在聯邦境內航行以實現聯邦文化交流項目而建造的客輪。其瓦肯式環形曲速引擎的效率比常規設計高17%,能達到曲速3.2的速度,但對更高的航速表現不佳且缺乏機動性,因此在後來的星艦設計中不再採用。

在1980年出版的4冊周邊《星際迷航地圖》中,XCV-330是地球於2050年發射的一系列載人亞光速恆星際飛船之一,並成為在澤弗里·科克倫於2063年研發出曲速引擎之前率先抵達比鄰星的第一艘載人飛船。

由此可以看出,官方對本艦的設定尚非常不完善乃至存在諸多自相矛盾之處,也有可能已經放棄了對這一設定的官方細化。

鏡像宇宙(人類帝國/地球帝國)

帝國星艦進取號(ISS Enterprise)

本艦艦徽
ISS Enterprise % 28NX-01% 29.jpg

本艦大部分數據推定與主宇宙NX-01相同

  • 舷號:NX-01
  • 艦體尺寸:長225米,寬135.8米,高33.3米,6層甲板
  • 艦級:NX級(NX-Class)
  • 艦種:戰列巡洋艦
  • 艦長:馬克西米利安·福里斯特上校(Cpt. Maximilian Forrest)/喬納森·亞契上校(Cpt. Johnathan Archer)
  • 武裝:未知,推測與主宇宙NX-01相同
  • 防護:同上,但配備有隱身系統
  • 起飛質量:約80,000噸
  • 定員:83人
  • 航速:高於主宇宙NX-01,可能接近曲速7
  • 建造地點:地球曲速五級工程船塢
  • 服役時間:未知
  • 除役時間:2155年1月
  • 除役原因:在掩護對聯邦星艦挑戰號的奪取行動期間,被索利安人擊沉

在某個平行宇宙中,地球走向軍國主義和極權政治,並成立了一個統一的帝國主義政權,被稱為地球帝國。這個時間線中的地球帝國在理念和意識形態上可以說是主宇宙星際聯邦的反面,但在重大事件和人物上卻又完全相同,也因此被到過這一時間線的人命名為鏡像宇宙——「它就像是我們的一面黑暗的鏡子」。在這條時間線中的2063年4月5日,傑弗里·科克倫博士、曲速引擎的發明者,用槍打死了第一個登上地球的瓦肯人。因此與聯邦相反,地球帝國是一個完全以地球和人類為核心的極權政權,並通過其奴役下的瓦肯等種族為其發展技術,同時也要應對四起的民族解放運動叛軍。

與主宇宙的NX-01一樣,在這條時間線中的NX-01帝國星艦進取號也是帝國的第一艘NX級星艦,其下水時由馬克西米利安·福里斯特上校指揮,在正常時間線中,他是曲速5引擎和NX級星艦研發項目的負責人。他的大副則是主宇宙的進取號艦長喬納森·亞契中校。

在地球帝國,權鬥和流血兵變是家常便飯,帝國的很多星艦艦長和高級軍官在服役期間經常會換上好幾茬,而上一任的結局,除了少數正常調任之外,基本上無一例外都是被兵變關押乃至殺死。進取號上也不例外。在2155年一次鎮壓叛軍的任務期間,亞契發動兵變,從福里斯特手中奪取了星艦的指揮調教權。但此後福里斯特在特珀T'pol(正常時間線中是該艦大副)的幫助下,又搶回了指揮權。

在喬納森·亞契指揮期間,他得知了索利安人製造的時空裂縫引來了來自一個世紀後未來的主宇宙的憲法級聯邦星艦挑戰號(NCC-1764 USS Defiant)並將其俘獲,因此指揮進取號前往索利安用於停泊挑戰號的小行星,企圖奪取挑戰號以為帝國贏得技戰術優勢。儘管隨後福里斯特奪回了進取號的指揮權,但在得知了挑戰號的情報後,帝國艦隊司令部指令福里斯特配合亞契行動奪取挑戰號。在掩護亞契行動期間,NX-01遭到索利安人的圍攻並被擊沉,福里斯特為了給船員爭取逃生時間而與艦同沉。但亞契成功地奪取了挑戰號的控制權,並用其的技術優勢擊沉了所有的索利安飛船後逃脫,為進取號報了仇。

————————————

帝國星艦進取號(ISS Enterprise)

  • 舷號:NCC-1701
  • 艦體尺寸:長288.6米,寬127.1米,高72.6米
  • 艦級:憲法級(Constitution-Class)
  • 艦種:戰列巡洋艦
  • 艦長
    • 克里斯托弗·派克上校(Cpt. Christopher Pike)
    • 詹姆斯·T·柯克上校(Cpt. James Tiberius Kirk)通過刺殺派克成為了艦長
  • 武裝:未知
  • 防護:未知
  • 起飛質量:未知
  • 航速:未知
  • 建造地點:地球三藩市軌道船塢
  • 服役時間:未知
  • 除役時間:未知
  • 除役原因:未知

憲法級帝國星艦進取號是主宇宙中的憲法級聯邦星艦進取號的鏡像宇宙對應。與主宇宙的進取號相比,帝國星艦進取號在技術狀態上略有不同,其巴薩德採集器前方有天線、曲速引擎艙尾部有等離子體泄出口,總體而言保留着憲法級星艦於2240年前後下水時的外部技術狀態。

