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User:ItMarki/IPA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Library moe 2.png
萌娘百科不是严肃的学术网站
萌娘百科条目中涉及专业术语和知识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保证准确性和严谨性。萌娘百科对条目内可能错误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对条目内容有疑问,请到讨论页发起讨论。
47px-IPA_134.svg.png
以下内容包含IPA符号,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确显示为IPA符号,否则可能出现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概述

IPA是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国际语音字母”,也就是“国际音标”的意思,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人工语言创造者、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按照国际音标的设计,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语里语音、音位、语调间的对立,以及词语和音节的分隔。若要表示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颚裂患者所发出的声音,则有另一套国际音标扩展系统可以补充。

国际音标中的字符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字母和变音符号。例如,英语字母t在不同词组中,其发音在国际音标中可能转写为单一字母[t],或是一个字母加上变音符号[t̺ʰ][b]。通常,以两斜线夹注的音标为宽式标音,标记时较为模糊;相对地,以两方括号夹注的音标为严式标音,标音则较为明确。如/t/在不同情形下,可能指的是[t̺ʰ]或[t],其准确的发音取决于上下文和语言环境。

国际语音协会将国际音标的字母分为三类:辅音(肺部气流音)、辅音(非肺部气流音)和元音。

有时国际语音学学会会增加、修改或删除音标。国际音标最近一次的更改在2005年,共有107个单独字母、52个变音符号和4个超音段成分符号。

国际音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但因人类语音差异很大,有限的拉丁字母远不够用,于是就改变字形和借用别的语言的字母的方法来补充。读音上,为照顾习惯,多数符号以仍读拉丁语或其它语言的原音为原则。因而,国际音标形式上,以拉丁字母(罗马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主。在不够用时,以下几种方法来补充:

  • 拉丁字母大写印刷体或书写体(草体)。如:[ɴ][ʀ][ɢ][ʙ][ʜ]等(小型大写字母);[ɑ](手写体a),[ʋ](草体v);
  • 拉丁字母的变形或倒置,如:[ə](倒置e);[ɕ](卷尾c),[ɖ](右弯尾d),[ŋ](长右腿n)等。
  • 借用其它语言字母,如:[ε](希腊语),[θ](希腊语),[ł](波兰语),[ø](丹麦语),[ç](加泰罗尼亚语)等。
  • 新制字母,如:[ʃ],[ɤ]等。
  • 在字母上加符号,如:[ʉ](加横的u)等。

英语中所用到的“国际音标”,仅为国际音标用于英语的一部分,实际上的国际音标,其涉猎的范围要比这广泛的多,而本章节就是为了去讲述这一大方面的。

辅音(肺部气流音)

肺部气流音是通过阻塞声门或口腔、并同时或随后从肺部排出空气而形成的辅音。在国际音标中,超过一半的辅音属于肺部气流音。英语和现代标准汉语中所有辅音都属于这一类。

在肺部气流音表中,每列代表不同的调音方法(辅音以何种方式产生),每栏则代表不同的调音部位(辅音在口腔中哪个部分产生)。主图仅包括具有单一发音位置的辅音。

双唇 唇齿 齿 齿龈 龈后 卷舌 硬腭 软腭 小舌 声门
塞音 p b p̪ b̪ t d ʈ ɖ c ɟ k ɡ q ɢ ʡ   ʔ  
鼻音 m̥ m   ɱ n̥ n ɳ̊ ɳ ɲ̊ ɲ ŋ̊ ŋ   ɴ    
颤音 ʙ̥ ʙ r̥ r ɽ̊r̥ ɽr   ʀ̥ ʀ ʜ ʢ  
闪音   ⱱ̟   ⱱ ɾ̥ ɾ ɽ̊ ɽ     ɢ̆   ʡ̆  
擦音 ɸ β f v θ ð s z ʃ ʒ ʂ ʐ ç ʝ x ɣ χ ʁ ħ ʕ h ɦ
边擦音     ɬ ɮ ɭ̊˔ ɭ˔ ʎ̝̊ ʎ̝ ʟ̝̊ ʟ̝    
通音   ʋ   ɹ   ɻ   j   ɰ    
边通音       l   ɭ   ʎ   ʟ    

