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戊辰戰爭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反核標誌.jpeg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萌娘百科現實戰爭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閱讀並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歷史資料,確保條目內容的準確性與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這珍貴的平靜歲月。
戊辰戰爭
Boshin War

逆流之師.png

佐幕派的新選組
時間 1868年1月27日 ~1869年6月27日
地點 日本
結果 新政府軍勝利並統一日本;德川幕府徹底滅亡
參戰方
新政府軍→大日本帝國軍

薩長土肥同盟

  • 薩摩藩
    • 赤報隊
  • 長州藩
  • 土佐藩
  • 佐賀藩(上野戰爭加入)

其它尊王派大名

  • 尾張藩
  • 廣島藩(安藝藩)
  • 津藩
  • 大垣藩

援助:大英帝國

舊幕府軍
  • 佐幕派大名
  • 新選組
  • 京都見回組
  • 彰義隊
  • 蝦夷政權

奧羽越列藩同盟/東武政權

  • 仙台藩
  • 米澤藩
  • 越後長岡藩

會莊同盟

  • 會津藩
  • 白虎隊
  • 莊內藩

援助:法蘭西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明治天皇睦仁(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

有栖川宮熾仁親王(新政府東征軍大總督)
小松宮彰仁親王(征討大將軍)
西鄉隆盛(東海道先鋒總督軍參謀)
黑田清隆(北陸道鎮撫總督軍參謀)
板垣退助(東山道先鋒總督軍參謀)
山縣有朋(北陸道鎮撫總督軍參謀)

德川慶喜(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東武天皇」)
榎本武揚(蝦夷政權總裁)
松平容保(會津藩藩主)
河井繼之助(長岡藩家老)
伊達慶邦(仙台藩藩主)
近藤勇(新選組建立者)†
土方歲三(新選組副長)†

參戰兵力
6000(1868年前期);

30000(1868年後期)

>15,000(1868年前期)
傷亡與損失
>戰死3556人、負傷3804人 >戰死4707人、負傷1518人
孤臣身殉蝦夷島,忠魂永衛東方君。よしや身は蝦夷が島辺に朽ちぬとも魂は東の君やまもらむ。
——土方歲三辭世詩,1869年6月20日
汝宜體朕之意,殄戮賊臣慶喜,以速奏回天之偉勛,而措生靈於山嶽之安。汝、宜しく朕の心を体して、賊臣慶喜を殄戮、以て速やかに回天の偉勲を奏し、而して、生霊を山嶽の安きに措くべし。
——《討幕密敕》,1867年11月9日

戊辰戰爭(日語:戊辰戦争ぼしんせんそう)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薩長新政府與德川幕府勢力之間爆發的一場內戰,同時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內戰,亦稱倒幕戰爭。始於慶應四年(戊辰)一月三日,終於明治二年(己巳)五月十八日[1]

戊辰戰爭中的人物、組織和事件是豐富的創作素材,在許多的影視、文學、ACG作品中,都有戊辰戰爭的相關人物、組織和事件登場。

現實中的戊辰戰爭

背景

1853年(嘉永六年),馬休·佩里率領的美國東印度艦隊駛入浦賀灣強硬要求日本立刻開國,史稱黑船事件。佩里叩關引發了日本長達多年的政局動盪,在過程中,日本政界逐漸分為了「尊王攘夷」和「公武合體」兩派。

「尊王攘夷派」的精神源于吉田松陰,早期宣揚極端主義,希望能通過驅逐在日外國人的手段、重新鎖國,在經歷下關戰爭、薩英戰爭之後,薩長兩藩意識到開國學習西方的必要性,於是轉變為擁立天皇建立新政府,通過推翻幕府奪取政權完成攘夷。

與其針鋒相對的是幕府推崇的「公武合體派」,這一派主張聯合朝廷(公家)和幕府(武家)改造日本,認為日本應該儘量避免爆發內戰而在以德川幕府為主導的統一且安定的政府下完成近代化改革,在尊攘派對開國派幕臣和公武合體派的刺殺行動愈演愈烈之後,德川幕府也抓緊了幕政改革的步伐。

時間進入到1866年(慶應二年),幕府組織的第二次長州征伐以失敗告終,大名們終於看到大肆宣傳征討長州的德川慶喜毫無作為,軟弱無能,慶喜和幕府的威望跌落至谷底。與之相對的尊攘派勢力不斷膨脹,幾個月後信任幕府的孝明天皇離奇去世,一時間京都局勢陷入撲朔迷離之中。尊王攘夷派則趁機抓緊行動,1867年6月在薩長同盟的基礎上,薩摩與土佐的下層藩士秘密締結了軍事同盟,即「薩土密約」。

