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星際火狐系列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Nintendo Red.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任天堂相關條目☆任天堂就是世界的主宰!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 登場角色
  • 遊戲特色
  • 遊戲系統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星際火狐系列
Star Fox series logo.png
原名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
官方譯名 Star Fox
星际火狐
類型 飛行射擊
開發 任天堂
Argonaut Software
Rare
南夢宮
Q-Games
白金工作室
發行 任天堂
設計師 宮本茂
今村孝矢
初代 星際火狐
(1993年2月21日)
最新作 星際火狐2
(2017年9月29日)

星際火狐》系列(日語:スターフォックス,英語:Star Fox)是任天堂、南夢宮等開發,任天堂發行的飛行射擊遊戲系列。

簡介

系列講述了主角火狐·麥克勞德(Fox McCloud),面對被派柏將軍(General Pepper)流放至行星維諾(Venom)的安德羅斯博士(Dr.Andross),殺害被叛徒皮格瑪·登加(Pigma Dengar)出賣的父親詹姆斯·麥克勞德(James McCloud)並發動叛亂的危機,和同校好友史利比·陶德(Slippy Toad)、父親舊時的戰友派比·海爾(Peppy Hare)和宇宙暴走族出身的勁敵法爾科·蘭巴帝(Falco Lombardi),重建父親的星際火狐隊(Star Fox),駕駛戰機艾英(Arwing)以迎擊安德羅斯的侵略,又同曾在父親麾下的沃爾夫·歐唐納(Wolf O'Donnell)組建的星際野狼隊(Star Wolf)數次交手或合作,以守護繁榮的行星柯內莉亞(Corneria)以及整個萊拉特(Lylat)星系和平的故事。

各作介紹

系列初代《星際火狐》是任天堂發行的第一個3D遊戲,具有劃時代意義。

在初代《星際火狐》取得一定反響後,作為正統續作的《星際火狐2》也投入了製作之中。本作為星際火狐隊添加了兩名新成員——美由(Miyu)和法伊(Fay),並為不同角色與機體添加了差異化,並為戰機艾英設計了陸地行走模式Walker。原定於1995年末於SFC平台發行,但在即將完工上市的前夕,由於N64的開發需要,使得製作團隊轉入了新平台遊戲的開發,本作也因此被雪藏。直到2017年於迷你超級任天堂重見天日。

《星際火狐64》是對初代《星際火狐》故事的再構建,吸收或重構了未發售的《星際火狐2》這一部分資料設定(例如陸戰模式被改造為專用機體——陸戰之王Landmaster),畫面與建模轉入了N64的全3D繪圖,同時配備了專門的日語/英語配音對話,被視為系列正式的起點。後於3DS平台推出重製版《星際火狐64 3D》,畫面進一步升級的同時,由於安德羅斯、皮格瑪的日語聲優鄉里大輔去世的緣故聲優陣容也進行了完全翻新。

《星際火狐 歷險》則大幅度地刪減了飛行射擊的要素,被製作成了動作冒險遊戲。準確來說,本作原本是由Rare公司原定於N64上製作的,與《星際火狐》系列完全無關的《恐龍星球》(Dinosaur Planet),但在宮本茂的勸說下換皮成了《星際火狐》系列作品。對本作的評價整體偏正面,但也有評論認為與系列主體基調偏離過大(畢竟是換皮遊戲)。本作登場的克里斯塔爾(Krystal)在故事過程中與火狐陷入愛河,並在故事結尾加入了星際火狐隊,替補退役的派比。在美版首發的第二天,Rare社即被微軟收購,脫離了任天堂的第二方陣營。因此有人推測這次換皮是任天堂面臨公司動盪狀態的一次止損行為。

《星際火狐 突襲》的故事發生在《歷險》一年之後,也被認為是《64》以後的正統續作。遊戲由任天堂與南夢宮聯手製作,玩法回歸了原本的3D飛行射擊(但同樣在部分關卡保留了動作冒險的要素)。本作的評價褒貶不一,又因為NGC在商業上的受挫,原定於發行於街機上的版本也被取消。

《星際火狐 命令》則是《64》世界線最後的作品,發行於NDS上。本作的畫面表現回歸了SFC初代的表現手法,語音也不再保留人聲配音(改回初代的電子音),添加了(嚴格意義說是恢復二代的)角色與機體的差異化,同時添加了故事線的分支選擇,會導入截然不同的結局個別劇情分支有令玩家血壓飆升的故事情節。本作評價尚可,但在這之後系列也迎來了沉寂期,直到2011年發行於3DS上的《星際火狐64 3D》為止。

