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策修订增补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 Moegirl.ICU:萌娘百科流亡社群 581077156(QQ),欢迎对萌娘百科运营感到失望的编辑者加入
  • Moegirl.ICU:账号认领正在试运行,有意者请参照账号认领流程

四条琉璃

萌娘百科,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转载请标注来源页面的网页链接,并声明引自萌娘百科。内容不可商用。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Uguisukagura logo.png
「白髪赤目が導いてくれる——」
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 UGUISU KAGURA 系列条目~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 人物经历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啊嘞?!
怎么回事
这个角色怎么没有头的样子……
第六章CG
基本资料
本名 四條しじょう 瑠璃るり
(Shijō Ruri)
发色 黑髮
萌点 妹控外热内冷节能主义习得性无助述情障碍吊桥效应情种说谎
活动范围 幻想图书馆
个人状态 共通线:死亡后变成纸上存在
妃线:拒绝再度打开
理央线:被魔法使强行关上
其他角色线:和众人一起生活
亲属或相关人
日向彼方月社妃游行寺夜子伏见理央游行寺汀游行寺暗子克丽索贝莉露
我身边的问题,是超出想象的敏感问题。身近にあった問題は、思った以上にデリケートなもの。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対岸の火事であるならば、川を渡ろうとは思わない。
倒不如说,假如这能抹杀掉她的好奇心,正合我所愿。むしろ、それで彼女の好奇心を殺せるのなら、願ったり叶ったりだと思ってしまった。

四条琉璃(日语:四條しじょう 瑠璃るり)是由ウグイスカグラ所制作的galgame《纸上的魔法使》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场角色。是整个故事的主人公。

简介

游戏的主人公。
总是按照自己的步调行事,显得非常悠哉。
看上去总是没法抓住重点的样子,乍看之下让人觉得不可靠。
因此,别人很难猜透他在想什么。
不过,他的态度并不会让别人感到不悦,相反,他给人一种清爽亲和的感觉,而不会有距离感。
他对周围的事情总是很敏锐,也经常表现出高效率。
其实,他也有不甘示弱的一面。
随意地、平常地,是个很帅气的男孩。
而且最重要的是,擅长说谎。

经历

总是独来独往,随处可见的有着阿卡林立场读书小伙。社交上仅同图书馆的各位有密切往来。

节能主义者,对他人所遭遇的问题和麻烦总是表现出作壁上观的态度,哪怕事态发展到开始对自己也不利时也依然习惯性地不作为,仿佛完全不在意结局究竟会如何。然而,刚返回岛上后,碰到因魔法书的打开而遭遇流言针对和莫名的不幸的彼方,他却不知为什么一反常态地伸出了援手。

身为各种事件中心的人物,其消极的态度往往是导致事态恶化的重要因素,不过这其实并不是本人的自由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于家庭环境所导致的心理疾病。作为剧情中对应“成长者”的角色之一,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妹妹自杀)后,总算是从这种反常的消极状态中走出,变得开始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面对一些问题。

人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 外热内冷 —— 述情障碍与习得性无助
行为分析1

在贴吧等众多论坛对本游戏内容的讨论中,有一点偶尔得到了部分玩家的提及,但并没有广泛引起重视——那就是主人公四条琉璃在整个剧情里整体表现出的消极与不作为的心态。
实际上,并非没有玩家意识到这一点,只是鲜少见到进一步的思考贴。也有“这是刻意模糊主角性格的塑造,以增强玩家的代入感”的观点存在。
然而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行为逻辑支撑。大多数的梳理和分析忽视了这一点,进而导致可能会对部分角色形象的认知产生偏差,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四条琉璃对自己及周边发生的问题总体呈现出作壁上观、节能主义的行事作风。在第一章翡翠刚打开之初,他也曾评价过自己“视而不见的我好窝囊”。这本质上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其次,在面对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件时,他也鲜少对外表露出负面情绪,而是多以一种压抑的心理活动代替。而这则是述情障碍的一种体现——在第三章面对父亲时尤为突出。
实际上,琉璃在剧情中的表现,其实是相当被动且淡漠的。这一点不仅仅在主线中有所体现,在给出的背景信息所指向的早年记忆中更加地明显。

