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伊比利亞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明日方舟
 歡迎來到萌娘百科
「明日方舟」專題!
本頁面所使用遊戲文本及數據,僅以介紹為目的引用,其著作權屬於上海鷹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希望您能一同參與建設明日方舟」系列專題(編輯導航頁面)

[ 顯示全部 ]

萌百鷹角組
萌娘百科鷹角網絡編輯組正在重建中,歡迎有意願作出貢獻的人加入我們。查看本專題的「編輯指南
編輯組(重建中)QQ群:720401271。入群請註明萌百ID並務必嚴格遵守編輯指南和群公告。
明日方舟
閱讀前請留意:本頁面可能含有過多同人和非官方設定內容,可能與官方設定相悖。
明日方舟 tx system 100 mys.png
歡迎您來到萌娘百科明日方舟專題!您可以在此查閱有關《明日方舟》的遊戲資料。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明日方舟相關條目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 以註釋形式為頁面內容補充來源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請不要在評論區發表包括但不限於引戰、人身攻擊等不恰當的言論。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你們的世界完整得多。你們既了解陸地,又知曉海洋,伊比利亞對自己身處的位置有着最基礎的認知。
——凱爾希,《覆潮之下
Aklogo 伊比利亞 黑.png
伊比利亞國徽
基本資料
全稱 伊比利亞王國
Reino de Iberia
官方語言 伊比利亞語

伊比利亞是《明日方舟》及其衍生作品中登場的一個架空的國家。

簡介

位於泰拉大陸南部的臨海國家。封閉保守,宗教占政治的比重很大。擁有光輝燦爛的歷史,但是在「大靜謐」災難的入侵下早已落寞。仰仗着超前的海洋科技,伊比利亞一度成為陸上強國,然而同樣來自於海洋的災難,摧毀了伊比利亞的輝煌。邊境封鎖,遍地廢墟。大海的威脅從未遠去,陷入寂靜的伊比利亞,前路仍是一片未知。

歷史

《大靜謐》
描繪伊比利亞史上最大災難的畫作,筆觸毫無意義,色彩毫無意義,意象毫無意義。「阿戈爾知道,阿戈爾知道,阿戈爾知道。[1]
淺海輕唱
伊比利亞的臨海斷崖上常見的鮮花,但唯獨這一朵沾染了違背常理的顏色。只聽它呢喃囈語,拒絕希望,就連花草也墜入瘋狂。[2]

位於泰拉南部的沿海國家。

泰拉歷737年,伊比利亞支持的探險隊來到了玻利瓦爾,在當地開採礦物,成立了玻利瓦爾總督區。泰拉歷885年,在薩爾貢、維多利亞、萊塔尼亞等國的聯合干涉下,伊比利亞勢力撤出了玻利瓦爾,玻利瓦爾總督區獨立。

在過去,曾有一些從阿戈爾逃難來伊比利亞的阿戈爾人,他們被伊比利亞本地人稱為「島民」。依靠着「島民」們帶來的阿戈爾的先進技術,伊比利亞迅速崛起,成為稱雄泰拉的大國之一。征服玻利瓦爾平原,遠征維多利亞與萊塔尼亞,賺取了巨額的戰爭紅利。

不同於其他泰拉國家對土地的爭奪,建立在海洋種族阿戈爾的技術之上的伊比利亞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無邊的大海。

在那個時代,數以萬計的船隻往來於伊比利亞的港口。海岸線上一片燈火輝煌——那是伊比利亞用於指引航船的燈塔群,海上則縱橫着伊比利亞的龐大艦隊。

但在1038年6月28日,伊比利亞所有的燈塔都因未知的原因同時陷入癱瘓。看守人們找不到問題的所在,也無法進行修復,伊比利亞的海岸線就此陷入黑暗,駛入海洋的船隻也再也沒有回來。這次災難被稱為「大靜謐」。海水暴漲,將燈塔與陸地分隔開。全國陷入異常的寂靜,外海的艦隊紛紛失聯,國內甚至連無線電波都消失了。土地大規模鹽鹼化與海嗣擴張摧毀了伊比利亞的種植業與漁業。在愚人號活動劇情中,吞噬了阿瑪雅的屠諭者的「歌聲」再次製造出「大靜謐」的效果,讓周圍的聲音全部消失不見。

