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四國戰爭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明日方舟
 歡迎來到萌娘百科
「明日方舟」專題!
本頁面所使用遊戲文本及數據,僅以介紹為目的引用,其著作權屬於上海鷹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希望您能一同參與建設明日方舟」系列專題(編輯導航頁面)

[ 顯示全部 ]

萌百鷹角組
萌娘百科鷹角網絡編輯組正在重建中,歡迎有意願作出貢獻的人加入我們。查看本專題的「編輯指南
編輯組(重建中)QQ群:720401271。入群請註明萌百ID並務必嚴格遵守編輯指南和群公告。
自稱「巫王」的弄臣將人民捲入了一場本不必發生的戰爭,灑向萊塔尼亞土地的每一滴血都將是他的罪責。
——科西嘉一世於1029年8月發表的戰前演說
四國戰爭
War of the Four Nations
泰拉核心圈內部的爭霸戰爭

明日方舟劇目 凱旋頌.png

劇目《凱旋頌》
時間 (泰拉歷)1029年8月至1031年10月21日
地點 前高盧、萊塔尼亞境內
結果 高盧滅亡,科西嘉一世身死,維多利亞、萊塔尼亞在高盧分割地盤
巫王繼續在萊塔尼亞執政,諸選帝侯收回部分實權並開始謀劃推翻巫王統治
弗拉基米爾上台,烏薩斯國力增強
泰拉各國出現「高盧復國運動」
卡茲戴爾開始實行現代化改革,並預謀發動對各國的侵略戰爭
泰拉的感染者問題被嚴重激化
參戰方
高盧帝國及盟友
  • 高盧帝國
  • 薩卡茲王庭術師
三國聯軍
  • 維多利亞帝國
  • 烏薩斯帝國
  • 萊塔尼亞帝國[1]
指揮官與領導者
高盧帝國
  • 科西嘉一世
    • 德·黎博利元帥
    • 穆蘭元帥
維多利亞帝國
  • 弗雷德里克三世
    • 威靈頓公爵
    • 高多汀公爵

烏薩斯帝國

  • 伊凡·葉夫根耶維奇
  • 弗拉基米爾·伊凡諾維奇

萊塔尼亞帝國

參戰兵力
傷亡與損失

四國戰爭,全稱高盧-萊塔尼亞-維多利亞-烏薩斯戰爭,是《明日方舟》中,泰拉核心圈國家高盧萊塔尼亞烏薩斯以及維多利亞之間爆發的爭霸戰爭。廣義上的四國戰爭,包括高盧-萊塔尼亞戰爭、四皇會戰等一系列戰役。

背景

一般就政治學概念而言,泰拉的「核心圈」特指維多利亞、萊塔尼亞、烏薩斯、拉特蘭和伊比利亞的控制範圍[2][3],還覆蓋了前高盧的統治區域。核心圈內的國家彼此之間紛爭不斷。

自哥倫比亞獨立以來,維多利亞和高盧的關係急劇惡化,但維多利亞經歷哥倫比亞獨立等一系列事件影響,國王和議會不敢貿然出戰;烏薩斯和高盧明面上友好,但高盧封鎖了烏薩斯深入核心圈的入口,雙方的摩擦有增無減,但烏薩斯此時仍準備向卡西米爾發動新一輪攻勢;萊塔尼亞則處在巫王的陰影之下,巫王推行的改革激怒了選帝侯,殘暴的統治又引起了萊塔尼亞民眾的恐慌,萊塔尼亞即將滑向戰爭深淵。此前,高盧曾多次通過皇家信使向萊塔尼亞表達外交訴求,希望將萊塔尼亞納入自身的勢力範圍,攜手阻止烏薩斯繼續南下,並逼迫維多利亞將擴張中心轉向南方,與致力於打破陸路封鎖的伊比利亞交鋒。而高盧自身也面臨國力式微、官僚機構臃腫等一系列問題,即將失去核心圈主導地位,因此廢黜巫王,將萊塔尼亞收編為高盧盟友迫在眉睫。