这两种症状的形成原因,来源于琉璃异常的家庭环境。这也是许多玩家在讨论中抱有的误解——认为琉璃家庭仅对妃造成了负面影响。
有一种家庭角色在现实里是十分常见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那就是嘴上总是说着“有什么问题要跟我讲”,但一旦真的去倾诉却只会进行指责和批评,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父母。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子女,长此以往就会陷入对双亲能力的质疑中,进而彻底放弃向其求助。倘若问题一直不能得到解决,外界持续向其施加压力,最终就会对解决问题本身变得消极。
而如果其中的一方还常伴随有语言或行为的暴力,那么子女的情绪表达就会受到压抑,乃至对情绪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受到破坏,最终造成述情障碍。这两个疾病的行为模式在妃身上有着更明显的体现,此处无需赘述。

而这一典型的父母形象,与月社妃母亲的行为其实正好相对应。
在第三章琉璃回忆自身的家庭矛盾的过程中,有提到母亲说过“琉璃,遇上麻烦要找我们哦”的话语。这看似是一位善解人意、精于教育的慈母形象。
然而,事情的真相与表面印象截然相反——妃的母亲其实一直以来都暴躁且易怒。不仅如此,实际上她应当是经常性的对着家人宣泄负面情绪,而两位子女和懦弱的丈夫都是其承受者。
这在剧情里有着充分的证据。
首先是琉璃开始主动保护妃,尽力将她从母亲面前藏起来的时间段——她将发泄的主要对象转移到了丈夫身上。这种转移,乃至她对妃的刻薄态度的突然加剧,在原本没有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

其次是兄妹二人在两种疾病表现上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两人所处的环境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琉璃在第三章对家庭悲剧的回忆中,认为父母一开始也有为了与妃构建良好关系而努力过。而“爱板着脸”与“态度冷淡”的妃从未主动缩短距离,从而造成了情况的恶化。
但是,这只是琉璃本人的主观印象。这两个形容词放在琉璃自己身上同样适用,兄妹二人对外表现出的消极与冷漠其实高度一致。倘若父母真的为了与妃拉近距离而费过心神,那么同样的努力在琉璃的身上也会有所体现。
然而从其剧情表现上来看,他的心理疾病并没有被得到矫正,哪怕是在父母看似偏心于他的情况下——而这也正是琉璃对父母的实际行为产生认知偏差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其实琉璃家庭成员的剧烈冲突,并不是集中在父母与妃身上,而是经历了从兄妹两人共同面对,再到矛盾逐渐向妃转移的两个阶段。

而之所以前一个阶段的内容被忽视掉了,一个方面是,琉璃的述情障碍本身会导致他对父母行为对应的情绪有不正确的认知[1],最终呈现出了与现实有偏差的回忆。
另一个方面是,琉璃所犯下的过错大多数时候确实是他本人的原因。在做错事或者惹上麻烦后,干脆不去解决,而是选择摆大烂任其发展,最终导致在事实上成了重大责任人,为此得到责骂和批评也就变得相当合理。这也持续让他认为,自己受到的教育只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正常现象,而感受不到其中存在的明显问题。

正是因为母亲这样的教育方式与处事态度,导致了兄妹两人同时罹患上了相同的心理障碍。而这正是剧情讨论中常常被忽视掉的一点。

  • 兄妹相恋 —— 情感代偿心理与吊桥效应
行为分析2

有许多妹控玩家受到妃的吸引而前来游玩本作,然后被两刀暴击直接送走。其中不乏有为两人的禁忌之恋及其结局而感慨叹息的评论。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四条琉璃对月社妃的感情,乃至妃对他的感情,其实是兄妹二人在极端家庭环境以及心理障碍等多个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吊桥效应——其源于苦难中的一种依附情结,并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混入了少许性吸引的作用,最终构成了两人独特的羁绊关系。
倘若真要对比的话,这种特殊的羁绊其实与爱情难分高下。但仍然不得不承认,它与正常的恋爱并非同一种感情。