海洋陷入前所未有的平靜,海岸出現異樣,劇烈的退潮和不規律的波濤宣告着災難來臨。一切聲響都被覆蓋,從海浪拍岸到城市的鐘樓,一切響動都逐漸消亡。直到人們的話語聲,都消失不見。直到風也安靜下來。大靜謐悄然而至。
——審判庭對「大靜謐」的記載

隨着「大靜謐」的降臨,全國停止了對海洋的開發利用。土地鹽鹼化、海水倒灌和泛濫的海嗣摧毀了伊比利亞傳統的采邑制政治體系和莊園制經濟基礎,王室和貴族失去了統治的能力。

最初的混亂後,原伊比利亞國教會的九位大主教以卡門·伊·伊比利亞牽頭改姓伊比利亞並就任「聖徒」,並將國教會改組為審判庭。他們製造宗教狂熱,封閉邊境,大力打壓島民(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驅逐、逮捕、審判、抄家等),造成了技術斷層,繁華時代的技術造物大多荒廢無法使用。雖然部分伊比利亞人仍然懷揣着回歸黃金時代的願望,但這一願望受限於技術實力,在深海教會的滲透和審判庭的重壓下舉步維艱。

現在的伊比利亞在「愚人號」事件後已經逐漸放開了對阿戈爾人,或者說「島民」的管控,並且向流散國外的阿戈爾人和學者們發出邀請,請他們回來重建伊比利亞。[3]

種族

伊比利亞的主要種族是阿戈爾族和黎博利族。

阿戈爾族是來自深海的居民,並非伊比利亞的本土民族。外形上極度接近人類,沒有很明顯的體表特徵,但不同族群的阿戈爾人之間也存在體質上的差異。曾經有很多阿戈爾人從海中的阿戈爾國來到陸地上,他們帶來的先進技術成就了伊比利亞過去的輝煌。

如今生活在伊比利亞的阿戈爾人幾乎都是當初上岸移民的後裔,但在「大靜謐」發生後,阿戈爾人被視作帶來災難的禍星,遭到了伊比利亞政府、宗教機構以及民間的敵視,很多人被迫離開這片土地前往別處謀生。

黎博利族在伊比利亞人中的佔比也很大,因此他們可能是此地最初的居民。創造伊比利亞劍術「至高之術」的劍術大師們幾乎都是黎博利,因此傳統觀念認為只有黎博利才能真正發揮這一劍術的威力。

此外,斐迪亞族等其他種族在伊比利亞也有分佈。

政治

政治制度

大靜謐前的伊比利亞王國擁有國王與貴族。雖然也有宗教力量,但遠遠弱於世俗王權。

大靜謐之後,隨着伊比利亞國教會改組為審判庭,君主和貴族已經淡出伊比利亞普通民眾的視野,王城雷亞-伊比利亞也被海水淹沒。現在的伊比利亞採取政教合一的理念。

治安機關

伊比利亞擁有「宗教審判庭」,審判庭會派出大審判官帶領的審判團在國內巡行並抓捕違法者。

軍事

伊比利亞的具體軍事實力不明,但是已知擁有相當嚴苛和廣闊的劍術知識。審判庭鼓勵平民學習劍術。曾經擁有規模龐大的兩棲艦隊,但在大靜謐中損失慘重。根據棘刺皮膚「鋒潮」的描述,大靜謐近百年後,伊比利亞的艦隊已經恢復到了相當規模,開始重新啟航。伊比利亞艦船外形類似於現實中的風帆戰艦。

