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機器人總動員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WALL·E
WALL·E.jpg
原版海報
原名 WALL·E
常用譯名 機器人總動員
瓦力
機器人瓦力
ウォーリー
導演 安德魯·史坦頓
監製 吉姆·莫里斯
編劇 安德魯·史坦頓
皮特·多克特
劇本 安德魯·史坦頓
主演 本·伯特
伊萊莎·奈特
傑夫·加林
弗雷德·維拉德
約翰·拉森伯格
凱茜·納吉米
西格妮·韋弗
音樂 托馬斯·紐曼
製作公司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華特迪士尼影業
發行商 華特迪士尼影業
片長 98分鐘
產地 美國
官方網站 http://movies.disney.com/wall-e
上映信息

2008年6月27日(美國)

只需片刻
便能明白廝守一生的愛

機器人總動員》(英語:WALL-EWALL·E)是2008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的科幻動畫電影。

原作介紹

這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九部故事長片,講述在未來遍布垃圾的地球,一個垃圾處理機器人無意中登上了前往真理號飛船的探測器,開啟了一段跨越銀河的愛情故事。

在《海底總動員》大獲成功後,皮克斯已經證明了他們有充分的實力打造完美的水下物理環境,但是這一次,史坦頓卻給出了新的挑戰——將故事搬到了外太空。這部動畫沒有像其他動畫那樣冗長繁複的台詞,很多角色甚至沒有台詞,全靠電子音和肢體語言交流。影片對消費主義、超級資本進行了批判,對環境保護、肥胖問題、垃圾管理和全球災難予以了關注。這也是皮克斯第一部包含了真人角色的動畫電影。

此片上映後當即引起轟動,全球票房超1.53億美元,摘得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雨果獎最佳動畫長片,星雲獎最佳劇本,土星獎最佳動畫電影和奧斯卡獎最佳動畫電影五大頭銜,榮登時代周刊十年最佳電影名單,並在2016年被評為21世紀最偉大百部電影的29位。

劇情簡介

Nuvola apps important blue.svg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成分,可能影響觀賞作品興趣,請酌情閱讀

正片

  • 背景

21世紀的地球已經堆滿垃圾,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為了生存,當時的超級企業BNL公司建造了許多太空船將人類搬遷到深空之中,並在地球部署了大量的廢物管理裝載搬運機·地球型(WALL-E)清理垃圾。

七個世紀過去了,在2805年,地球上只剩最後一台WALL-E健在,他就是本片的男一號瓦力。這個名副其實的垃圾佬學會了從同胞的殘骸上回收備品,並對垃圾中的許多有意思的東西產生了濃厚興趣,數百年來一直不斷收集、儲存在自己的家中——一輛運輸WALL-E的卡車車廂。

某日,瓦力在結束了一天的辛勞後,在一部七百年前的老電影上看到了自己的最後一塊拼圖——愛情。

  • 相遇

第二天,瓦力在一台冰箱裡找到了一株健康的樹苗,將其移栽到一隻靴子中納入收藏。回家收拾收藏品後,突然有一束激光照射在家門口,瓦力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追着它一路飛馳到了——真理號飛船的自動化植被探測飛船降落點。在那裡,他真的覺得戀愛了——他邂逅了伊芙(外星球植被探測器(EVE)),本片的女一號。

伊芙起初過于謹慎且有些暴躁,瓦力經過反覆嘗試終於取得她的初步信任。由於語音系統過於簡單,瓦力讀不出這個名字,讀成了伊娃。帶着她逃離沙塵暴回到家中,瓦力向她展示自己七百年間的收藏,包括了那株樹苗。伊娃當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她立即將其揣進懷裡然後就一動不動了。

  • 登船

困惑的瓦力怎麼也叫不動她,執行本職工作也沒了動力。多日後,同樣的飛船再次出現,瓦力果斷地發揮印度人扒火車的精神爬了上去,跟着登上了真理號。追着搬運伊娃的拖車,途中他終於見識到了七百年後的人類的樣貌——人均胖成球的肥宅。

接下來發生的事十分疑惑:在船長室驗收伊娃的成果時卻發現植物樣本丟失了。駕駛機器人奧托(AUTO)覺得伊娃可能有什麼毛病,於是船長麥克雷要求送伊娃去維修間檢查,順便把瓦力洗乾淨。

瓦力從來沒見識過維修間的那些騷操作,仿佛是要給伊娃施加酷刑,嚇得自己也做了一通騷操作,無意把維修間的所有故障機器人都釋放了。這樣一來,瓦力和伊娃就被扣上了機器人暴徒的罪名,伊娃只好帶着他逃跑。途中一件更疑惑的事出現了:奧托的助理機器人GO-4把樹苗扔進L-913逃生飛船然後按下了發射鍵。在這個過程中,瓦力稀里糊塗地也跟着發射了出去,一番掙扎之後總算從飛船的自爆中逃出生天。

