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Talk:中国大陆动画电影票房排行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质疑专资办2011年的统计数据是否准确

@Dwachang,首先想问下你的专资办资料来自哪里?本条目的历史版本中你有提到微信公众号,但是我并没有在那里找到单片票房的查询入口;我发现专资办还有一个手机APP,其中提供的2011年及以后的票房信息与条目内你提供的一致,所以我姑且把该APP当做专资办数据。请问你有什么证据表明专资办2011年起的数据是准确的?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为例,专资办提供的2011《兔年顶呱呱》除票房值外未提供任何有效数据,连上映日期都是错的,比起《牛气冲天》《虎虎生威》上映年都被搞错已经好点了,而次年的2012年《开心闯龙年》则提供了更详细的内容。请提供证据表明专资办是从2011年开始准确记录票房的。另外一个小问题:专资办连2013《喜气羊羊过蛇年》的上映日期都搞错了,这不禁让我怀疑:专资办的数据真的可信吗?

专资办APP的查询界面。此处《牛气冲天》《虎虎生威》《兔年顶呱呱》《喜气羊羊过蛇年》的上映日期都是错的

专资办APP《虎虎生威》界面。此处无详细数据且票房数据明显错误

专资办APP《开心闯龙年》界面。此处有详细数据

专资办APP《兔年顶呱呱》界面。此处无详细数据,与《虎虎生威》情况类似,只是票房数据不离谱,但也无证据表明其准确

综上,请求提供“专资办2011年开始统计数据准确”的证据。谢谢!— Honoka55(留言·贡献) 2019年1月29日 (二) 22:48 (CST)

那个微信公众号叫“电资办”,和那个叫“中国电影票房”的手机的APP一样,都是“国家电影资金办”搞的,不过外界都是统一惯称“专资办”的。电影资金办是国家机构,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但专资办的票房数据平台是到2015年10月才出来的,也就是说,民间可以看到官方的具体统计数据,是在2015年10月之后的事了。国内的票房统计是从1994年开始的,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只能从广电总局的一些市场报道中了解电影的票房信息,以前广电每年都有一个电影市场报告,会公布全年国产片和引进片前十名的具体票房。然后电影协会、华夏、中影这些,也都会有一些票房报道,一般媒体及民间了解电影的票房,都是从这些地方来的。然后2010年前,有个叫刘嘉的电影人,他统计的票房数据也是电影爱好者的重要参考的对象。大概从10年开始吧,艺恩出来了,再之后就是猫眼、淘票票这些了,网络票房统计就是在2010年之后的事情。
再说到票房数据的准确性问题,那个平台的数据是最准确的?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是数据是绝对准确的,无论艺恩、猫眼、淘票票,都是用大数据模拟推算出来的数据,并不是真实的数据,都只是模拟数据而已。猫眼的模拟做的最好,使用的人最多,现在媒体谈论电影票房,一般也都是用的猫眼数据。但其实最准确的,还是专资办的。每一家电影院都要安装一个票务管理系统,有点类似每个图书馆都会有的书籍管理系统,专资办是直接对接全国所有电影院的管理系统的终端的,它统计的数据就是真实的数据,电影下映后,制片、发行、院线、影院各方面分账,也都是依据这个数据来的。
办资办那个公众号每天晚上9:30会出一个当日的全国票房粗报,这个粗报当然是不准确的,只是提供一个当天的电影市场概况而已,然后每周会出一个周报,这个数据就相对准确多了,但没办法查询每部电影的详细票房。那个手机APP可以查询每部电影的票房,只是它统计的早年的票房,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么?虽然专资办的数据平台是2015年10月才出来的,但在之前,国家也不可能不统计票房吧?里面的之前的数据信息,当然都是后来录入进去的。APP里首页那个日票房那里,如果一直向前翻,会发现最早的数据记录,就是2011年1月开始的。所以我统计那些电影的票房,2011年以后都是采用专资办的。
专资办里面统计的数据,其实跟广电每年的市场报告给出的部分电影的票房数据并不一样,比如功夫熊猫2,专资办的是61,207,但广电以前发行的“2011年票房收入前10名进口影片”里写的是61,711,这还是差距小的,有的差几千万的都有。都是同一机构出来的数据,差距这么大,真是扯淡。广电每年的市场报告里的票房数据一般都会高一点,也算传统了,零几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抱怨国内票房数据作假的。以前的官方数据也不能尽信。还是各个平台对比看下来,会得到一个比较靠谱较为准确的数据。
之所以采用专资办的数据,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官方的可以统一比较的数据平台。比如动画销量的Oricon榜,O榜统计的销量当然不是一部动画的实际销量,很多无数据的动画只是销量低于它的统计下限,所以没有出数据,而不是销量为0。出了数据的也并非就是真正的全部销量了,去年的邪神与厨二病少女,O榜统计销量是卷均602,而前一段时间动画官方宣布二期时公布数据是上卷1,053,下卷958,卷均就是1,006,这差的部分就是水下销量了。但业界讨论销量,还是依据O榜的数据来讨论,为什么,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官方的统一的平台。票房与这有些类似,专资办的数据尤其是早年的数据未必是绝对正确的,但却是官方的,如果它有数据,就需依据它这个来,因为无法证明其它商业平台的数据会比国家机构公布的数据更为准确。
2010年左右的票房数据,艺恩是最准确的,专资办2011年的详细数据或许是从那里来的也说不定,大概只有专资办里面的人最清楚了,外人无法得知。至于那个APP里上映信息错误,国家机构当然不可能自己去运行一个APP,从打开APP时看到的提示,应该是请的北京力鼎创软科技来运行的吧,加上很多信息是后来录入的,上映日期错误什么的太正常了,我就看到有把点映日期当成公映时间的。但里面的票房数据是最为权威准确的。--Dwachang讨论) 2019年1月30日 (三) 11:44 (CST)
@Dwachang感谢详细解释!其实我产生这个疑问最早是因为专资办的《兔年顶呱呱》票房数据和艺恩的不一样,因为我发现你在这个条目里加的和我在喜羊羊与灰太狼条目里算的和我在羊羊百科(及票房折线图)里用的数据不一样。我在萌百喜灰条目里和羊羊百科里一直用的都是艺恩数据。想在羊羊百科那边提案兔年顶呱呱改用专资办数据,因为这个专资办2011年的资料看起来不可信被搁置了,于是我们那边的兔年顶呱呱用的还是艺恩的数据。— Honoka55(留言·贡献) 2019年1月31日 (四) 18:38 (CST)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说明票房数据来源就够了,这样懂的人自然知道是什么情况,也可以加注,说明在不同网站的数据差异,早年的票房数据不可信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有很多就是后来录进去的,也会经常修改,比如09年在国内上映的“大雄与绿巨人传”, 我之前写2009年中国大陆动画电影票房的时候在艺恩查是590万,现在去查,外面写着698,点进去就成了1993.8万,用手机查艺恩还是698.5万,谁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电影票房写的也是590万,也懒得改来改去了。但越到越后来数据越可信倒是真的,专资办的权威性也是无可置疑的,现在猫眼这些也都是根据专资办的数据来不断调整的。不过专资办那个破软件使用体验真的差,又卡又慢,我平时看票房,都是两个软件交互起来看的。--Dwachang讨论) 2019年1月31日 (四) 19:14 (CST)
感谢耐心回复!谢谢!— Honoka55(留言·贡献) 2019年1月31日 (四) 19:46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