伊比利亞的常規武裝力量分為「國防軍」和「懲戒軍」。根據水月肉鴿中的CG展示,伊比利亞軍隊配備有白色板甲,但未知是懲戒軍還是國防軍。

國防軍是伊比利亞王國時代的武裝力量。他們由伊比利亞王室和貴族指派的軍官從城鎮傭兵工會僱傭。得益於伊比利亞的財富,這些傭兵工會甚至足以整備出整支訓練艦隊。但是在大靜謐後,這些被冠以國防軍之名的傭兵大多作鳥獸散淪為流寇,少數堅守職責的國防軍則在審判庭的許可下保留了國防軍的名號。

幹員棘刺提到過名為「伊比利亞懲戒軍」的部隊主要由大靜謐之後的年輕人組成,會佩戴相應的袖標[4],隸屬於審判庭,負責對抗海嗣與深海教會,對伊比利亞的普通民眾具有很強的威懾力。懲戒軍擁有船隻和水陸兩用軍艦。

伊比利亞的懲戒軍編制為大陣和連隊。一個大陣至少下轄十個連隊,人數則為三千人,有幕僚團。

斯圖提斐拉

又名「愚人號」,伊比利亞艦隊的旗艦,由阿戈爾人布雷奧甘設計製造。船長為伊比利亞公爵阿方索,大副為加西亞。在大靜謐時期失聯,現已沉沒。

布雷奧甘本來期望將其建設為海洋探索船以應對海中的危機,卻因為伊比利亞王室與貴族的短視和強硬被迫改建成一艘戰艦。

特殊武裝力量

審判官

從伊比利亞懲戒軍中選拔,是審判庭的中堅力量,擔任着司法、執法、宗教、行政等諸多日常事務的同時也負責直接領導指揮懲戒軍的連級單位,相當於連長以上的懲戒軍高級軍官。需要信念與意志極為堅定的強者才能入選。身穿禮服禮帽,以劍、手炮和提燈作為標誌武器。劍術造詣普遍十分出色。

大審判官是審判官中的翹楚,在伊比利亞的地位僅次於九大聖徒。每一位大審判官都擁有出類拔萃的實力。艾麗妮的師父達里奧可使用手炮轟碎一條街道上的建築,擊傷肉體強橫的斯卡蒂,在愚人號戰鬥中擊殺了大量海嗣。但數量較少,烏爾比安和歌蕾蒂婭曾提及成百上千名大審判官才足以與整個大群抗衡。

手炮是伊比利亞解析拉特蘭銃的技術後開發的武器。手炮不發射蝕刻彈藥,而是激發源石發射藥產生衝擊波殺傷敵人。審判官的提燈也是一種形制特殊的法杖。

聚居地

伊比利亞度假村
明日方舟 主題 伊比利亞度假村.png 主題 伊比利亞度假村 總覽.png

伊比利亞繁華時代曾經在沿岸港口城市建造水陸兩棲移動城市,但這些城市隨着大靜謐的到來都停止了建造並逐步淪為廢墟。

伊比利亞沿海地區居民生活在伊比利亞繁盛時代建造的移動城市廢墟里,建築破敗,其中鹽風城的形象與阿戈爾的海中城市有些許相似。從幹員棘刺的語音可知,伊比利亞的建築風格以冷厲素樸灰白為主。此外,伊比利亞也有曾經為阿戈爾人準備的「伊比利亞度假村」。

經濟

伊比利亞的貨幣名為多布隆,有金鑄幣。在1038年的大靜謐之後,伊比利亞再也沒有更換過鑄幣模具,多布隆金幣上的國王側臉像則全部被磨掉了。

伊比利亞的經濟曾經相當繁華。傳統上伊比利亞主要的農業是種植業和漁業,以及由此衍生的產業,如釀酒。

依託島民帶來的技術,伊比利亞人在玻利瓦爾平原大肆殖民開採源石,帶回龐大數量的赤金,以至於一度被稱為「黃金國度」,並擁有旅遊業。部分地區甚至發生了生產過剩。

大靜謐後,伊比利亞的經濟遭到了沉重打擊。大靜謐造成的海水倒灌、土地鹽鹼化和泛濫的海嗣摧毀了伊比利亞引以為傲的種植業和漁業。一車赤金換不來一袋米,金銀在逃難的路上成了毫無意義的累贅,部分地區倒退回了物物交換時代。

