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宮崎勤事件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Wikinews tag obituary.svg
這是一個重大傷亡事件的條目。惡意添加無中生有、過分惡搞等不客觀中立的內容,將可能導致你被警告乃至封禁
宮崎勤事件(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
東京・埼玉連続幼女誘拐殺人事件
Miyazaki Tsutomu.jpg
案中的罪犯宮崎勤(拍攝於1989年)
事件信息
地點 Flag of Japan.svg日本埼玉縣、東京都
時間 1988年8月22日-1989年7月23日
參與者 宮崎勤(時年26歲)
對象 5名4-7歲女童
起因 戀童癖、精神疾病
主要內容 誘拐,猥褻,扼頸致死
結果 4人死亡,兇手被實行絞刑
(2008年6月17日)
影響 日本ACG產業遭巨大打擊
相關條目
御宅族沙織事件177事件松文館事件小林薰事件

宮崎勤事件,日本警察廳稱為「警察廳廣域重要指定第117號事件」(警察庁広域重要指定第117号事件),日本民間稱為「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東京・埼玉連続幼女誘拐殺人事件),是1988-89年間在日本埼玉縣、東京都連續發生的惡性謀殺事件。案中罪犯宮崎勤(宮﨑 勤,1962.8.21-2008.6.17)在1988-89年間連續利用誘拐方式猥褻、謀殺4名女童,在1989年7月嘗試誘拐第五名女童時被女童父親發現並報警將其逮捕。在其供認殺害四名女童的犯罪事實後,他被正式起訴並最終在1997年被判處絞刑,2008年經鳩山邦夫批准實行絞刑。

由於警方之後在宮崎勤的家中搜查出了幼女色情動畫錄像帶與雜誌[1],因而該事件的發生導致了社會上對於御宅族的口誅筆伐,日本ACG產業也遭到了巨大打擊,直至《新世紀福音戰士》推出後才有所恢復。本事件與沙織事件177事件並稱為「業界三震擊」。

事件經過

1988年

四名被害女童的墓碑
  • 1988年5月 兇手宮崎勤(下文均為「兇手」)的祖父去世。
  • 1988.8.22 第一被害人(今野真理,4歲)被兇手誘拐後在森林中猥褻後殺害。
  • 1988.10.3 第二被害人(吉澤正美,7歲)被兇手誘拐、猥褻、殺害後將屍體拋棄到森林中。
  • 1988.12.9 第三被害人(難波繪梨香,4歲)被兇手誘拐、殺害後將屍體拋棄到森林中。
  • 1988.12.15 警方在林中發現第三被害人的屍體(全裸)。

1989年

  • 1989.2.10 兇手以「今田勇子」的名義向朝日新聞及第一被害人家屬遞送犯罪聲明。
  • 1989.3.11 兇手再次使用假名向朝日新聞及第二被害人家屬寄送告白文。
  • 1989.6.6 第四被害人(野本綾子,5歲)被兇手誘拐後殺害並碎屍。
  • 1989.6.11 警方發現第四被害人的屍體。
  • 1989.7.23 兇手在對第五名女童進行猥褻行為時被女童父親發現。之後女童父親將兇手進行公民逮捕並移交給八王子警察署。
  • 1989.8.9 兇手招供其謀殺第四被害人的事實。次日警方根據他的口供發現第四被害人的頭部。
  • 1989.8.13 兇手招供其謀殺第一、第三被害人的事實。
  • 1989.9.1 警察廳將事件命名為「警察廳廣域重要指定第117號事件」。次日兇手因第四被害人兇殺案被正式起訴。
  • 1989.9.5 兇手招供其謀殺第二被害人的事實。次日警方根據他的口供發現第二被害人的屍體。
  • 1989.9.13 警方發現第一被害人的屍體。
  • 1989.9.29 兇手因第一被害人兇殺案被正式起訴。
  • 1989.10.19 兇手因第二、三被害人兇殺案被正式起訴。

1990-2008年

  • 1992.3.31 兇手的精神鑑定結論書被公開,結論書中表明其患有人格障礙。
  • 1994年12月 兇手第二次精神鑑定結論書公開,表明其患有思覺失調症或多重人格。
  • 1997.4.14 東京地方法院宣判宮崎勤死刑。宮崎勤即刻提出上訴。
  • 2001.6.28 東京高等法院駁回上訴。同年宮崎勤再次提出上訴。
  • 2006.1.17 日本最高法院駁回上訴,確定終審判決。
  • 2008.6.17 經日本時任法務大臣鳩山邦夫簽署命令,兇手於當日在東京被執行絞刑。[2]

事件對ACG界的影響

警方在宮崎勤被捕後前往其住所搜查,並在他的住所發現了幼女色情動畫錄像帶與雜誌。80年代日本ACG界的急速蘿莉化十分顯著,這些擁有大量幼女色情內容的產品出現在連環殺人犯的家中,令日本社會為之震撼。

1990年,《朝日新聞》刊載了社論《漫畫有害論》,社論中提到「有50%的漫畫包括性描寫,有8%的圖畫是手淫」並且指出「正是有害漫畫的存在導致了宮崎勤這樣罪犯的誕生」[3],在當時的日本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之後的「有害漫畫騷動」(有害コミック騒動)更是讓對於「有害漫畫」的管制上升到了立法層面[4]。在1991年東京都議會通過圖書規制化提案後,各家漫畫公司被迫開始了漫畫分級化,並且形成了現在的「少年漫」「成人漫」等界限。

在事件發生後,在媒體的有意操作和社會輿論的渲染下,日本的御宅族們遭受到了社會上空前的批判和敵視,在之後沙織事件發生後,ACG文化受到雙重打壓與限制,直到1995年《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面世才讓ACG行業得到復甦與推進。

由於日本社會對於該事件的反應和20世紀50年代的惡書追放運動類似,也有學者將這次事件命名為「第二次惡書追放運動」。

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