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克格勃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Military.pn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軍事類條目☆Huu~Ah\(^O^)/
萌娘百科軍事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Cctvdream4.jpg
該條目包含涉及政治或其他話題的不中立甚至極端的觀點,可能對閱讀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影響,請謹慎閱讀。
Warning.png
該頁面包含敏感內容,可能不受到某些人歡迎。為了萌娘百科的良好環境,一切修改請以遵守中立性原則為前提,避免添加不客觀內容。
編輯本條目請儘量中立、客觀、慎重,貿然進行無意義的編輯戰或者破壞將導致您受到懲罰,萌娘百科感謝您的理解與合作。
Icon-info.png
克格勃的一些「黑歷史」是被西方媒體誇大的,所以請謹慎閱讀這些資料。
別以為我會尋求革命的公道途徑。我們不需要公道,是面對面的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戰爭。我建議並請求建立一個同反革命進行革命清算的機構。
——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
(咚咚咚)克格勃!
KGB.png
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漢:國家安全委員會
俄: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簡記:КГБ、KGB、克格勃
組織種類 國家安全機構、情報機構、秘密警察、邊防部門、要人警衛

克格勃,全稱「國家安全委員會」(俄文全稱: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拉丁化拼讀:Komityet Gosudarstvyennoj Byezopasnosti;俄文縮寫:КГБ;西里爾字母拉丁化後的縮寫:KGB),一般指蘇聯主要的情報機構:「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ССС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第五機構:朝陽群眾(滑稽)。其成立於1954年,前身先後是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契卡,ВЧК/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и саботажем)以及隸屬於蘇聯人民委員會的內務人民委員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主體改編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第一總局改編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負責黨中央和聯盟政府機關、高級領導人保衛的第九總局獨立為聯邦警衛局(俄語: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охраны,俄語縮寫:ФСО,拉丁語轉寫縮寫:FSO)。

沿革

  • 1880—1917(俄羅斯帝國) 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部(奧克瑞納)
  • 1917年12月 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
  • 1922年2 月 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政治保衛局
  • 1923年7 月 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格別烏)
  • 1934年7 月 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
  • 1941年2 月 對外偵查職能從內務人民委員部分離,單設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
  • 1941年7 月 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
  • 1943年4 月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對外偵查職能再次分離
  • 1946年3 月 本年蘇聯行政改革,所有人民委員部統一改稱為部,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改稱國家安全部
  • 1947年10月至1951年11月 國家安全部(對外情報機構歸情報委員會管轄)
  • 1953年3 月 內務部(1953年與國家安全部短期合併,統稱內務部)
  • 1954年3 月 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的時代開始辣!
  • 蘇聯解體後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

歷任領導

克格勃和其前身的領導人列表:
  • 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創建者和一般意義上克格勃永久的精神象徵)1917-1926
  • 維亞切斯拉夫·魯道福維奇·緬因斯基1926-1934年
  • 亨利希·格利戈里耶維奇·亞戈達1934-1936年
  •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1936-1938年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1938-1941年
  • 弗謝沃洛德·尼古拉耶維奇·梅爾庫洛夫1941年(2-7月)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1941-1943年
  • 弗謝沃洛德·尼古拉耶維奇·梅爾庫羅夫 1943-1946年
  • 維克托·謝苗諾維奇·阿巴庫莫夫1946-1951年
  • 謝爾蓋·伊萬諾維奇·奧戈利佐夫 1951年(8-12月)
  • 謝苗·傑尼索維奇·伊格納季耶夫1951-1953年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1953年(3-6月)
  • 謝爾蓋·尼基福羅維奇·科魯格洛夫1953-1954年
  • 伊萬·亞歷山德羅維奇·謝羅夫1954-1958年
  •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列平1958-1961年
  • 弗拉基米爾·葉菲莫維奇·謝米恰斯內1961—1967年
  • 尤里·佛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1967-1982年
  • 維塔利·瓦西里耶維奇·費多爾丘克1982年(5-12月)
  • 維克托·米哈伊洛維奇·切布里科夫1982-1988年
  •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克留奇科夫1988-1991年
  • 瓦季姆·維克托羅維奇·巴卡京1991年8月-11月
狹義上的克格勃領導人列表:

以下是狹義上的克格勃(即全名為КГБ時代,且負責對外情報刺探的部門,實質上等於一般所說的克格勃第一總局)領導人全表:

  • 米哈伊爾·阿布拉莫維奇·特里利瑟爾1921-1929年
  • 阿爾圖爾·赫里斯季安諾維奇·阿爾圖佐夫1929—1934年
  • 阿布拉姆·阿羅諾維奇·斯盧茨基1934-1938年
  • 米哈伊爾·施皮格爾格拉斯1938年(2-7月)
  • 弗拉基米爾·格奧爾吉耶維奇·傑卡諾佐夫1938-1940年
  •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菲京1940-1946年
  • 彼得·瓦西里耶維奇·費多托夫1946-1949年
  • 謝爾蓋·羅曼諾維奇·薩夫琴科1949-1953年
  • 瓦西里·斯捷潘諾維奇·里亞斯諾伊1953年(3-6月)
  • 亞里山大·謝苗諾維奇·帕紐什金1953-1956年
  • 亞里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薩哈羅夫斯基1956-1971年
  • 費奧多爾·康斯坦丁諾維奇·莫爾京1971-1974年
  •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克留奇科夫1974—1988年
  •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羅維奇·舍巴爾申1988年-1991年

特別

  • 私刑:部分人士認為克格勃經常動用私刑或濫用刑罰。
  • 偷拍監聽:克格勃的偷拍和監聽技術十分高超,包括監聽他人電話、FM小型無線監聽器,這種監聽器可以藏在任何地方,諸如花盆、畫框等,由化學電池供電甚至是無線供電而這其實是當時冷戰各國的常態
著名事件:二戰結束後,蘇聯以蘇聯少先隊的名義贈送給美國大使館的木製美國國徽就裝有不需要額外供電的監聽器哇,高科技,8年後美國才發現有監聽器。粗心大意的美國
  • 心理戰術:心理戰術很強勢但是被認為遜於東德的史塔西
  • 機密文件:部分機密文件已經解密,但大部分都無法考證或證實。(存疑)
  • 白俄羅斯克格勃: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機構沿用了克格勃這一名號。