如今,伊比利亞審判庭接管了伊比利亞的大多數產業,伊比利亞實行計劃經濟。伊比利亞經濟已經凋敝,淡出大多數人的視野。

科技

不同於大多數人想像中閉塞、落後的形象,實際中的伊比利亞對科研相當友好。

正是依靠過去阿戈爾人從深海中帶來的先進技術,伊比利亞迅速崛起成為足以同烏薩斯等國家相提並論的泰拉強國,並發展出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建立在海洋上的強大文明。

這些來自海底的技術和泰拉大地上的其他科技差別很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阿戈爾技術應用就是遍佈伊比利亞海岸的燈塔。這些巨型建築曾被用於指引來往伊比利亞港口的大批船隻。燈塔足足建築了數千座,但在數十年前的「大靜謐」事件中,幾乎所有的燈塔都失去了作用,至今無法修復,如今只剩一座名為「伊比利亞之眼」的燈塔。據幹員深靛所說,除了燈塔及燈塔的附屬設備以外,海上還建設有鑽井和海上堡壘。[5]

在伊比利亞的科學界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大部分的科學研究在伊比利亞都是完全自由的,包括尖端生物工程學這樣的新興學科,並且伊比利亞也在這些領域取得了足夠傲人的成就。但這樣的友好是有條件的:在其他的一些領域,科學研究被完全禁止,或者說這些研究方向在伊比利亞是根本不存在的。這些研究通常都牽涉到與伊比利亞有緊密聯繫的兩個國家:拉特蘭和阿戈爾。

已知伊比利亞對有關拉特蘭銃械的研究進行嚴格的管控,監管者是伊比利亞的審判庭。其具體細節暫不明朗,但無疑牽涉到與阿戈爾相關的事物。

此外,伊比利亞還擁有建造船隻的技術,可如今只剩下設計圖紙。他們曾在島民,尤其是布雷奧甘的幫助下建造了一些大型船隻,如斯圖提斐拉,即「愚人號」。大靜謐後這些造船廠也隨着島民的減少而紛紛關停甚至淪為海嗣巢穴,伊比利亞人只能試圖搶救出還能使用的大型戰艦[6],或者出售圖紙比如多索雷斯的遊艇,就是坎黛拉向伊比利亞購買並復現的

文化

腐蝕的伊比利亞唱片
已經不能再被播放的唱片。能拿來和長久生活在城市廢墟里的人交換物資
收下它的衝動來自一種不知名的渴求。[7]

教育

伊比利亞村落里有學堂提供基礎教育。高級、專業的教育與宗教緊密相關,接近於斷層。人們要麼放棄學習,要麼放棄公民權出國進修,或者在國內尋找專業的名師,或者向神職人員學習,不過這些神職人員也有一部分是深海教會成員。審判庭鼓勵平民學習劍術,可能是為了讓他們在海嗣入侵之時也能提劍自衛。

飲食

摩根隊長佳釀
一種產自伊比利亞地區的酒,在維多利亞中部城市大受歡迎,現已停產。[8]

黃金時代的伊比利亞的飲食非常繁榮。得益於發達的漁業和種植業,伊比利亞出產朗姆酒,而一名伊比利亞廚師如果不能掌握一百餘種水產的烹飪方法甚至不能出師。但是大靜謐摧毀了這一切。大靜謐之後的饑荒讓廚師們幾乎忘光了「伊比利亞風味」,他們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只能按審判庭的要求製作救濟粥。

鹽風城的平民每隔一百日抽籤選出一人獻祭,次日從海邊收穫貝類作為食物。

斯卡蒂向鹽風城中的人們普及了海藻酒。

摩根隊長佳釀雖然是產自伊比利亞地區的酒,但是卻在維多利亞中部城市大受歡迎。現已停產。

語言

從人名地名上看,伊比利亞的語言和西班牙語有很大聯繫,暗示其現實原型為西班牙。

玻利瓦爾是古代伊比利亞跨越大陸而開拓的,當地的人名地名與伊比利亞類似,也以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為原型。