注意

  • 当字母在横行中两两成对出现时,左侧的字母为清音,右侧的字母则为浊音。唯一的例外是被称为浊音,但实际上为气声(英语:Breathy voice)的浊声门擦音[ɦ]。另外,[ʔ]无法被浊化,而浊化[ʡ]的定义不明确。其他单独出现的字母皆为浊音。
  • 虽然以舌冠为调音部位的辅音,除了擦音以外皆只有一组字母,但在描述特定语言时,它们可以用以特指齿音、齿龈音或龈后音,且不需另加上变音符号。
  • 阴影区域表示不可能的发音。
  • 字母[ʁ][ʕ][ʢ]可同时代表浊擦音或浊近音。
  • 在许多语言中(如英语),[h]和[ɦ]并非为声门音、擦音或近音,而是一种发声态。
  • 对于[ʃ][ʒ]、[ç][ʝ]和[ʂ][ʐ]来说,其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舌头的形状,而非调音位置。
  • 部分列出的语音尚未在任何语言中作为音位存在。

辅音(非肺部气流音)

非肺部气流音指的是气流不从肺部发出的辅音。其中又可以分成三大类:搭嘴音(大量出现于科依桑语系)、内爆音 (出现于信德语、斯瓦希里语、越南语和侗台语族诸语言等)和挤喉音(出现于许多美洲原住民语言和高加索诸语言)。

搭嘴音 内爆音 挤喉音
ʘ:双唇
ǀ:齿
ǃ:齿龈(后)
ǂ:硬腭
ǁ:齿龈边
ɓ:双唇
ɗ:齿/齿龈
ʄ:硬腭
ɠ:软腭
ʛ:小舌
ʼ:
pʼ:双唇
tʼ:齿/齿龈
kʼ:软腭
sʼ:齿龈擦

注意

  • 传统上来说,搭嘴音被视为双重调音(double articulation),其包括了除阻和(release)和伴随音(accompaniment)两部分,而搭嘴音通常只写出除阻的那个音标。因此,准确的搭嘴音表示法应如k͡ǂ, ɡ͡ǂ, ŋ͡ǂ, q͡ǂ, ɢ͡ǂ, ɴ͡ǂ或ǂ͡k, ǂ͡ɡ, ǂ͡ŋ, ǂ͡q, ǂ͡ɢ, ǂ͡ɴ。当省略舌根调音的符号时,通常的预设符号为[k]。然而,最近的研究对于“伴随音”的概念以及搭嘴音是否为双重调音有所争议。
  • 清内爆音的音标ƥ, ƭ, ƈ, ƙ, ʠ虽然已经不再使用,并改以浊内爆音音标加上清音符号表示(如ɓ̥, ʛ̥等),但在Unicode中仍有独立编码。
  • 虽然没有任何语言区别浊卷舌内爆音ᶑ,但该音标拥有独立的IPA编号(即使音标ᶑ未得到IPA正式承认)。

元音

元音,或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地通过口腔、鼻腔,通过舌、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元音时声带必然震动,这叫做浊音。也有的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

元音并非在所有的语言中都与元音字母一一对应,一些元音字母的组合也可以表示特殊的元音,比如汉语中的某些复韵母;某些语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发音,如法语中元音字母“e”在词末。

元音分两大类: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国际音标的[a]、[e]、[i]、[o]、[u]等等,而汉语很多方言中有一类在其它语言中很少见的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紧张,包括平舌音(或者称舌尖前音)如汉语拼音zi、ci、si的韵母部分,和翘舌音(或者称卷舌音、舌尖后音)。如汉语拼音zhi、chi、shi、ri的韵母部分。

注意

  • 图表的纵轴称为元音高度,反映了舌头和口腔上部或两颚的距离;舌头位置较低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底部,而位置较高者则在元音图顶部。例如,[a](相当于汉语拼音的“a”)被置于元音图下方,[i](相当于汉语拼音的“i”)则被置于元音图上方。
  • 类似地,图表中的横轴称为元音舌位,反映了舌头的前后位置;头位置较靠前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左侧,而位置较靠后者则在元音图右侧。例如,[y](相当于汉语拼音的“yu”)被置于元音图左方,[u](相当于汉语拼音的“u”)则被置于元音图右方。
  • 当相同高度、舌位的元音成对出现时,右侧的是圆唇元音,左侧的则是不圆唇元音。发圆唇元音时,嘴唇形成一个圆形的开口,使嘴巴内侧的表面露出,如[y];而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巴四周向后聚集,嘴唇亦向后压缩,仅露出嘴唇的外部表面,如[i]。