1029年,高盧皇帝科西嘉一世遣使至萊塔尼亞帝國,並送來一封親筆信:科西嘉一世「邀請」巫王本人成為他本人的盟友與姻親,正式提議萊塔尼亞成為帝國的「同盟邦」,在皇帝的保護下享有至少一百年的穩定與繁榮。此舉被巫王拒絕。巫王將萊塔尼亞全境的高盧使者解構為一座近二十米高的塑像送回高盧,以此作為挑釁。這成為了科西嘉一世發動戰爭的藉口。同年8月,高盧方面完成戰爭動員,正式對萊塔尼亞宣戰。

過程

圖為高盧軍隊曾經使用過的軍團護心鏡。
這種甲片曾經能夠防護住針對心臟的致命傷害,但隨着高盧沒落,護心鏡這種過時的護甲樣式也退出了歷史舞台。
第一階段:高盧-萊塔尼亞戰爭

戰爭初期,高盧的大軍團在皇帝指揮下向東推進,迅速瓦解了高塔貴族的「牢不可破」的西部防線。科西嘉一世選擇將龐大的高盧軍隊合兵一處,由帝國元帥掌管軍團的左右兩翼,很快便深入了萊塔尼亞國土。

戰爭推進到1029年12月,萊塔尼亞失去了數座重要移動城市和四個大區,被完整奪取了數座最精良的法術高塔。萊塔尼亞終於發起攻勢,巫王通過與數座高塔共鳴的源石技藝如天災般撕碎了高盧的先鋒軍。同時以利奧波德大公為首的選帝侯聯軍發起反攻,交戰雙方進入僵持狀態。

期間,高盧軍團甚至僱傭了卡茲戴爾的薩卡茲王庭軍術師配合作戰,並與萊塔尼亞的巫妖交鋒,但收效甚微。

第二階段:維多利亞、烏薩斯介入

1030年,維多利亞國王弗雷德里克三世與議會決定向高盧宣戰。同年,烏薩斯皇帝伊凡宣布向高盧宣戰。兩國一方面向高盧發出停戰通牒,另一方面調集一部分軍隊加入萊塔尼亞的戰事,另一部分軍隊向高盧邊境重鎮展開圍攻。至此,戰火延燒整個核心圈。

1030年冬季至1031年夏季,三國聯軍輪番施壓,迫使高盧軍團放棄對萊塔尼亞重要城市的攻堅,轉入守勢。但科西嘉一世出於對軍事才能的自信,對聯軍展開了更猛烈的進攻以及無休止的運動戰。

第三階段:四皇會戰

此後四國曾嘗試通過談判的方式實現止損,但交戰各方利益分歧巨大,導致各種停戰嘗試沒有任何成果。在最後一次停戰談判破裂一周後,1031年10月17日至10月21日,四皇會戰爆發。萊塔尼亞、烏薩斯、維多利亞三國君主率軍進攻高盧首都林貢斯,起初高盧利用聯軍指揮體系的混亂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搶先進攻,但威靈頓公爵指揮維多利亞艦隊阻截了高盧的進攻,導致高盧軍主力被擊垮。穆蘭元帥的防線沒能阻隔烏軍主力的進攻,德·黎博利元帥的部隊則在威靈頓公爵的阻截下嚴重偏離了航向。

最終科西嘉一世在守城時殉國,其旗艦被毀,老近衛軍戰至最後一人,皇后也隨之犧牲。聯軍攻陷並徹底夷平了林貢斯,高盧帝國戰敗,四國戰爭結束。

四皇會戰後期,高多汀公爵率領的「薩森淑女」號戰艦表現英勇,輪機長鄧肯·庫爾茨中校臨時接替指揮,阻止了高盧皇帝的行動。但由於後期倖存船員感染礦石病,維多利亞當局出於抵制感染者的需要,就安排「薩森淑女」號與「藍袍勳爵」號一同追殲一支規模不大的高盧殘軍。此後「薩森淑女」號屢遭維多利亞官方和「藍袍勳爵」號排擠、打壓,最終有一位風暴突擊隊隊員登上「薩森淑女」號,親手處決了鄧肯,自己則帶領整個戰艦叛逃,成為新的艦長。