宗教

伊比利亞國教

伊比利亞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審判庭負責國內大小事務,宗教在國民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伊比利亞信仰的宗教由拉特蘭教衍生,屬於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伊比利亞宗教曾經直屬拉特蘭教宗麾下,不過逐漸從拉特蘭教分離,最終形成了「伊比利亞國教會」,自立門戶。分離後的伊比利亞的宗教聖像,聖人手持的銃械被更換為具有本地特色的長劍與提燈。變得「正常」了。目前兩國的宗教維持着微妙的聯繫。在伊比利亞的教堂里,依然能看到拉特蘭的標誌。[9]

在伊比利亞生活過的薩科塔安多恩,因目睹拉特蘭拒絕對遭受苦難的伊比利亞提供幫助而對拉特蘭深感失望,成立了試圖不分種族救濟世人的組織「尋路者」。[10]

「大靜謐」前,國教會已在考慮自立教宗。災變發生後,國教會改組為審判庭,以應對深海教會的滲透。

深海教會

「海嗣」及其崇拜者在阿戈爾國內創建的邪教團體,現已擴散到整個大陸。教義認為,與爾虞我詐、爭鬥不休的人類相比,集群意識的「海嗣」是更高級的生命形式,個體應為「種群」無私奉獻,實現「海嗣」群體的進化。邪教成員彼此用「同胞」互稱。深海教會的最終的目的是擴張「海洋」的邊界,讓陸上的種族全部被「海嗣」同化。[11]

大靜謐之前,深海教徒已經在伊比利亞傳教。他們美化海嗣,將海嗣包裝成稀奇的收藏品。

該邪教披着伊比利亞國教的外皮在國內隱秘傳播,還在各據點秘密建設人體實驗的基地,似乎在試圖結合人類與「海嗣」,培養更強大的個體。

該邪教小頭目的手杖上也有拉特蘭的標誌。某雞賊的四臂神皇表示認可

隨着「大靜謐」後深海教會的滲透,伊比利亞有很多地方漸漸變成鹽風城般破敗的模樣。

節日與民間傳說

幽靈城的傳說

據說迷路的人會誤入這樣的幽靈城,裏面又冷又可怕,地上鋪的都是青色的石頭,教堂里一個人也沒有。但是......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城裏的建築雖然空空蕩蕩,卻都鑲着珠寶,而廣場上堆滿雕像,那些雕像全都是黃金打造,沒有一絲雜質。聽說在幽靈城裏,每到夜晚,就總會有看不見的東西在教堂里祈禱,還能聽到有人在耳邊嘆氣!而且,誤入這些城市的人,身體都會逐漸僵硬,行動越來越慢,變得像是老爺爺老奶奶一樣,連說話也越來越慢,漸漸地無法思考......最後全身都動不了,既不能說話,也沒有思想......整個人變得和街上的黃金雕像一樣,嗚,原來那些雕像原本都是活着的人!

狂歡節的傳說

聽說這是個特別熱鬧的節日,過去還有不少遊客參加,可是現在都好久沒有什麼消息了,就有人說,這節已經被廢止了。據說狂歡節其實沒被廢止,只是參加的不是正常人而已。據說到了那一天,滿大街都是從墳里爬出來的屍骸,缺胳膊斷腿的在一起狂歡呢。這時候城裏的市民都得呆在家裏關好門,千萬不能出來。有人說出門就會被吃掉,還有人說出去的人就和中了什麼迷魂咒一樣,會排着隊去城東的樹林裏上吊自盡呢。

大靜謐降臨前,處於黃金時代的伊比利亞就像字面意思一樣擁有依託海軍從殖民地玻利瓦爾獲取的大批赤金。據阿方索所言,那些赤金足以鋪滿鹽風城。[12]當時伊比利亞人與阿戈爾島民親如兄弟,共同舉辦大型慶典。可是大靜謐後,審判庭大規模調查、肅清島民,伊比利亞人也人人自危,慶典也停辦許久。[13]隨着深海教會的入侵與滲透,鹽風城的居民日漸呆滯僵化。這些節日與民間傳說也體現了伊比利亞由盛轉衰的歷史。