变音符号

变音符号用于描述语音细节。这些符号不单独存在,而是加在其他字母上,以特别标明某些语音特征,或对原字母的发音进行修改。

◌̥:清化 n̥ d̥ ◌̤:气声 b̤ a̤ ◌̪:齿化 t̪ d̪
◌̬:浊化 s̬ t̬ ◌̰:嘎裂声 b̰ a̰ ◌̺:齿尖化 t̺ d̺
◌ʰ:送气 tʰ dʰ ◌̼:舌唇化 ◌̻:舌面化 t̻ d̻
◌̧:更圆唇 ɔ̧ ◌ʷ:唇化 tʷ dʷ ◌̃:鼻化 ẽ
◌̨:更展唇 ɔ̨ ◌ʲ:硬腭化 tʲ dʲ ◌ⁿ:鼻音除阻 dⁿ
◌̟:更前 u̟ ◌ˠ:软腭化 tˠ dˠ ◌ˡ:边音除阻 dˡ
◌̱:更后 e̱ ◌ˤ:咽化 tˤ dˤ ◌˺:无可听除阻 d˺
◌̈:更央 ë ◌̴:软腭化或咽化 ɫ
◌̽:更中更央 e̽ ◌̝:更高 e̝(ɹ̝:齿龈浊擦音)
◌̩:成音节 n̩ ◌̞:更低 e̞(β̞:双唇浊通音)
◌̯:不成音节 e̯ ◌̘:舌根更前 e̘
◌˞:儿化 ɚ ◌̙:舌根更后 e̙

注意

  • 实际上任何字母写成上标都可以作为变音符号使用,为其修饰的字母提供更详细的语音描述。其他常用的上标还包括:tˢ(带擦音除阻的[t])、ᵗs(以塞擦音开始的[s])、ⁿd(前鼻音化的[d])、bʱ(气声的[b])、mˀ(声门化的[m])、sᶴ(带有一点[ʃ]音的[s])、oᶷ(双元音化(英语:Vowel breaking)的[o])、ɯᵝ(敛唇的[ɯ])。置于字母后方的上标可能会产生歧义,如kʷ可能表示同时发[k]和[w]音,也可能表示带有唇音除阻的[k]。另一方面,放在字母前面的上标变音符号则通常表示声音开始时的改变,如mˀ为声门化的[m]、ˀm则是以声门音开始的[m]。
  • ◌ˡ(xʷ)可表示[x]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圆唇,而x̜则没有任何意义([x]本身就是一个完全不圆唇的音)。因此,x̜ʷ的意思是“圆唇程度较低的[xʷ]”。然而,读者可能会误以为x̜ʷ是圆唇的“[x̜]”,或认为两个变音符号会相互抵销。若将展唇符放在圆唇符号下,如xʷ̜,则能明确表示此音的圆唇程度低于国际音标的预设值。
  • 位于字母下方的变音符号可以移到字母上方,以避免和字母的降部冲突,如清音ŋ̊。抬升符和降低符除了置于字母下方,也可以写为◌˔, ◌˕(置于字母右侧),以避免和字母的降部重叠。

超音段成分以及语调和音调

以下的符号用于描述“高于辅音、元音层级以外的语言特征”,如韵律、声调、音长和重音,这些语言特征通常作用于音节、单词和短语上,并构成语言中强度、音高、节奏、语调等元素。这些符号大多只能在单词层级上表现出音素性,但也有符号是用于修饰高于单词的语音层次(英语:Phonological hierarchy)。