職能部門

  • 第一總局是對外情報偵察部門,它對所有駐國外間諜機構實施領導,並從蘇聯本土進行情報偵察,指導他們所在地區的國家安全機關第一線(情報偵察)分隊的工作。基本上你能想像到的所有和蘇聯間諜相關的事情都是這個局的事務範疇。
  • 第二總局從事反間諜情報偵察工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來,對外情報偵察工作時分時合,這都取決於當時蘇聯哪種路線在對國家機關的態度方面佔主導地位。八十年代末以來逐漸形成一種做法,即不把全部反間諜情報偵察集中在一個部門。而是根據具體的工作方針把它們分散到幾個部門。但第二總局始終是反間諜情報偵察部門的主角,它實施反間諜鬥爭,並從事與外國代表機構和旅遊系統有關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領土上進行某些偵察活動。這個總局是蘇聯內地克格勃部門的主要對接對象。
  • 第三總局負責制止外國特工機關對蘇聯武裝力量的破壞說白了就是監軍總局,領導有關軍事部門和部隊的特別勤務處的工作。它在七十年代成為總局,其理由是它所從事的與國防部協同行動的工作,不僅量大,意義也很重要。蘇聯存在這個總局的因素在於蘇聯紅軍並不是如我國人民解放軍一樣的黨全面領導的武裝而是相對獨立化國家化的一個政治力量;同時50年代也確實出現了如朱可夫這樣的拿破崙主義者。
  • 第四局負責所有交通運輸部門的反間諜情報偵察活動的實施。
  • 第五局是由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領導克格勃時成立的,負責與意識形態破壞活動進行鬥爭。
  • 第六局負責各個國防工業目標和某些科研中心的反間諜情報偵察工作。
  • 第七局的任務是對委員會感興趣的目標實施屋外監控。這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所有業務方向都很需要的重要偵察部門。就人數來說,該局是相當大的,其主要特點是時刻保持戰鬥準備,以便能晝夜執行任務。正是由於這個部門的活動,才得以經常發現並制止外國特工機關的間諜活動,判定他們的犯罪聯繫,查清他們打入蘇聯要害部門、與蘇聯公民聯繫、實施隱秘行動和通過目視途逕取得情報的意圖。
  • 第八總局負責編制總部機關與地方機關以及情報偵察機關與駐國外情報機構通信聯絡的秘密電碼集。該局擁有制定密碼通訊體系的現代化技術和科學裝備,能切實保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密碼通訊,並絕對保障這種通訊能在離總部機關的任何距離晝夜不停地工作。
  • 第九局擔負保衛職能,負責保障國家高級領導人、國家最高規格的禮儀場合、外國代表團來訪和蘇聯代表團出訪的安全。警衛克里姆林宮政府機關、部長會議大樓和其他一些目標,其中包括遠離莫斯科的地方目標如黑海、波羅的海和其他地區的幾個目標均屬於他們的任務。一九九零年第九局改組為保衛局,機構也有所改變;確切地劃分為兩類勤務部門:一類從事管理工作,另一類從事業務活動。
  • 第十局集中存放國家安全機關在蘇聯時期以及蘇聯以前時期積累的業務統計文獻和檔案資料。
  • 第十一局缺編。
  • 第十二局工作是國家安全機關對蘇聯公民和外國人進行「全面監視」即技術監聽,類似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局(NSA)。
  • 第十三局缺編。
  • 第十四局缺編。
  • 第十五局從事的工作是設計、建造並按需要的制度管理某些目標(其實就是各種三線建設的秘密設施),這些目標是為特殊時期,即為一旦爆發軍事行動和發生其他意外情況時準備的。
  • 第十六局的工作與第八總局相當接近,它擁有解決技術和科學問題的最傑出的智能潛力。它負責收集公開情報和秘密情報,解決有關打入蘇聯感興趣的別國家重要目標的極其複雜的任務。該局有許多高水平的發明,這需要高深的學識、必不可少的技術設備和技術手段。
  • 邊防軍總局領導邊防軍區、邊防部隊和哨所。邊防部隊的總部機關不大,但邊防軍總數卻超過二十二萬人。對於蘇聯這種擁有漫長邊界的大國來說,這是現實需求所允許的最低數量。本總局是克格勃所有部門之中預算開支最高的。
  • 偵察技術局是設計、開發、生產和經營專用技術工具的先頭部隊,也是科學思想成果、最高技術工藝和獨一無二的技術解決方案最集中的部門。在該局的產品中,進行批量研製和生產的技術工具相對較少,往往是些單個產品,它們被指定用來完成嚴格規定的偵察任務。偵察技術局利用蘇聯科學界和整個工業的科技成果,密切關注國外在這一領域的新產品,並極力利用其中最有價值的一切成果。
  • 蘇聯工農紅軍總參情報總局(格魯烏)雖然是歸屬紅軍序列的部門,但是實際上所有領導人都曾經是克格勃成員或者接受克格勃「建議」出任,所以某種情況下可以認為格魯烏也是克格勃的獨立分支。
  • 另外必須特別指出的兩支部隊是「阿爾法」特種部隊和「捷爾任斯基」特戰師,兩者都負有盛名。
  • 此外,東歐各國(除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外)情報組織均與克格勃有直接業務往來和高度事務協作。