藝術

《大靜謐》
描繪伊比利亞史上最大災難的畫作,筆觸毫無意義,色彩毫無意義,意象毫無意義。「阿戈爾知道,阿戈爾知道,阿戈爾知道。[14]

對感染者

伊比利亞的感染者極少,並且沒有歧視感染者的相關記錄。從深靛的見聞來看,感染者在伊比利亞並不被歧視。

行政區劃

伊比利亞的居住區分為城市和鄉村。城市基本建立在舊移動城市的廢墟上。目前沒有已知的伊比利亞移動城市。大靜謐前伊比利亞曾經設計過本國移動城市的圖紙,城市底部安裝了特殊的水棲裝置,可實現兩棲通行。據說伊比利亞的移動城市會變色,駛過的土地都寸草不生。也有城市都會變形,城市裏的地塊都能飛起來重組到一起,變成沒手沒腳,會把所有東西都吞掉的巨大怪物的傳聞。如今沒有什麼伊比利亞人能記住早已被廢黜的貴族領地了,傳統伊比利亞的行政區劃幾乎都沒入海水。現在的伊比利亞環繞禮拜堂等宗教設施建設聚落。

城市

伊比利亞-鹽風城外景

雷亞-伊比利亞

大靜謐前伊比利亞的王城,在大靜謐到來之前發出最後一次詔令後徹底失去聯繫。

佩爾多尼

大靜謐後的伊比利亞首都。

鹽風城

一座位於伊比利亞沿海地帶的破敗城市。鹽風城曾經是伊比利亞的重要城市,但大靜謐後早已蕭條。海岸棲息着恐魚,市民的生活水準奇差,不使用貨幣作為交易手段,依舊流行着以物易物的交易法則。城內設有一座教堂,一位名為昆圖斯的深海教會教徒在教堂內擔任主教,教唆市民通過抽籤的方式選出一人前往海中以換取食物(實際上所謂的食物也只是些簡單的貝類與魚類)。[15]

普利瑪維拉城

該城的教堂已遭到深海教會的侵蝕,成為該組織進行各類生化人體改造實驗的據點。該據點隨後被歌蕾蒂婭清剿並摧毀,由此結識了凱爾希。[16]

鄉村

岩灣鎮

沿海村鎮,有一座燈塔,是幹員深靛的家鄉。[17]

潮石鎮

拉特蘭尋路者先導安多恩的出身地,後逐漸衰敗。安多恩前往拉特蘭求援後,因拉特蘭未提供援助而毀滅,使安多恩產生了「拉特蘭為何無法拯救拉特蘭之外的土地」的疑問。

格蘭法洛

沿海村鎮,臨近伊比利亞審判庭中心和伊比利亞的最後一座燈塔「伊比利亞之眼」。其名字在伊比利亞古語中即意為「燈塔」。

燈塔

伊比利亞之眼

坐落于格蘭法洛鎮附近的海上礁島的高塔,伊比利亞數十座巨大燈塔之一。「大靜謐」之後停止工作,被伊比利亞放棄,逐漸淪為恐魚巢穴。愚人號事件中被喬迪等人重啟。

修道院

安布羅修修道院

移動修道院,由拉特蘭與伊比利亞於1011年合資建造,原屬伊比利亞。「大靜謐」後伊比利亞審判庭要求其前往海岸作為軍事堡壘協防,被修道院拒絕。後脫離原本的航線並在荒野中發生故障擱淺,已失蹤61年。現接受拉特蘭的補給後啟程前往拉特蘭。