另一邊,船長在和瓦力相遇時手上沾了一層地球上的灰,經過檢驗讀到了許多來自地球的關鍵詞——地表、村莊、舞蹈……這個從未踏足地球的太空之子重新燃起了一份執念:人類需要回歸地球,人類需要生活在地球。瓦力用滅火器推進和伊娃在外面繞着真理號飛了一圈後返回,無意間跳起了一段浪漫的舞蹈。這一次,船長總算是見到了植物樣本。

  • 奧托,你這是造反!MOSS,你這是叛逃!

然而,奧托堅定地執行BNL在2110年下達的A113指令——不要返回地球的指令;而船長覺得2110年的指令已經可以作廢了。一時間雙方起了衝突,在打鬥中瓦力被奧托用電擊爪刺傷,和樹苗一併丟進垃圾場,伊娃也被關掉一併扔了過去。

被扔後,伊娃機緣巧合地在一群機器鼠的觸發下開機,這次她只想滿足和瓦力之間的愛情。然而,重傷的瓦力回絕了她的請求,理由很明確——在真理號上是修不好他的,只有返回地球,返回他的備品庫,才有希望。這次,他們帶着之前在維修間相遇的故障機器人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擊;而船長注意到這個情況後,設法發出廣播,要求瓦力和伊娃把樹苗帶到泳池廣場。經過激烈搏鬥,船長總算關掉奧托終結了機器人叛亂,然而瓦力不幸被壓扁。

  • 回歸

真理號一落地,伊娃就帶着瓦力直奔備品庫。然而,修復的瓦力卻恢復出廠設置,對伊娃無動於衷實際上是系統初始化還沒結束,尚未加載記憶。心碎的伊娃只好強行拉着瓦力無力地「親吻」了一下,幸運的是,瓦力的記憶在一個小小的藍色電火花下總算全部回來了。

影片在兩台機器人的幸福中結束了,而人類也重新屹立在了地球表面。垃圾山雖然仍然遍布地球,但在更廣闊的大地上,綠植已經鋪展開來。

正版DVD中的if線

奧托電擊瓦力時,伊娃替它擋了一擊,將它倆扔到了垃圾堆里,瓦力誤打誤撞用一個BNL打火機將她修好。

番外:電焊工波力

故事從正片逃生艙部分開始,講述了一個電焊工BURN-E在伊娃和瓦力二人轉時換掉故障的標燈,結果直到飛船着陸都莫名其妙地沒修好標燈的事(慘 BURN-E 慘)

登場人物

  • CV順序為英語原版 / 日語吹替版。
瓦力 (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EarthClassW.A.L.L.·E.)
CV:本·伯特 / 橫堀越夫
發揮出個性智能的機器人,也是未來唯一一個仍然在地球上正常工作的機器人。它裝備有一個用來將垃圾壓成方塊的艙室、全地形履帶、三指的機械手、兩個鏡頭、用來切割的激光刀和太陽能充電系統。作為量產型垃圾處理機器人,多年來它一直在按照指令兢兢業業地清掃垃圾。它的同伴們先後報廢,於是它在自己的房子裡收集了一些零件作為備用。此外它還收集了不少有趣的小東西未來的垃圾佬,包括裝有橡皮鴨的籠子、魔方、發泡塑料膜、小燈泡、Zippo打火機、一次性杯子和金色獎盃。它曾經找到過一個鑽戒匣,最後扔掉了鑽戒留下了匣子買櫝還珠,愛看一部老電影《你好,多莉!》。它還養着一隻生命力頑強的蟑螂寵物。

瓦力充電完畢的提示音來自於MacOS的啟動音。

在公理號上的超巨型垃圾處理機器人叫做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AxiomClassWALL·A,基本工作原理與瓦力相同,完全可以看作是WALL·E的超大版。
伊芙 (Extraterrestrial Vegetation EvaluatorE.V.E.)
CV:伊萊莎·奈特 / 園崎未惠
一台探測器,目的是檢測地球是否適應居住。身體呈白色水滴形,有着藍色的LED眼睛,肚子中空(用來存放植物樣本),依靠反重力裝置飛行,一隻手上裝備着離子炮。
「伊芙」是正式讀法,「伊娃」則是瓦力發音不準造成的。而在動畫結尾時「伊芙」為了喚醒瓦力的記憶稱呼自己為「伊娃」
麥克雷船長(Captain McCrea)
CV:傑夫·加林 / 草刈正雄
名義上的船長,實際上只是一個傀儡。和其他人一樣非常肥胖。
謝爾比·福斯萊特(Shelby Forthright)
演員:弗雷德·維拉德 / 小川真司
真人角色,為BNL(Buy'N Large)企業的CEO。他是皮克斯動畫電影中的第一個真人角色。
真理號(Axiom)
CV:西格妮·韋弗 / 小山茉美
未來的超大型飛船,高度自動化。
約翰(John)
CV:約翰·拉森伯格 / 立木文彥
路人角色,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身份。
奧托(AUTO)
CV:MacInTalk(蘋果Mac OS的語音轉換程序) / 江原正士
實際上控制飛船的AI,遵循A113指令,阻止船長返回地球,具有一個手動關閉的開關。

