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User:ユイザキカズヤ/杂记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Icon-info.png
本页记录本人一些想法,不喜勿喷。

关于おにまい这部番(2023.10.17)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番剧是讲性转怎么怎么样的,以至于很多mtf都拿真寻当头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也使这部番剧受到了一定的“污名化”。比如下面这个段子:

没人跟你聊?听我的,先去找一张蓝粉白背景你推当头像,资料卡背景用绪山真寻,然后你的个性签名后面加上颜文字,然后在id前面加上蓝粉白旗子,将你的空间设置为仅限浏览三天以内,然后去推特发推骂普通人,加到人之后,你先把所有第一人称代词换成“咱”,句子最后加个喵,时不时暗示一下自己吃过雌二醇,黄体酮,螺内酯,比卡鲁胺,非那雄胺,记得要搭配天宫心、绪山真寻、白圣女与黑牧师的表情包,没事你多截几张别当欧尼酱的动画截图发空间,也别配字,生肉版也可以拍,这部动画不一定要真的看过,b站速看也可以,坚持两周你就成别人心选了,兄弟也就帮你到这里了。

这种段子我看了只会觉得令人生厌,并不是说mtf拿真寻当头像是不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是创造这种段子来要热度的乐子人,我并不想让这部番剧只是成为这种人的流量密码。

在第一集快到末尾的时候,真寻被美波里拉出门跑步,中间描绘了一段真寻的内心独白。我在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决定将这部番追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它触动了我。在那段独白里,因为妹妹美波里太过优秀导致自己自卑,因为是哥哥所以要比妹妹优秀的成见从小在心里扎根,所以因为“身份错位”从而话越来越少。而在妹妹的眼里,因为想得到哥哥夸奖所以才那么努力,但是她没想到这无意之中给哥哥更多的压力。以前的她没有意识到但是现在想到了,所以制定了“欧尼酱改造计划”,不为别的,仅仅只为了“回到从前”。最后一集的“我其实 还挺享受这种生活的啊”于我的理解并非享受作为女生生活,而是这种“地位正确”的感觉,用真寻自己的话就是“感觉自己被安置在了相称的位置上”。

这才是这部番剧的中心,或者说内涵。整部番剧12集中有好几次描绘了美波里和真寻的内心,用意就是如此吧。至于它想表达什么,也许是“同辈的家人之间不用因为谁比谁优秀而产生隔阂”?又或是这真的只是一部性转喜剧?不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过这部番剧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应该一个人下定论,但肯定不会是乐子人口中的拿来混跨圈的流量密码。

我们在互联网上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2023.10.18)

七年前,B站还是个被233和颜文字统治的时代,那时候的人们都很有耐心,愿意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评论区一片和气。七年后的现在,黄豆和阴阳怪气盛行,短短七年,是什么让互联网环境恍如隔世?为什么现在的人们不再认真讨论,只是互相攻击?好好交流和愿意听人好好交流从而好好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回顾这几年来的互联网角落,语言似乎已经逐渐进化到了新的阶段。比如,NMSL、起飞、啊对对对、绝绝子、🌶️🍅💉💧🐄🍺……这些词,或者说“抽象话”都流行于贴吧、B站、微博等地。为什么互联网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1.一方面,当一个词被人们用得越多,其语义也就越弱,这就是“词义弱化”。举个例子,十几年前你夸赞一个人打游戏厉害,你可能会说“你打游戏好厉害呀”,五年前,可能就变成了“牛逼”,而现在一个“6”就可以你表达你十几年前想要表达的意思。而随着这些词越来越短,它们简化到了一种“抽象”的地步,这就是所谓的抽象话。当然,一个人创造出来这些抽象话并没有什么影响力,但如果在直播间这种大型多人在线互动的平台,那就不一样了。在某些时刻,这些创造出来的新词抓住了人们的特殊情绪与共鸣,在心里产生愉悦感被接受,从而得到传播。那emoji又是怎么变成抽象话的一部分的呢?