首先,无论是琉璃还是妃,在人的正常社交需要方面长期处于近乎完全缺失的状态。
剧情中的兄妹二人,一个总是表现出敏锐但又事不关己的态度,消极地独来独往,一个则是爱板着脸、态度冷淡,在学校里也是生人勿近的高岭之花。乍看之下似乎都是二人自己的选择,但这实际上是受困于心理疾病所致。
前者的本质是对解决问题本身的习得性无助,而后者则是述情障碍所导致的情感表达不能。
在家庭问题所导致的异常情况下,二人与同龄人之间近乎断绝了一切往来。

然而对社交的诉求不会消失,在两人异常的家庭环境中[2]甚至会被放大。两人都有着强烈的倾诉的需要,却长期处于得不到满足的状态,最终就会触发代偿心理。
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兄妹二人同时把视线投向了对方。
琉璃之所以总是能在妃躲起来一个人哭泣时找到她,正是因为他在时时刻刻关注着妃,揣摩着这位妹妹的心思——那是同样有着述情障碍的他唯一能够轻松理解的内容,因为两人确实是如此地相似。他在第三章的回忆中认为妃的眼里只有自己,殊不知其实他也一样——两个人是都只看得见对方,只愿去理解对方的重度社交障碍笨蛋兄妹,谁也不遑多让。
他们互相都在对方身上寻求着难以与其它同龄人建立的关系,以满足他们长期压抑着的情感诉求——也正是前文所述的依附情结。

其次,二人对感情的理解与正常人存在着极大的偏差。
一方面,琉璃对自己所遭受的打压式教育丝毫没有正确的认知,这一点详见行为分析1。在他眼里看来,至少自己所受到的教育与普通的家庭别无二致——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他自己的心理疾病就已经否定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在琉璃先一年升入初中,与妃相处的时间变少而感到孤独之时,他认为自己从那一刻起认识到了对妃有着超越兄长该有的感情。但那其实是源于友情的再度缺失。这同时也暗含了另一个问题——在与同龄人没有任何往来的情况下,琉璃却在此之前都没认知到过孤独感的存在,这是非常异常的。
这对妃来说也一样。在看到琉璃与彼方开始拉近关系后,她一直都对萤哭诉着自己对琉璃的占有欲——这其实同样源于对代偿情感的缺失的恐惧。她害怕世界上这唯一能理解自己,保护自己的存在最终会离开自己,将目光投向其它人。
另外,在琉璃对那天晚上袭击妹妹的父亲行使暴力时,兄妹两人都认为其中包含了远超亲情的感情。他们之所以会建立起这种认知,是因为“为了保护一位亲人而险些杀死另一位亲人”在社会实践中是完全违背了正常逻辑的案例。
但问题在于,琉璃之所以会展现出这种暴力,本质上还是因为他的述情障碍所导致的情绪表达压抑——当到达了极点之时,就会以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方式爆发出来。那一晚的暴力,实际上也包含了琉璃对数年来父母所暗含的所有不满的发泄,只是他自己并没能意识到自己拥有着这些负面情绪。

最后,青春期本身也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年龄阶段。
随着身体部分器官的逐渐发育,各项激素的分泌在这段时期会进入到一个相对较为混乱的状态。部分意识也会随之开始慢慢觉醒。
在这种前提之下,兄妹二人又拥有着特殊的羁绊关系,再经过数个极端事件的触发,导致了二人之间开始错误地产生了一些情愫——这一点在对夜晚观看狮子座流星雨的回忆中得到了体现。
而这种情愫之所以能够突破韦斯特马克效应,让两人互相吸引,背后其实是社交隔绝状态,加上对青春期所产生的一些冲动的错误认知,在特殊的环境中所引发的吊桥效应的作用结果。
因为两人的羁绊,那些冲动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落脚点,最终将这份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而站在玩家的角度,其实并没有立场去指责这种错误的升华——这就像要求一个在绝境之中反击的人还要掌握好自我防卫的分寸一样不合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琉璃兄妹确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注释与外部链接

  1. 直到钢琴事件发生之前,他本人甚至没能认识到自己家庭环境的异常性
  2. 见行为分析1