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朝聞道(劉慈欣)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十五年前,就在她看着的那個方向,曾矗立過真理祭壇,再遠些,愛因斯坦赤道曾穿過沙漠。
微風吹來,草海上湧起道道波紋,仿佛是星空下無際的騷動的人海,向整個宇宙無聲地歌唱着。
朝聞道.jpg
基本資料
作品原名 朝聞道
原作載體 小說
原作作者 劉慈欣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

《朝聞道》劉慈欣創作的短篇科幻小說。

作品簡介

《朝聞道》最初發表於《科幻世界》雜誌(2002年),後被《時間移民》(2014年)等合集收錄。

環球加速器愛因斯坦赤道突然消失,另一個文明的來客排險者表示愛因斯坦赤道的存在會使整個宇宙面臨名為真空衰變的災難。科學家們意識到失去了愛因斯坦赤道便無法獲得宇宙大一統模型,在知道排險者文明已經得到大一統模型之後,科學家們開始了生命與真理的交換……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成分,可能影響觀賞作品興趣,請酌情閱讀

用語解釋

Warning.png
以下概念為文中描述概括,與現實理論有所出入或完全為小說虛構,請區分看待。
  • 愛因斯坦赤道:為了研究宇宙大一統模型而建立的環繞地球一周的粒子加速器,起點為世界核子中心。
  • 世界核子中心:愛因斯坦赤道的起點,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也是環球加速器的控制中心。
  • 排險者:宇宙某個擁有高等文明的生物,為了避免真空衰變這一宇宙災難而對其他文明進行干預。文中出場形象為中年男性,「兼具亞洲人和歐洲人特點」,五官過分端正,「像是公共標誌上代表人類的一個圖符」。話音如其面孔,極其標準而無特點。在純能化之前的上古時代,是一種長着透明雙翼的生物。
  • 真空衰變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物理學家提出的概念。
指高能級真空不斷向低能級真空跌落,低能級真空中質子與中子在瞬間衰變,最後導致低能級真空中物質全部蒸發的現象。
時間點 提出人 理論內容
1980年之前 狄拉克 我們宇宙的真空是一種偽真空,實際上真空是一個沸騰的量子海洋,這使得真空具有一定的能級。
1980年
《物理評論》雜誌
(概念提出)
西德尼·科爾曼
弗蘭克·德盧西亞
某種高能過程可能產生另一種狀態的真空,這種真空的能級比現有真空低,甚至可能出現能級為零的「真真空」。這種真空體積開始可能只有一個原子大小,但一旦形成,周圍的高能級真空會向它跌落,變成與之相同的低能級真空,使得低能級真空體積迅速擴大,形成球形。擴張速度很快就能達到光速,球中質子和中子將在瞬間衰變,使得球內物質全部蒸發。
  • 知識密封原則:宇宙文明世界最高準則,不允許高級文明向低級文明傳遞低級文明未發現的知識。(即知識的管道傳遞)
  • 真理祭壇:如同倒放的山丘一般的半球體建築,在排險者那個世界的上古文明里,這是個給學者討論宇宙奧秘的論壇。排險者在地球複製的真理祭壇多了一條為人類修築的坡道,人們將通過它走上真理祭壇,用生命換取宇宙奧秘。
  • 星雲生物:很久以前,由力場與稀薄物質共同構成的生物。思維頻率極高,進化極快。通過把自身進化為加速器一部分,上百萬個星雲生物排列起來組成了加速器。
  • 引力波:文中為唯一能在真空衰變之後存留下的信息載體。