人物

羅德島幹員

阿戈爾族,修習「至高之術」的劍士。因局勢動盪離開伊比利亞,受邀來到羅德島。現羅德島近衛幹員。

黎博利族,感染者。特殊行動第三小隊隊長副手,但因職能特殊經常被臨時調入其他小隊。現羅德島先鋒幹員。

阿戈爾族,生物工程學專家。離開伊比利亞後加入羅德島。現羅德島特種幹員。

阿戈爾族,幹員白熾的保鏢,隨白熾加入羅德島。現羅德島狙擊幹員。

阿戈爾族,巡遊醫生。被羅德島救助後隨羅德島一同行動。現羅德島醫療幹員。

斐迪亞族,燈塔見習看守人,流浪術師。因老師要求其外出歷練而離開伊比利亞。現羅德島術師幹員。

黎博利族,前伊比利亞審判官,大審判官達里奧的學生兼下屬。愚人號事件後辭去審判官職務,以審判庭信使身份進入伊比利亞特別行動組,任近衛幹員。

阿戈爾族,真名喬迪·方塔納羅薩,前伊比利亞格蘭法洛鎮禮拜堂護工。愚人號事件結束後在凱爾希和極境的引薦下加入羅德島,任醫療幹員。

斐迪亞族,羅德島伊比利亞事務負責人,任先鋒幹員。

阿戈爾族。其父親被審判庭當局帶走,母親在悲傷中鬱鬱而終。後在某次針對伊比利亞地區的行動中受到波及,作為傷員被帶回本艦施行救治。現為羅德島近衛幹員。

官員

審判庭

  • 達里奧

伊比利亞大審判官,知曉審判庭的一些內幕和伊比利亞的過往,對伊比利亞的未來持悲觀態度。

使用長劍和手炮作戰,實力強勁,能與深海獵人出身的斯卡蒂抗衡並擊傷斯卡蒂。

「愚人號」行動中,他為了給嘗試重啟燈塔的喬迪爭取時間,與數量龐大的恐魚作戰,力竭而亡。

伊比利亞唯一健在的聖徒,全名「卡門·伊·伊比利亞」,流明的老師。伊比利亞的延生秘術使得其年齡已超常人所及。

大靜謐後聯合其他聖徒將國教會改組為審判庭,並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伊比利亞」。

軍方

  • 阿方索

「愚人號」船長,伊比利亞海軍中的英雄人物。

伊比利亞艦隊因大靜謐全滅後,阿方索依靠獵捕併吞吃恐魚存活,但左手也開始海嗣化,一直艱難地維持着身為人類的理智。

  • 加西亞

「愚人號」大副,原本的外表不明,阿方索的愛人。

與阿方索同為「愚人號」上最後的生還者,依靠捕獵恐魚生存,身體已經完全海嗣化,但仍然維持着最後一絲作為人的理智。以人類的身份死去。

平民

  • 何塞

伊比利亞的孩童,成績優異,但因家境貧寒而交不起學費,將要輟學。向學堂的老師舉報了安東尼奧偷竊的事情,後來又為了袒護安東尼奧而向主教撒謊。

  • 安東尼奧

伊比利亞的孩童,為了幫助何塞湊齊學費而偷錢,卻被何塞舉報。不希望何塞為他說謊,向主教坦白了實情。

  • 老何塞

情報販子,斯卡蒂的熟人,是「這一帶賣消息的人」里唯一知道鹽風城的人。

  • 佩特拉

居住在伊比利亞鹽風城的一名老婦人,與安妮塔熟識。看似瘋癲,但似乎是除了安妮塔之外最清醒的鹽風城居民。

  • 安妮塔

居住在伊比利亞鹽風城的一名少女,被其他居民稱為「木框」。相比其他居民,安妮塔明顯更加熱情活潑。與斯卡蒂結下了友誼。

在水月與深藍之樹活動中,疑似已徹底化為海嗣

  • 蒂亞戈

黎博利族,格蘭法洛鎮長,流明的監護人。他曾經與妻子馬琳和格蘭法洛居民合作試圖重啟燈塔,卻因審判庭突如其來的鎮壓而失敗,妻子也與自己分別。愚人號事件中與深海教徒合作試圖報覆審判庭,到死也不知道馬琳是深海教會主教一事。