9月薩摩、長州、廣島(安藝)密約締結三藩同盟決定舉兵討幕。而倒幕派公卿岩倉具視認為武力討幕時機已到,經過公卿們秘密協商之後,他將起草的《討幕密敕》發給薩摩與長州的藩主。而當天還發生了另一件讓倒幕派意想不到的事情。

德川慶喜聽取了土佐藩士山內容堂的意見,決定大政奉還讓國家和平度過危機,並向朝廷上奏了大政奉還的上表文。政權奉還後,既然幕府已經將權力交還朝廷,討伐幕府是沒有道理的,薩摩一方只好下令停止向東行軍。另一方面,朝廷決定在政權正式更迭之前,繼續委託幕府治理國政,朝廷又召集十萬石大名上洛商討新政府成立相關事宜然而生草的是戊辰戰爭之前德川慶喜兩次試圖召開諸侯會議,都被佐幕派大名攪黃了,在這個契機之下薩摩和長州派遣藩兵先鋒隊登陸大阪,而就幕府方而言還沒有允許長州向京都派遣部隊,此舉大逆不道,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陷入對峙。

12月9日朝廷下達警戒令,倒幕派藩兵控制了皇宮並發佈《王政復古大號令》。當天夜裏,召開了小御所會議,本次會議上就德川家與德川慶喜的命運展開了激烈的論戰,最終以大久保利通為首的強硬派戰勝了以山內容堂為首的溫和派,決定強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在失去了武力推翻幕府的大義名分後,想出了招惹幕府開第一槍的挑釁策略。他鼓動薩摩浪人在江戶縱火騷亂,引發了幕府軍眾多將士和幕臣的不滿,在大阪天領的幕府軍遂決定上洛討薩,德川慶喜始終拒絕向朝廷開戰,但將領們無法忍受薩摩的羞辱一致要求上洛,一怒之下的德川慶喜說出「隨你們怎麼便吧!」,沒想到將領們迅速着手準備上洛,但德川慶喜仍然告誡了上洛的將士們絕對不允許擅自開戰,要和平上洛與天皇商討事宜。1868年1月1日,德川幕府發佈了《討薩表》。

過程

  • 鳥羽伏見之戰:1868年1月27日幕府軍抵達京都的鳥羽街道,認為薩摩兵會讓開道路讓自己上洛,但薩摩拒絕讓路,雙方陷入對峙,最終薩摩藩將領下令對行軍中的舊幕府軍開火,打響了戊辰戰爭的第一槍。戰鬥持續了三日,雙方在京都南郊之上鳥羽、下鳥羽、竹田、伏見發生交戰,在戰鬥過程中,新政府打出了偽造的錦之御旗,幕府軍士氣低落,最終以新政府軍的完全勝利告終。
  • 江戶無血開城:1868年3月至4月間,德川幕府的勝海舟在經過與新政府軍(東征大總督府)的西鄉隆盛一系列談判後將江戶和平移交給新政府,德川幕府徹底滅亡。
  • 會津戰爭:長州藩對松平容保經常在京都妨礙他們的行動懷恨在心,因而始終不接受會津藩的降服,要求原本和平相處的東北諸藩討伐會津,試圖挑撥東北諸藩感情,這一行為引發了東北諸藩對會津的同情。1868年5月6日,會津與莊內藩組成會莊同盟抵禦侵略,而其他東北三十一諸藩也組建了奧羽越列藩同盟[2],奧羽越列藩同盟後續發出「討薩檄文」,揚言要清君側和掃除「偽官軍」。但隨着戰爭優勢逐漸倒向新政府軍,同盟中的諸藩相繼投降,最終以松平容保開城投降標誌結束。
  • 北越戰爭:保持局外中立的長岡藩與薩長新政府談判,家老河井繼之助提出了赦免會津的要求被拒絕,於是加入奧羽列藩同盟,1868年6月21日北越戰爭爆發,儘管越後長岡藩堅持抗戰,給新政府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最終新政府仍然在苦戰中獲勝。
  • 上野戰爭:以德川幕府的家臣為代表的抗戰派組織了彰義隊,並擁立輪王寺公現入道親王(即後來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68年7月4日爆發上野戰爭,舊幕府軍的彰義隊遭到全滅,天野八郎不久被捕下獄並死於牢中。
  • 箱館戰爭:1868年12月4日至1869年6月27日,由前幕府海軍奉行榎本武揚在北海道所成立的蝦夷政權與明治政府軍交戰,最終以戰敗收場。舊幕府勢力的抵抗完全結束,戊辰戰爭宣告結束。

新選組

戊辰戰爭爆發,新選組作為幕府武裝力量之一戰鬥在第一線,甚至在江戶開城德川慶喜投降後依然追隨松平容保為江河日下的幕府而戰鬥,成員多數戰死或者被捕殺。最後以土方歲三戰死、蝦夷共和國投降而劃上句號。