影響

高盧方面

高盧滅亡,其財產以及技術被參戰各國瓜分,上、下高盧地區被萊塔尼亞和維多利亞分割。將近三千萬的高盧國民失去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中大部分人留在了本地,成為了占領國公民。一些高盧遺民(如主研占星術研究學的烏比卡家族)移居到哥倫比亞等國,為這些國家帶去了一些高盧的學術研究。有些對高盧滅亡充滿不甘的遺民渴望復興高盧,他們自稱「高盧復國主義者」,經常輾轉於各國之間,並企圖盜走珍藏在他國的高盧遺物。高盧遺民、倫蒂尼姆城防軍指揮官萊托中校前期甚至還支持並配合軍事委員會在倫蒂尼姆的軍事占領。

維多利亞方面

包括克萊布拉松在內的下高盧地區併入維多利亞,成為帝國附屬的下高盧王國,因此維多利亞更具有統合整個高盧的話語權。1045年,憑藉其參加四皇會戰的軍功,弗雷德里克三世洗刷了議會中的反對者,加冕為阿斯蘭王。但大公爵相互掣肘的局面並未改變,反而隨着戰後利益分配及政治鬥爭變得更加複雜。此後在1072年,末代君王阿利斯泰爾被處以絞刑,維多利亞陷入王位空缺的狀態。軍事委員會、深池、市民自救軍和大公爵的介入,更進一步攪動了國內的混亂局勢,最終促成了1098年的倫蒂尼姆危機。

烏薩斯方面

烏薩斯學習了高盧的源石技術,擁有了進一步改革工業生產體系的資本,並效仿高盧打造一支強大的艦隊。烏薩斯皇子弗拉基米爾·伊凡諾維奇在戰後成為新一任皇帝,烏薩斯的戰爭機器全功率運轉,國力和軍力急速發展。

卡茲戴爾方面

高盧滅亡之後,消息傳到卡茲戴爾,卡茲戴爾王庭深感參戰各國現代技術與軍事實力的強大,決定實行現代化改革。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卡茲戴爾戰爭議會正式被改組為卡茲戴爾軍事委員會,協助特蕾西婭決策卡茲戴爾的軍政要務。特雷西斯成為了軍事委員會的領袖。同時特雷西斯也表示堅決反對薩卡茲在各國的戰場上互相殘殺,希望通過掠奪他國以奪回戰爭主動權,並預謀發動對各國的戰爭。

萊塔尼亞方面

萊塔尼亞分得了高盧的領土、人才和技術,但作為主戰場,萊塔尼亞國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巫王反而變本加厲地繼續他的統治。部分實權重新落入選帝侯手裡,選帝侯開始密謀策劃推翻巫王的統治;文化管控稍有放鬆,此後湧現出一大批藝術家和政治家,「雙子」興起。最終在1077年9月,九月起義爆發,選帝侯聯軍攻占首都維杜尼亞(今崔林特爾梅),巫王戰敗,「雙子」成為新任萊塔尼亞皇帝。

對整個泰拉的影響

源石軍用製品被大量投入戰爭,大量難民、傷兵罹患礦石病。激化的感染者問題誘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各國開始採取手段加強感染者群體的管理和控制,感染者抵抗運動首次登上歷史舞台。

注釋

  1. 包括位於萊塔尼亞的巫妖
  2. 特別的,與烏薩斯為鄰、常年與烏薩斯交戰的卡西米爾並不在核心圈範圍內;炎國由於實行不對外擴張的政策,未將勢力染指核心圈,也不屬於核心圈的範疇
  3. 地處核心圈範圍的伊比利亞和拉特蘭在四國戰爭中處於中立地位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