起初,发明emoji的人大概只是为了想让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更加生动形象。但是,如今emoji的使用场景似乎已经脱离了原本的设计。一开始将单个汉字替换成emoji或许是为了躲避关键词审查,但渐渐的,人们发现好像整句话都能用emoji替换,变成了一句阴阳怪气的句子以表达更强烈的意味。比如:
😅🫒🤏→你没事吧?
💉8×→真不错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人们心中emoji表情原本的含义也出了问题。
😅🤣🤭🤗🥰

以上表情[1]的真正含义你答对了几个?如今越来越多的emoji脱离了原本友善的含义,充满了攻击性,成为了阴阳怪气的表达。一旦在某一瞬间那些网络上到处攻击别人的人意识到了一个emoji的负面感情,它在他们心中就被永远地污染了。同时它也会成为他们的新武器,去传播更多的恶意、去攻击更多的人。
2.另一方面,近年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互联网的匿名性成了宣泄情绪最好的掩体。所以负面的流行语越来越多,网络环境戾气也越来越重。流行语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也有这个原因在。究其根源,其导致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再友善。人们逐渐失去了耐心变得浮躁,也时刻保持着警惕和猜疑,而流行语就是我们的武器。
试想一下,当你为了反驳对方的一个观点而打了100多字的小作文准备唇枪舌战一波的时候,对面直接摆出一个“急”,你还有辩论下去的耐心吗?当你有多次这样的经历后,你还能耐下性子在网上与人认真讨论吗?

当对方陈述观点时无论观点对与错,说“典”
当对方支持自己不支持的人或事时,说“孝”
当对方辩论或着是开始细致解说时,说“急”
当自己难以理解对方表达的观点时,说“乐”
当对方要求你表达不存在的观点时,说“蚌”
当对方产生足以称为立场的观点时,说“批”
当自己说出自认为一针见血的话时,说“赢”
当无法对对方言论进行有效反驳时,说“麻”

如今的互联网,善意被曲解恶意被无限放大,对方不想跟你讲道理的那一刻,就没有讲下去的必要了。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也要变成这样。于我而言,最让我厌恶的,是有些现实朋友在互联网抽象话的影响下连平日交流都逐渐以攻击性语言为乐,他们似乎分不清网络和现实。我希望好好交流,对方却使用一系列抽象话,如果不跟着抽象就无法交流,就连我的夸奖、称赞都会被曲解成阴阳怪气。他们就像两个极端,这种巨大的反差,在一次次不自知的语言攻击中消耗着耐心和底线,最终相互越走越远。
更有甚者,在经历上述过程后,对方表面上看上去仍是能够正常交流的人,你却不知道背地里他和他网上结识的所谓的“朋友”说了你多少坏话。我就是被说了坏话的那个人。但是相反,我知道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后,选择了沉默。因为我觉得和这种在网上比烂、比惨博取同情将错误全部推向对方的人争吵只是浪费时间,即便我认为双方都有错,他已经精神胜利了你再怎么反驳都无济于事。
“当直言不能被允许,所以我被迫学会了阴阳怪气”,“因为有人阴阳怪气让我难受,所以我说不过就加入”,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根本不是不能好好说话,不是不能用理性说服其他人,你只是在逃避。我知道独立思考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被说烂了的东西了,但你没法否认在这种互联网风气下这是你保持自我的很重要的武器。知识匮乏、逻辑缺失,少上网、多看书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便这很难,但请不要将思考的权力交给别人。
最后一点,那就是“在不确定事实的情况下,不要发表观点和看法。”。任何一件事,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发表观点,还请多方面收集信息,将事情全面了解透彻再发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至今牢记于心的至理名言。当你想介入两个人之间的吵架,那就请倾听两方的发言仔细思考分析过后再发表观点。如果其中一方卖惨博取你的同情后就支持他,那你就陷入了所谓的“节奏”,谁越懂得卖惨谁就掌控了节奏,而偏听一方之言的萤幕判官很有可能就变成了攻击另一方的帮凶。但是,如今又有多少人在网上能做到这一点?连“对事不对人”这种从小听到大的道理都没法做到,以后(亦或是现在?)岂不是观点稍有不和就人身攻击,直接变成了“对人不对事”?
我当然知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端,互联网不过是把现实与人性的黑暗面放大。在网上宣泄负面情绪的确会感觉很爽,且几乎没有什么代价,但是那些仍在坚持好好说话的人、被伤害的人往往难以释怀。现在众多的事实证明,让所有人都保持理性实在是一种奢望,人与人相互理解只能存在想象之中。为什么?是我们,是人。思考能力的低下、同理心的缺乏使许多人沉迷于毫无营养的数字垃圾,在节奏大师的指挥下四处出击到处开骂。我们放弃了思考、逃避了沟通。
说了这么多,我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独立思考,先调查再发言,不做萤幕判官,不要放弃沟通。即使现在的网络环境阴阳怪气、骂声一片,即使你是受伤害的那个人,无须随波逐流,做好自己。

注释

  1. emoji表情含义参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