製作相關

創作

1994年,史坦頓在和約翰·拉塞特,皮特·多克特,喬·蘭夫特共進午餐,順便為下一個項目收集點子時想到了一個點子——假如全人類離開地球,只留下一個機器人留在地球上會怎樣?他將此視為「機器人的《魯濱遜漂流記》」,將這個機器人設定為一個「垃圾佬」。同時他也構思了堆積成山的垃圾立方體的圖像。不過他的這個想法非常黑暗——被垃圾覆蓋的地球無疑是一幅災難的模樣。

1995年,史坦頓以《垃圾星球》的名義開發了兩個月,但是卻無從下手,多克特此時正從事《怪獸電力公司》的開發。這個階段內,史坦頓有了「讓瓦力找到植物」,又和拉塞特有了「讓瓦力找到愛情」的想法。在完成了《海底總動員》後,史坦頓再一次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機器人總動員》上。最開始,劇情設定為瓦力跟隨伊娃來到了真理號飛船,並開始領導機器人對殘餘的人類展開反抗,人類經過了長期的失重環境,變成了沒有骨頭,沒有四肢,全身都是透明的凝膠,如同史萊姆一樣的怪物,在類似《人猿星球》的結尾中揭示了人類祖先的身份。但是史坦頓廢棄了這個想法,他覺得這個故事對於觀眾來說過於複雜。

在正片結束以後,是一段手繪風格的動畫,講述人類回到地球,將荒涼的廢土變成綠色家園的過程。因為史坦頓認為,一半以上的觀眾會覺得人類不可能適應地球上的環境,無法生活下去。

設計

《機器人總動員》是《怪獸電力公司》後皮克斯最複雜的作品之一,故事板多達125000個。在設計真理號的內部構造時,史坦頓曾參觀拉斯維加斯,搜集人工照明環境下的場景素材,他認為真理號的內部應該類似於迪拜或者上海。在影片中,隨着場景的切換,光影色調也在變化,這極大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

這部電影花去了兩百多人四年的時間製作,如果由一個人完成所有任務的話,需要約442年。

音效

本片中瓦力的聲音是本·伯特錄製的,他也是《星球大戰》裡R2-D2的CV,在《機器人總動員》中,他錄製了2500段聲音——是《星球大戰》中平均聲音數量的兩倍。而反派的聲音則用蘋果Mac OS的語音轉換系統錄製,因為史坦頓希望「奧托是一個沒有靈魂,冷冰冰的機器人」。

瓦力履帶的吱嘎聲來自一台老舊的軍用電台的發電機,伊娃的槍聲來自一根被拉伸到2米的彈簧。片中輪船倒塌的轟隆聲是在走廊里拖動一個大沙袋製造出來的。

音樂

托馬斯·紐曼為本作編寫了原聲帶,同時,20世紀60年代的百老匯電影《你好,多莉!》中的幾段音樂也被加入其中。

片頭曲(OP)

歌:Various Artists
作詞、作曲:Michael Crawford & Company

片尾曲(ED)

歌:彼得·加布里埃爾
作詞、作曲:彼得·加布里埃爾

STAFF

  • 導演:安德魯·史坦頓
  • 編劇:安德魯·史坦頓,皮特·多克特
  • 製片人:琳德塞·柯林斯,約翰·拉塞特,吉姆·莫里斯等
  • 音樂:托馬斯·紐曼
  • 設計:拉夫·艾格斯頓
  • 製作: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主題思想

對現代生活的反思

本片中有兩個觸目驚心的場景。第一個是影片開場,地球上到處是垃圾堆成的「高樓大廈」,成為杳無人煙的廢土。現代生活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的垃圾,未能妥善處理的垃圾會反過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影片中的人類無力處理這一矛盾,選擇了逃避,駕駛飛船逃離地球,尋找新的家園。現實中的環境問題固然不如電影中嚴酷,但我們也還沒能像他們一樣擁有可以輕易進行長時間星際飛行的飛船。目前,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沒有退路。