深海教會

表面上為鹽風鎮的主教,實際為深海主教之一。

其領導下的鹽風鎮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獻出一名居民給海洋以換取食物。進行了許多人體實驗。最後變成一隻巨大的海嗣,被斯卡蒂、幽靈鯊和歌蕾蒂婭合力擊殺。

  • 阿瑪雅

黎博利族,格蘭法洛鎮的翻譯家。真實身份為深海教會的主教。

已自願被屠諭者吞噬,幫助其進化。

  • 奧盧斯

深海主教之一,精通伊比利亞劍術「至高之術」,疑似為棘刺的老師。

曾在安布羅修修道院活動,在此存放了一批海嗣製品,導致修道院居民赫曼在尋找食物時誤食而海嗣化。試圖誘導修道院主教斯特凡諾·托雷格羅薩將修道院居民全部海嗣化以存活下去。事件結束後帶着赫曼回到了大海。

在水月與深藍之樹中,已經徹底海嗣化,並被棘刺擊殺

考據

  • 根據「大規模的遠洋艦隊」一詞,可推測其原型為現實中的西班牙(西班牙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無敵艦隊」)。另外,西班牙所在的半島就叫做伊比利亞半島。「大靜謐事件」有可能是影射無敵艦隊覆滅後西班牙的逐步衰落和封閉。
  • 鹽風城的英文名Salviento來源於西語「鹽」(salt)和「風」(viento)的拼接。
  • 幹員棘刺修習的伊比利亞至高之術原型為現實中的西班牙劍術「La Verdadera Destreza」(直譯即為「至高之術」),這是一種基於幾何計算來進行複雜進攻與防禦,對敏捷性和計算力要求極高的劍術流派。
  • 斯圖提斐拉號的外文名Stultifera Navis正是拉丁語中「愚人號」的意思。
    • 這一哲學意象最早可追溯至柏拉圖的《理想國》,其中柏拉圖認為,治理一個國家就像指揮一條在茂海中航行的大船,只有真正具備航行技能與星象知識的人才能領航到達目的地。然而,利令智昏的人們往往將精於權術的人推上領航者的位置,任其任人唯親,真正有專業能力掌舵的人,卻被從船上擠下。最終,「愚人」掌舵,在茂海中如無頭蒼蠅般隨天命浮沉。這條船也因之被稱為愚人船。
    • 另外,在福柯的《瘋癲與文明》中也出現了與愚人船相關的意象。在福柯的著作中,這個詞的德語版本(Narrenschiff)被認為可能來自於亞爾古英雄傳奇,而這種船載着那些神經錯亂的乘客從一個城鎮航行到另一個城鎮。瘋人因此便過着一種輕鬆自在的流浪生活。城鎮將他們驅逐出去;在沒有把他們託付給商旅或香客隊伍時,他們被准許在空曠的農村流浪。這種習俗在德國尤為常見。在15世紀左右的文藝復興時期(即《堂吉訶德》的同期),這樣的船反覆出現在繪畫作品之中。
    • 考慮到斯圖提斐拉號上的經歷和最後的騎士這一意象,來源更可能為後者。

註釋

  1. 收藏品編號066
  2. 收藏品編號182
  3. 見溫蒂和棘刺的幹員密錄
  4. 出自明日方舟/幹員密錄/第十一期#歌蕾蒂婭
  5. 劇情:燈火序曲,遺落燈塔
  6. 剿滅作戰:伊比利亞昏黑造船廠
  7. 出自明日方舟/材料覆潮之下活動獲得
  8. 收藏品編號101
  9. 參見插曲《愚人號》劇情
  10. 參見SideStory《吾導先路》劇情
  11. 參見插曲《覆潮之下》、《愚人號》劇情
  12. 劇情:愚人號
  13. 劇情:棘刺的幹員密錄
  14. 收藏品編號066
  15. 出自明日方舟/劇情/覆潮之下
  16. 出自明日方舟/幹員密錄/第十一期#歌蕾蒂婭
  17. 出自深靛檔案資料三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