在3DS平台推出了重製版《星際火狐64 3D》之後,《星際火狐》系列開始了他的重啟。由白金工作室製作的《星際火狐 零》,對整個世界觀再一次進行了重構,同時吸收並改進了初代、未發售的二代與《64》的不少要素(例如上述的Walker與陸戰之王都被本作吸收)。與此同時還附贈了塔防類旁支遊戲《星際火狐 守衛者》作為新世界觀的補充。不幸的是,由於和《突襲》一樣又一次撞上了Wii U發售周期的末期,本作的銷量不佳,評價也較為一般,致使本系列再一次陷入了沉寂期。

不過在2017年,《星際火狐2》藉由迷你超級任天堂得以重見天日。由育碧製作的《星鏈:阿特拉斯之戰》的Nintendo Switch版本中,又添加了星際火狐的專屬劇情。

時間線、世界觀設定

本系列由於數次重啟的緣故,目前主要分為三條平行的時間線。其中三部處於「原點」的作品可視為「同一故事在不同時間軸上的不同演繹」:

  • 《星際火狐》→《星際火狐2》
  • 《星際火狐64》→(外傳漫畫《再見了親愛的法爾科》)→《星際火狐 歷險》→《星際火狐 突襲》→《星際火狐 命令》
  • 《星際火狐 零》(外傳《星際火狐 守衛者》)

遊戲列表

封面 作品名稱 開發 對應平台 發售日期 備註
Super Famicom JP - Star Fox.jpg 星際火狐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
Star Fox
任天堂
Argonaut Software
Super Famicom
SFC復刻版
Nintendo SwitchNSO
1993年2月21日
Nintendo 64 JP - Star Fox 64.jpg 星際火狐64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 64
Star Fox 64
任天堂 Nintendo 64
Wii (VC)
Wii U (VC)
1997年4月27日 有簡體中文版、中文配音,譯作《星際火狐》
Nintendo GameCube JP - Star Fox Adventures.jpg 星際火狐 歷險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アドベンチャー
Star Fox Adventures
Rare Nintendo GameCube 2002年9月23日 系列首部動作冒險遊戲。原本為與系列無關的原創遊戲《恐龍星球》(Dinosaur Planet),後更改為本作。
在本作首發第二天,Rare社即被微軟收購,脫離任天堂陣營,因此被猜測換皮行為是任天堂面對企業動盪的止損之舉。
Nintendo GameCube JP - Star Fox Assault.jpg 星際火狐 突襲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 アサルト
Star Fox: Assault
南夢宮
任天堂
2005年2月14日 原計劃開發街機版本,後計劃取消
Nintendo DS JP - Star Fox Command.jpg 星際火狐 命令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 コマンド
Star Fox Command
Q-Games
任天堂
Nintendo DS
Wii U(VC)
2006年8月3日
Nintendo 3DS JP - Star Fox 64 3D.jpg 星際火狐64 3D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64 3D
Star Fox 64 3D
任天堂 Nintendo 3DS 2011年7月14日 有簡繁中文版
Wii U JP - Star Fox Zero.jpg 星際火狐 零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 ゼロ
Star Fox Zero
白金工作室
任天堂
Wii U 2016年4月21日
Wii U JP - Star Fox Guard.jpg 星際火狐 守衛者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 ガード
Star Fox Guard
Super Famicom JP - Star Fox 2.jpg 星際火狐2
スターフォックス2
Star Fox 2
任天堂 SFC復刻版
Nintendo Switch(NSO)
2017年9月29日 1993年初代作品的正統續作,原定於1995年末在SFC平台發行,Nintendo Power也為此遊戲打了廣告,遊戲已經製作完成,但最終發行被取消。

被取消遊戲

星際火狐VB版

為Virtual Boy開發的星際火狐,由於Virtual Boy本身面臨的商業失敗(銷售未滿一年即停產),所以也跟着一起完蛋了。

星際火狐:突襲(街機版)

《星際火狐:突襲》的街機版,原定於2004-05年發行,但可能是由於《突襲》本身銷量不佳、口碑褒貶不一的緣故,本作企劃被放棄,不再繼續開發。

星際火狐Wii:柯內莉亞戰爭

Nintendo Power第247期曾透露過這個遊戲。

星際火狐:艦隊

由Retro工作室申請開發,原定於在Wii U上發行的飛行射擊遊戲,玩法接近《星際火狐64》,可多人在線遊玩。遊戲中為玩家提供各種任務,以及任務結束後玩家可自行設計新飛船、新機翼的設計,還有新角色的加入等。但該遊戲並未獲得任天堂的批准通過,也沒有進入實際開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