相關文藝作品

  • 蘇聯電影《盾與劍》,主角是1924-1935年接受內務部工作指導,任蘇聯工農紅軍總參情報總局(格魯烏)局長的揚·卡爾洛維奇·別爾津(ЯнКарловичБерэин,1889年—1938年)。
  • 蘇聯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Семнадцать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主角是潛伏在納粹德國帝國保安局六處長達20年之久的蘇聯偵察員施季里茨(真名紅軍上校馬克西姆·伊薩耶夫),背景是英美盟國背着蘇聯與法西斯單獨媾和的「日出行動」。本劇是國內名劇《潛伏》的致敬對象和普京加入克格勃的直接動機
  • 電影《間諜佐爾格》 2003年 日本 主演:伊恩·格雷、岩下志麻、本木雅弘
  • 英國電視劇《劍橋風雲/Cambridge Spies》,相關人物為劍橋五傑:伊·弗朗西斯·伯吉斯(曾任BBC廣播主持人,軍情六處探員,英國外交部部長秘書等);唐納德·麥克林(曾任英國外交官、英國駐美國大使館辦公室主任兼英美核武器項目協調員等,五人之中第一個進入英國核心政界);哈羅德·金·菲爾比(能力排名第一,潛伏於軍情六處高層);安東尼·布蘭特(英國藝術史學家、英國藝術權威,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擔任教授,曾獲得英國皇家維多利亞勳章,英國女王的藝術顧問);約翰·克恩克羅斯(1936年進入英國外交部,先後在英國外交部、英國國庫、政府部長私人辦公室、政府通訊密碼學校、秘密偵察機構任職,能力排名第二)。五人都是劍橋大學校友,除最後一人之外在50~80年代先後暴露。
  • 英國電視劇《是大臣》S2E3,有同上為主體的劇情片段。

爭議

  • 克格勃第五局據稱曾在1972年一年就導致十萬左右的知識分子死亡。但是這將相當於一年內消滅蘇聯總人口中的大約百分之零點五,或使得蘇聯在和平時期每年損耗十個師的兵力,而這不可能在保證與美國全球爭霸的前提下同時做到。此外,自從赫魯曉夫時代開始直接肉體消滅的手法早已在實質上被取消。

著名人士

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俄國革命家,波蘭裔白俄羅斯貴族,1917年12月20日創建契卡並且擔任首任主席。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美國作家,曾在1941年被招募為克格勃間諜。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前奧委會主席,從70年代末開始就是克格勃成員。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蘇聯最高領導人(1982.11.12-1984.2.9),曾任克格勃主席(1967.5.18-1982.5.26)。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現任俄聯邦總統,80年代在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加入克格勃,曾經在克格勃第一總局駐東德德累斯頓的部門從事對西德經濟情報刺探工作。90年代後接受時任俄羅斯總統和賣國賊葉利欽的任命,擔任聯邦安全局(即克格勃主體的後身)主席;現下他在全國的執政團體被稱之為「西羅維基」(亦俄語「強力集團」音譯),箇中大量成員均是他在克格勃時代的同僚。

ACG作品及其他現代文學中的想像

  • SCP基金會世界觀中克格勃成立了一個名叫「深紅之錘」的異常收容和利用的下屬組織,為全球超自然聯盟的敵對組織。
  • 穿越網文《我的蘇聯》和被查水錶之後的後續篇《大時代1958》講述一位中國東北青年魂穿到1953年名叫尤里·葉菲莫維奇·謝洛夫(юрий Ефимович Селов)的阿塞拜疆共青團書記身上,隨後加入當時的內務部,在後來的克格勃職位上大展拳腳,改變冷戰歷史的故事。
  • 漫威漫畫中,一些重要角色出身自克格勃,如黑寡婦
  • 鋼鐵雄心4中有蘇聯內務部存在。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中有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出現。
  • 原神中的愚人眾以俄羅斯歷代特務組織為原型。
  • 在《冷戰熱斗》T0擴展中,蘇聯玩家有一張用於調整骰子點數的牌名為「克格勃」,在遊戲擴展中,有一張2費的牌名「劍橋五傑」。
  • 原子之心》中,針對機械人暴動的工業園區,克格勃介入了調查。主角P-3就是一名參與調查的特工。

參見

註釋和外部連結

Wikipedia-logo-v2.svg
維基百科
提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