劇情簡介

丁儀帶妻子方琳和女兒文文在愛因斯坦赤道進行環球旅行,結束旅程後丁儀送走妻女,回到控制中心後在辦公室沙發上入夢。
丁儀被工作人員推醒,隨後知道了加速器與有關設備全部消失的狀況。其中沙漠裏的管道與控制中心內的設備全都變成了草地,地面和海底部分只剩支座,地下部分只留下空隧道。
沿草路走來一名中年男子,自稱這個宇宙排險者,排險者告知控制中心的各位,加速器在昨天夜裏已經被蒸發,作為補償,排險者留下了能在乾旱的沙漠上以很快的速度成長蔓延的草。而蒸發的原因是加速器以最大功率運行會給宇宙帶來災難——即真空衰變。排險者表示,在目前的宇宙中,能創造出真空衰變這類創世級別能量過程的唯一機會只能來自於文明把大量能量聚集到一個微觀點時,所以他們只要發出傳感器監視宇宙中進化到一定程度的文明即可。他的工作就是在收到傳感器發出的警報之後親臨那些文明,在文明進行創世能級的試驗時進行干預。而發出警報的傳感器在古生代的石炭紀(距今約三億年前)便已經安裝在地球,在不同地點觀察到十例原始人類仰望星空時間超出了預警閾值(對宇宙表現出充分好奇)後,達到報警條件從而發出預警。
丁儀從排險者的敘述中意識到永遠無法獲得大一統模型,這點隨後得到了排險者的確認。排險者表示他們的文明通過別且無法復刻的方式得到了大一統模型並因為知識密封原則拒絕告知丁儀等人具體內容。排險者表示知識的管道傳遞會造成諸多災難。諸位科學家因此陷入沉默生無可戀
在一個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臟懶得跳動了
——松田誠一
後丁儀提出辦法:把大一統模型告訴他之後毀滅他,如此便可以在不違背知識密封準則的前提下得到大一統模型。排險者表示可行並給丁儀三天時間思考。
三天內有數百名各專業學科的精英學者們陸續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來到了真理祭壇下。同來的除了許多記者,還有科學家的朋友和親屬、各國政府代表人,他們都在這最後的時刻做着最後的努力。在排險者和各國代表人的交流中,美國總統提出,在文明高度進化之後,對終極真理的追求會成為整個宇宙的基本價值觀,那時整個宇宙都會同意進行超高能試驗以獲得大一統模型,哪怕在試驗中會毀滅自己在內的一切。
排險者沉默了。實際上美國總統的發言已經接近於事實真相,排險者向眾人交待了他所在的文明如何得知的大一統模型:很早以前的宇宙里出現了星雲生物這一文明,在文明高度發展之後全文明同意用自身組成加速器,以此換取真理。星雲生物在進行實驗的同時把結果用引力波發射出去。最後星雲文明因為真空衰變毀滅。在漫長歲月之後誕生的文明接收到了當時傳出的引力波,從中獲得了大一統模型。
  • 第4章:交換
生命和真理的交換開始了。
八位數學家提出想要看到費爾瑪和哥德巴赫兩個猜想的最後證明。
十一位古生物學家提出想要知道地球上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
……
一批又一批科學家走上真理祭壇,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換,在強光中化為美麗的火球飄逝而去。
……
物理學家們走上了真理祭壇,宇宙大一統模型緩慢而莊嚴地從物理學家們的上空移過。
他們最終化為了八十六個從真理祭壇上升起的火球
……
最後走上真理祭壇的是斯蒂芬·霍金。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霍金問。
我不知道。
排險者第一次露出悲哀的神色。
我怎麼知道。排險者喃喃地說道。
  • 第5章:尾聲
十五年後的某個夜晚,在已經變成了草原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上,準備攻讀量子引力專業博士學位的文文向媽媽問出了霍金問過的那個問題——「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麼?

作品有關

標題

出自論語中「朝聞道,夕死可矣。」,文中指為了獲得真理而以生命交換的科學家們。

主角丁儀

在作者的多部作品出場,設定不盡相同,但是都是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或許丁儀就是大劉心裏的科學家化名吧。然而在其登場作品中,丁儀都沒什麼好下場(除了《微觀盡頭》。)

其他

看過《三體》的讀者在看到真空衰變有關描述時會覺得似曾相識。不同的是,這個宇宙中地球的真空衰變因為排險者的來臨而避免了,另一個宇宙的地球卻沒有逃過二向箔帶來的降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