ACG作品中的戊辰戰爭

此處介紹的是描述、提及、影射戊辰戰爭或以戊辰戰爭為背景的ACG作品。

然而你會感覺日式風格的作品幾乎都是這個劇情

(待補完)

其他

Commons-emblem-issue.svg
以下內容閱讀時有可能包含某些敏感內容,甚至產生輕微不適感。所以請慎點。

「戊辰戰爭」一詞很多時候被淫夢愛好者當做㚻片《SCOOOP!!!1 - Virtual Sexイカせ隊見參!!!》中「Body Sensor」一詞的空耳(「Body Sensor」被空耳成「Boshin Sensou」,也就是「戊辰戰爭」的發音。)[隱 1]一些淫夢愛好者從而將含有新選組要素的PROJECT IM@SLoveLive!與戊辰戰爭,進而與這部㚻片中的一些內容,比如VR、眼罩、獨眼先輩、用作BGM的Sandstorm等聯繫起來,並由此衍生出音MAD[隱 2]等創作。[隱 3][隱 4]N站上的作品在遭到運營削除後作品數量甚至少於B站。

淫夢相關彈幕格式

ポポポ…[隱 5]
ダルビッシュ[隱 6]
CAPTURED
戊 辰 戰 爭[隱 7]
EMURATED
E M U R A T E D
E M U R A T E D

ASCII畫出的獨眼先輩
  ヽ────────-、
  [   ━━━━━━━ )二]
  ノ────‐!i───.r ' ∥
 ̄           .!i、    ! ∥
\       ィ.___))   ,'
 |       _.i'I.._  /
  \     -´=ェエ=,`  /ー―‐-
   \      ̄   /

本小節註釋


  1. 戊辰戦争 - ニコニコ大百科
  2. 【合集】LoveLive歌曲獨眼先輩音MAD合集,可能精神污染,慎入。
  3. 「戊辰戦争」の画像投稿作品の検索
  4. キーワードで動画検索 戊辰戦争
  5. 可用「PPPPPP」代替。
  6. 可用「TARGET」代替。
  7. 可用「BODY SENSOR」或「BOSHIN SENSOU」代替。

相關軍歌

親王親王御馬前

親王親王御馬前》(日語:《宮さん宮さん》)是戊辰戰爭時期新政府軍演唱的嘲諷幕府軍的軍歌。被稱為日本最早的軍歌。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歌詞
本段落中所使用的歌詞,其著作權屬於原著作權人,僅以介紹為目的引用。
宮さん宮さんお馬の前に
親王大人親王大人,
ひらひらするのは何じゃいな
您的馬前飄揚的是什麼啊?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あれは朝敵征伐せよとの
那是朝敵要征討他
錦の御旗じゃ知らないか
不知道錦之御旗在此嗎?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一天万乗の一天万乗の
此乃一天萬乘的天子的代表
帝に手向かいする奴を
你們這些傢伙要對抗嗎?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狙い外さず狙い外さず
薩長土的士兵們
どんどん撃ち出す薩長土
要認真瞄準別打歪了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音に聞こえし関東武士さむらい
聽到聲音的關東武士們
どっちへ逃げたと問うたれば
我問你們要往哪裏逃?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城も気概も城も気概も
城郭象徵氣概
捨てて吾妻あずまへ逃げたげな
就這麼丟掉逃到東國去嗎?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国を追いも人を殺すも
奪國殺人
誰も本気じゃないけれど
又有誰是出自本心?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薩長土肥さっちょうどひの薩長土肥の
薩長土肥
先手に手向かいする故に
因此才要主動反擊
トコトンヤレ、トンヤレナ
咚咚咚呀咧咚
野毛節

野毛節》(日語:《野毛節》)是戊辰戰爭時期據說是第一首幕府軍的軍歌,曲調為神奈川民謠,被幕府填詞用作軍歌。

寬屏模式顯示視頻

歌詞
本段落中所使用的歌詞,其著作權屬於原著作權人,僅以介紹為目的引用。
野毛の山からノーエ
野毛の山からノーエ
野毛のサイサイ
山から異人館見れば
お鉄砲担いでノーエ
お鉄砲担いでノーエ
お鉄砲サイサイ
担いで小隊進め
天満橋からノーエ
天満橋からノーエ
天満サイサイ
橋から城の馬場見れば
お鉄砲担いでノーエ
お鉄砲担いでノーエ
お鉄砲サイサイ
担いで小隊進め
オッピコヒャラリコノーエ
オッピコヒャラリコノーエ
チーチがタイタイトトチチ
オッピコヒャラリコノーエ

註釋

  1. 日本舊曆記法,公曆紀年見右側戰爭時間。
  2. 當然,因為幕府已經滅亡了,所以奧羽越列藩同盟和會莊同盟不屬於舊幕府軍,也沒有打算恢復德川幕府,他們僅僅是和部分幕府殘餘勢力合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