第二個場景是飛船上,軀體肥胖的人們無憂無慮地享受太空生活。優渥的生活養肥了人們的軀體,也磨滅了人的心性,影片中的人類大多天真而麻木,沉迷享樂,安於目前的安逸生活,毫不懷念原先的家園。沒有獨立的思想,沒有追求的目標,過的也不過是毫無意義的人生,人而非人,這與《黑客帝國》中母體的設定有異曲同工之妙。影片藉此辛辣地指出了現代社會「娛樂至死」、「沉迷享樂」、「不思進取」的弊端。

當然,影片對於現代生活既非全盤否定,也沒有完全喪失信心。本片主角——機器人便是科技的產物,它們「人」物形象生動有趣,形態各異,能力繁多,展示了現代科技的無窮魅力。主人公瓦力也是因殘存下來的一部老電影(顯然電影也是現代生活的產物)點燃了對愛情的憧憬,推動了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船長」這一角色,能夠及時抽身於醉生夢死的生活,拖着肥胖的身軀對抗整座飛船,想要帶領人民回到地球建設家園,場面雖然滑稽,但也頗有堂吉訶德的精神,令人感動與敬佩。影片的最終,人類和機器人共同勞動,在改變地球的同時,也改變了人類自己。

對美好愛情的讚美

本片細緻地描繪了瓦力和伊娃相遇、相伴、相守的故事,從外貌到能力都差距懸殊的雙方戲劇性地不打不相識,最終攜手克服重重困難。伊娃休眠時,瓦力笨拙而忠誠地陪伴在左右;太空中,兩人浪漫地共舞,劃出優美的弧線;膽小的瓦力和伊娃一起對抗飛船保護重要之物並「犧牲」。它們不會說話,卻勝過萬語千言。

剝開科幻的外殼,《瓦力》講述的,是一個非常好、非常動人的愛情故事。

票房和評價

本片於2008年6月27日首先在美國上映,在北美的票房收入為2.238億美元,海外票房為3.095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入為5.333億美元,成為2008年票房收入第九高的電影。

美國電影學院將其評價為2008年度最佳電影。在爛番茄上,根據249條評論,96%的評論家對這部電影進行了正面評價,平均評分為8.6/10。在Metacritic和Imdb上同樣收得好評。在BBC於2016年進行的調查中,《機器人總動員》在21世紀最偉大電影榜排到了29位。

由於進口影片限額政策及本片台詞較少(前期甚至一句台詞都沒有)的原因,中國引進方在本片上映當年最終選擇了《功夫熊貓》,因此本片雖然過審卻最終未能在中國大陸上映,但CCTV-6(電影頻道)曾數次播放本片,並由北京泰盛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行了DVD及藍光版本。

花絮

  • 本作中出現了《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中主角的人偶。
  • 瓦力電池充滿的音效來自蘋果Mac OS的引導音,瓦力用iPod Video看電影,而伊娃的外形和色調由於Jony Ive參與設計使得其設計效果類似於2019年底前的蘋果設備。
  • 影片中瓦力用一台老式遊戲機玩「乒乓球」遊戲,這個遊戲被認為是最早的電視遊戲,變體之一就是史蒂夫·喬布斯協作製作的「打磚塊」。
  • 瓦力升上太空時,最後一個從它身上掉下來的東西是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蘇聯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本體已經壽命結束,於大氣層燒毀)。
  • A113是皮克斯多名動畫師的畢業班級,這個代號在其他皮克斯作品中都有出現。
  • 片中船長站起來的場景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而瓦力的寵物蟑螂的名字「Hal」也是《2001太空漫遊》裡一艘飛船上超級電腦的名字。順帶一提,HAL各往後推一個字母就成了IBM,對此原作者表示與IBM無關係
  • 船長檢測真理號功能時背景音樂是《藍色多瑙河》,恰好它也在《2001太空漫遊》裡出現過。
  • 片中星船搖晃的場景參考了《海神號》。
  • 片頭參考了動畫《瘋狂約會美麗都》,僅僅這個片頭就花了七個月製作。
  • 有一種說法稱瓦力的形象參考了老電影《霹靂五號》裡的機器人「強尼5號」,但是史坦頓否認了這一說法。
  • 奧托電擊瓦力的一幕被一些人用來和《星球大戰:絕地歸來》裡西迪厄斯電擊盧克類比。
  • 這是第一部沒有使用華特迪士尼影業的「城堡標誌」的皮克斯電影。

衍生作品

遊戲版

本作的遊戲版和電影同期發售,登陸了PC、主機和掌機等多個平台,但是評分不佳。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