在2267年,進取號正在哈爾坎星軌道上執行任務,柯克上校試圖強迫當地人答應帝國的無理要求,否則就摧毀他們的母星。與此同時,在主宇宙,進取號同樣正在哈爾坎星執行任務,主宇宙的柯克艦長在與當地人的談判中悻悻而歸。在主宇宙和鏡像宇宙中的哈爾坎星同時發生了一場離子風暴,為了安全起見,兩個柯克艦長都收到各自進取號的通知,希望儘快傳送回艦以躲避風暴。然而,兩個宇宙的進取號在同一時間同時進行了傳送,並因離子風暴的干擾影響而同時導致了傳送機的故障,這一故障最終導致兩個宇宙中的被傳送人員發生了互換,兩名艦長各自來到了對方宇宙的進取號上。鏡像宇宙的斯波克在與主宇宙的柯克進行心靈融合以後,決心要將他們送回各自的宇宙,並告訴柯克帝國將在400年以後被毀滅。

這是原初系列第2季第10集的劇情,也是「鏡像宇宙」這個平行宇宙設定第一次出現在屏幕上。雖然沒有後續劇集表明這艘進取號後來的命運,但根據一部分官方小說的劇情,鏡像宇宙的史波克在與主宇宙柯克心靈融合之後產生了對帝國進行變革的念頭,在後來殺死了鏡像柯克並成為了進取號的艦長,進取號與主宇宙同樣在2270年被改裝成憲法改。2277年史波克成功奪取地球帝國政權成為新的皇帝並開始着手改革,進取號轉由凱文·萊利上校指揮。與主宇宙的進取號相比,帝國星艦進取號直到2295年時仍然在役,但同年史波克改革所建立的地球共和國不幸被克林貢-卡達西聯盟擊敗,進取號也因此下落不明。這一點在後來拍攝的DS9劇集中鏡像宇宙相關劇情得到了敘述。

這一切也在你的計算中嗎?Spock!

註釋

  1. 一說因JJ版進取號內佈景風格太像蘋果店而得名,另一說則因《星際迷航11》中柯克在小林丸號測試時吃蘋果而得名
  2. 原初科克倫層級即曲速層級三次方等於實際航速與光速之比,在數據計算上較為簡潔。但這一簡單設定並不能滿足日後星艦的性能增加,因此在拍攝TNG時定義了新的奧田層級,使用了非常複雜的函數公式來換算出曲速層級對應的光速倍數。此外,原初科克倫層級分級為1-15級,奧田層級則為1-10級,二者的最大級都等於無限大
  3. 在數千年前的偉大瓦肯哲學家蘇拉克(Surak)改革時期,一群不願接受蘇拉克教導的瓦肯人毅然決定乘坐只能達到亞光速的飛船離開瓦肯,並在數百年的航行後定居在幾百光年外的羅慕盧斯(Romulus),隨後建立了強大而又好戰的羅慕倫星際帝國(Romulan Star Empire),成為對瓦肯乃至後來星際聯邦的巨大威脅。詳見:
    https://memory-alpha.fandom.com/wiki/Romulan_Star_Empire
  4. 根據亞契指揮進取號時曾面臨的救援被克林貢圍攻地球貨船的真實情況所設計的模擬訓練程序,受訓者在其中需要面對實力遠強於自己的對手,光靠戰術行動完全不可能取得勝利。這個測試用於檢驗學員在面對「必敗」場景時的心理素質和在面臨死亡威脅時仍能冷靜思考和處置問題的能力。
  5. 官方對精進級的尺寸設定是一筆糊塗賬,其尺寸在官方推出的不同設定資料來源中就有467米、441米和511米三種說法。但467米是本艦設定畫師在其原畫中為精進級指定的尺寸,因此一般來說都採信467米為其值。進取號B因是精進級改而稍微變長一點到了469米。精進級的甲板設定則是另一筆糊塗賬,唯一的內部剖視圖出現在ST7中,而這張圖上有令人崩潰的34層甲板——要塞下那麼多甲板,要麼是聯邦船員都是霍比特人,要麼就是這船其實和銀河級一樣大……
  6. 在ST6中,蘇魯曾指令精進號加速到曲速9的速度去支援進取號A;而在DS9中,由於聯邦內部叛徒的挑撥,聯邦星艦挑戰號和與進取號B同樣屬於精進級改的聯邦星艦拉科塔號之間爆發了激烈交火,挑戰號輪機長奧布萊恩中校一度擔心挑戰號無法跑過拉科塔號,而挑戰號已知的最高航速為曲速9.5。考慮到拉科塔號與挑戰號的對抗發生在2372年,在2293年服役並活躍於24世紀初的進取號B,其可達到的最高速度應當介於2293年精進號的曲速9和2372年拉科塔號的曲速9.5之間
  7. Memory Beta(星際迷航系列非正史半官方作品百科)上的托米德事件詞條
  8. 對於大使級的尺寸,另一說法稱,實際的大使級長度為478米。如果我們「創造性地」接受STO等半官方作品為大使級所設定的歷史的話,那麼兩個數字其實都可以採信——525米是大使級原型艦(普羅伯特最初的設定稿)的長度,而服役的大使級生產型為了改善可靠性對設計做了大幅修改,使其長度縮短到了478米。
  9. https://memory-alpha.fandom.com/wiki/USS_Enterprise_(NCC-1701-J)
  10. 也有說法稱與主宇宙時間線尺寸近似為366米。實際上劇中CG對其尺度的表現極其混亂,在艦橋等角度看去時其視覺尺度接近366米,而在艦內和機庫等角度則看起來又更像是762米
  11. 《星際迷航》開爾文時間線三部曲中均使用了數量駭人聽聞、令人頭暈目眩的鏡頭炫光特效,因此被以製片人JJ·艾布拉姆斯之名戲稱為JJ光暈
  12. Memory Alpha上關於XCV-330的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