符号 範例 符号 範例
ˈ◌:重音(置于重音音节之前) ˈa ˌ◌:次重音(置于次重音音节之前) ˌa
◌ː:长音(长元音或者长辅音) ◌ˑ:半长音
◌̆:超短音 ə̆ |:次要(音步)韵律群  
‖:主要(语调)韵律群   .:音节间断 ɹi.ækt
◌͜:连读(无间断) s͜a ◌̋、◌˥:高调 e̋、e˥
◌́、◌˦:次高调 é、e˦ ◌̄、◌˧:中调 ē、e˧
◌̀、◌˨:次低调 è、e˨ ◌̏、◌˩:低调 e̋、e˩
↗:语调全部上升   ↘:语调全部下降  
ꜛ:音调升阶 ꜛke ꜜ:音调降阶 ꜜke

注意

  • 透过组合上述的一些声调变音符号和声调字母,可以描述更准确的声调,但并非所有IPA字体都支持这个功能。
  • 除了上述以外,还有数个声调变音符号:高/中声调ɔ᷄, ɔ˧˥、低声调ɔ᷅, ɔ˩˧、高降调ɔ᷇, ɔ˥˧、低/中降调ɔ᷆, ɔ˧˩;另有通用的上升/下降调符ɔ᷈、ɔ᷉。由此可见,声调变音符号和声调字母之间仅能约略对应,且声调字母比起声调变音符号更能描述较复杂且精确的声调(如ɔ˨˦, ɔ˥˦,甚至是ɔ˧˥˧, ɔ˩˨˩, ɔ˦˩˧, ɔ˨˩˦)。
  • 重音符号通常置于重音节前,并有分隔音节的效果。一些有长辅音的语言(如意大利语)使用重音符号来分隔长辅音,此时就不应使用长音符号。例如意大利语单词“avvolse”,其音标应写成/avˈvɔlse/,而非/aˈvvɔlse/、/aˈvːɔlse/或/avˈːɔlse/。然而,重音符号偶尔可以直接置于元音前,如/avvˈɔlse/或/avːˈɔlse/。当使用这种记音方式时,重音符号就不应该视为音节边界的标记。
  • 一些变音符号可以重复使用,以区别该语音特征的不同程度。例如双重重音可表示该音节的重音特别强,例如英语中的韵律重音。另外,法语中可在每个韵律单位的末尾以“|”标记正常的韵律重音,而以“‖”标记语调特强的重音。如:[ˈˈɑ̃ːˈtre | məˈsjø ‖ ˈˈvwala maˈdam ‖](原文:Entrez monsieur, voilà madame.)。同理,双重次重音(ˌˌ)常用于表示非常轻的重音。
  • 长音符也可以多次使用,以表示语音的延长,如英语嘘声“shhh!”可写作[ʃːːː]。另外,爱沙尼亚语中区分三种音长:
    • vere /vere/(血,单数属格)、veere /veːre/(边缘,单数属格)、veere /veːːre/(卷,第二人称单数未完成体)
    • lina /linɑ/(片)、linna /linːɑ/(城镇,单数属格)、linna /linːːɑ/(城镇,单数内格)
  • 其他变音符号偶尔也可以使用两次:
    • 卷舌符。巴达加语元音具有数种卷舌性,如/be/“嘴巴”、/be˞/“镯子”、/be˞˞/“农作物”。
    • 送气符。如弱送气的[kʰ]和强送气的[kʰʰ]。[m]
    • 鼻音化符号。帕兰特拉奇南特克语区分/ẽ/和/e͌/。
    • 挤喉音符号。如[kʼ](弱挤喉音)、[kʼʼ](强挤喉音)。
    • 降低符号,如[t̞̞](或[t̞˕],若前者无法正确显示)为/t/在一些音区中的弱摩擦音。
    • 后移符号,如[ø̠̠]。若这种标记方式会影响可读性,或与国际音标扩展中的齿龈(化)符号混淆的话,可将一个后移符号置于音标右方,如[ø̠˗]。

其他符号

符号 释义 符号 释义
ʍ 唇—软腭清擦音 w 唇—软腭浊擦音
ɥ 唇—硬腭浊擦音 ʜ 会厌清擦音
ʢ 会厌浊擦音 ʡ 会厌塞音
ɕ ʑ 齿龈—硬腭擦音 ɺ 齿龈浊边闪音
ɧ ʃ与x同时发音

注意: 必要时,塞擦音和双重发音可通过两个音标及附于其上的连音线来表示,如:t͜s, 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